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23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14篇
  18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激光精细平地对畦田灌水质量的影响及节水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田间试验基础上,利用WinSRFR3.1模型模拟方法,开展了激光精细平地技术对内蒙古河套灌区畦田秋浇灌水质量影响和节水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实施激光精细平地后,土地平整度达1.85cm,绝对改善程度为2.28cm,相对改善程度为55.2%,土地平整状况可得到大幅度改善。激光精细平地技术可使河套灌区秋浇灌水效率提高9.4%,灌水均匀度提高8.1%,深层渗漏减少17mm,节约水量9.7%,灌水质量提高明显,节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2.
河套地区2次暴雨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连霞  石磊  王永清  张玲  梁凤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432-16433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和自动站资料,对2008年7月30~31日和8月15~17日发生在河套地区的2次局部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不同,7月30日是700hPa暖式切变线、台风外围西南急流、地面倒槽,而8月15~17日是高空中小尺度的暖式切变线和地面中低压;台风“凤凰”登陆后,与副高脊之间形成1支超地转的东南低空急流并在其左侧形成1支西南急流,2支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河套地区是造成7月30日暴雨的重要原因;环境风场的垂直切变特征对强对流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0℃层高度与-20℃层高度差在2—3km、850hPa与300hPa的温差〉40℃、K指数大于32℃、CAPE〉1200J/kg都是强对流天气发生的重要指标:高低层散度的数值大小以及在空间上的配置与暴雨的发生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53.
基于GIS的河套灌区春小麦适生种植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GIS划分河套灌区小麦不同适宜种植区域。[方法]利用河套灌区2个观测站22年小麦观测资料和相应气象资料,计算了小麦各发育期气温、日照等要素,分析了各发育期适宜和不利条件,并利用气候资料与气象产量建立了回归模型,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将河套灌区小麦种植进行了适宜分区。[结果]选用小麦气象产量与5个因子(5月下旬平均气温、6月中旬平均最低气温、5月中旬平均最高气温、6月中旬日照时数、6月下旬降水量)推算模型为:Y=-15.045+5.511X1+11.711X2-0.49X3+1.249X4—0.663X5,据此建立的该模型细网格推算模型为:Y=20440.962—206.466X纬-86.429X经-1.082X拔,将上式代入GIS,可将该市小麦种植区依次分为沙区、最适宜种植区、适宜种植区、基本适宜种植区和不适宜种植区5个种植类型区。[结论]该研究为促进河套灌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4.
河套灌区微咸淡水交替灌溉对加工番茄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微咸水灌溉对加工番茄根系生长的影响,于2013—2014年连续2年在河套灌区对加工番茄进行不同生育期微咸水(矿化度3g/L)淡水(矿化度1g/L)交替灌溉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番茄根系的干物质量主要集中在0~20cm的土层,在开花期进行微咸水灌溉处理,番茄的根长密度较淡水灌溉减小25%~30%,根表面积减小约20%;果期进行微咸水灌溉处理,番茄的根长密度较淡水灌溉增加22%~24%,根表面积增加20%~30%;开花期和果期都进行微咸水灌溉处理对根系总长度、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没有显著影响。2)微咸水对根系的影响主要集中体现在直径2mm的根系上。3)微咸水灌溉对加工番茄根系的空间分布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5.
以内蒙古阴山北麓四子王旗和武川县的荒漠草原农牧交错带弃耕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恢复措施和恢复年限对弃耕地草本植物群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相对干旱的四子王旗和相对湿润的武川县,荒漠草原弃耕地分别种植中间锦鸡儿和苜蓿有利于地带性植被恢复演替,可增加草本群落的盖度和地上生物量。随着弃耕年限的增加,四子王旗和武川县弃耕地总的物种数、多年生草本物种数和一、二年生草本物种数呈减少趋势,地带性优势物种在群落中逐渐占主导地位,植物群落的盖度和生物量出现了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呈递减趋势。在荒漠草原合理的人工干扰有利于弃耕地的植被恢复,弃耕地的植被恢复演替是个漫长的过程,弃耕地的再利用要慎重。  相似文献   
56.
矿质营养与沙冬青幼苗生长和根系结瘤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以珍珠岩为栽培介质,研究了在缺少N、P、K、Ca、Mg、Fe及其他微量元素情况下,幼苗的生长状况及其相应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缺少N、P、K时,幼苗在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干重等生长指标上均与对照差异极其显著,同时在形态特征上表现出各自典型的缺素症状.其他元素则对其生长影响不明显,但对叶色有较大影响.此外,人工接种根瘤菌时,研究了不同N素水平对幼苗生长和根系结瘤的影响.结果显示,在N素水平为0 mol/L时,平均结瘤量达28个/株;0003 75 mol/L下仅8个/株;高于0007 5 mol/L,则无根瘤出现.对生长量的分析表明,幼苗生长与N素水平成正相关;低N水平下人工接种根瘤菌可以促进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57.
基于GIS的河套灌区向日葵气候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利用河套灌区18年向日葵观测资料和相应气象资料,计算了向日葵各发育期气温、日照等要素,分析了各发育期适宜农业气象条件,并利用气候资料与气象产量建立了回归模型,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将河套灌区向日葵种植进行了适宜分区。  相似文献   
58.
针对造林树种单一、病虫危害严重的局面,巴彦淖尔市从1998年开始引进河北杨和国槐等56个新树种。通过育苗试验和区域造林试验,按照抗寒性分级,采取苗期选择、造林选择和综合选择的方法,筛选出河北杨、国槐、白蜡、三北1号杨、桧柏、丁香、连翘、卫矛、红叶小檗等9个树种,不仅为河套地区及其类似区域的农防林、用材林建设和城镇道路绿化提供了新树种和相应管理技术,而且为该地区的树种选择和引种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9.
水分是影响食用菌高产、质优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食用菌生产中仍采用传统的补水方式,该补水方式易使菌棒受污染,且费时费力、成本高、用水量大,同时补水后菌棒内温度下降,影响菌类生长,从而降低产量。而保水剂作为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特性,并能够改善介质结构、增大孔隙度、提高作物产量等。【目的】探求促进食用菌高产与增效的新途径。【方法】以滑子菇、平菇为试验材料,在大棚内进行了保水剂不同施用量(0.5‰、1‰、2‰、3‰)下食用菌栽培试验,研究了滑子菇、平菇的生物学转化率、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等。【结果】适宜的保水剂施用量改善了菌棒水分、氧气状况,促进了滑子菇、平菇各项指标的增加。其中,当保水剂施用质量分数为1‰时,滑子菇生物学转化率、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高,分别提高12.05%、12.05%、12.33%;当保水剂施用质量分数为2‰时,平菇生物学转化率、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高,分别提高48.24%、48.24%、31.91%。【结论】在滑子菇、平菇栽培基质中,建议保水剂施用质量分数为1‰~2‰。  相似文献   
60.
为了探究寒区模袋混凝土梯形衬砌渠道冻胀破坏力学模型,通过总结寒区模袋混凝土梯形衬砌渠道的冻胀破坏形式,对模袋混凝土梯形衬砌渠道发生冻胀破坏的机理进行分析,并结合大量的野外试验,对寒区模袋混凝土衬砌渠道的受力问题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衬砌渠道合理的假设和简化,提出了模袋混凝土梯形衬砌渠道受冻胀破坏的力学模型,推导出模袋混凝土在空洞处内力表达式,同时总结了模袋混凝土衬砌结构发生冻胀破坏的判断准则.通过有关规范确定了最大法向冻胀力和切向冻结力,即可求出模袋混凝土的内力,并对模袋混凝土的厚度进行验算,为今后的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在实际工程中,模袋混凝土衬砌结构在空洞处容易发生断裂破坏,应避免模袋混凝土衬砌结构出现空洞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