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5篇
  37篇
综合类   49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渭河宝鸡市区段桥梁区洪水安全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5年编制的“渭河中游干流万分之一河道图”显示,渭河干流宝鸡市区段桥梁区是典型的河道节点区段。利用实际测量数据计算结果,结合“渭河中游干流万分之一河道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显示:(1)桥区边滩发育,主河槽狭窄;(2)主河槽多贴近一侧外河堤,桥区上、下游均有弯道发育,使桥区上、下游单侧大堤成为径流顶冲河段;(3)各桥区在河床糙率n=0.025时最大过水流量均不能承泄100 a一遇以上的洪水,在河床糙率n=0.035时最大过水流量均不能承泄30 a一遇以上的洪水;(4)6座桥区的平均比降均已小于市区河段平均比降,桥区及其附近河床比降均发生了不同形式的转折式变化,总体上桥梁导致建在区泥沙淤积加剧,河床比降减小,滞缓径流流速;(5)桥梁区已成为渭河干流宝鸡市区段洪水灾害发生的最大风险区段,卧龙寺桥区的防洪问题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2.
地膜覆盖被普遍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形成大量的微塑料,对农田土壤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取样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宝鸡地区辣椒地、玉米地和猕猴桃地三种典型农田土壤中微塑料赋存特征及其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农田土壤中微塑料41%~48%为<1mm粒径,其次为1-2mm和2-5mm粒径。其丰度范围为1974~3656个/kg,丰度值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而减小;农田土壤中赋存形态各异的微塑料,如薄膜碎片状、粒状、丝状和孔隙状,其中以薄膜碎片占到70.6%~85.7%,微塑料类型78%为黑色,其次21%为白色,1%为蓝色;微塑料丰度与农田土壤饱和导水率(Ks)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经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发现微塑料表面吸附了土壤中常见Si、Al、Mg、O等元素之外,还聚集了肥料中的主要成分N、C的氧化物和一些重金属元素Cd、Fe。由此可见,微塑料的赋存不仅降低了土壤水分的入渗能力,而且导致了土壤肥料和重金属物质的局部富集,影响了土壤溶质迁移过程,加剧了土壤污染。研究结果将在揭示微塑料对区域农田土壤面源污染及农田环境治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3.
施肥对浑水灌溉滴头堵塞的加速作用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为探究水肥一体化灌溉过程中,施肥对滴头堵塞的影响,分别配置了4个施肥浓度(0,0.4,0.6和1.2 g/L),3种泥沙级配,进行浑水间歇灌水堵塞试验,并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了堵塞物的结构与成分。结果表明:施肥对于迷宫滴头堵塞具有明显的加速作用,施肥浓度越大,加速堵塞效果越明显,当施肥1.2 g/L时,3种级配浑水的有效灌水次数比未施肥的对照处理分别下降了36.4%,77.8%和78.8%;当施肥0.4 g/L时,有效灌水次数分别下降9.1%、33.3%和14.3%,施肥浓度≤0.4 g/L时,加速滴头堵塞的效果较小。浑水中增加化肥增强了水体中泥沙颗粒间的絮凝作用,促进了稳定而致密团聚体的形成,这是施肥加速滴头堵塞的主要原因;施肥后堵塞物表面结构复杂程度增加,堆积体间隙减小,堵塞以完全堵塞为主。该试验结果为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4.
甘肃省河东地区玉米种植适宜性评价和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1—2015年甘肃省河东地区17个典型测站气候资料,采用均值法并运用Origin8.0软件对其近65年来年平均气温、4—9月份玉米生育期平均降水量、≥10℃积温总量和年平均无霜期日数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温度、无霜期日数和生育期降水数据对不同测站玉米种植适宜性予以评价。通过对影响研究区玉米种植适宜性主要气候因子分析,并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得出河东地区玉米种植适宜性区划等级结果。结果表明:(1)研究区玉米种植适宜性等级总体表征为东高西低。(2)最适宜区范围最小,密集分布在平凉市和庆阳市南部区域,为正宁县、宁县、泾川县、灵台县、崇信县和庆阳市区。(3)适宜区主要分布在陇东黄土高原大部、陇南秦巴山区(两当县除外)以及临夏回族自治州大部分地区。(4)次适宜区集中分布在陇中黄土高原,另有零星分布如环县、两当县、和政县和康乐县。(5)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甘南高原。  相似文献   
85.
为探讨关中平原小麦-玉米水分高效利用的栽培技术方式,采用田间定点观测方法,研究秸秆还田+接种蚯蚓处理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设置CK(对照)、S1(秸秆还田3 000 kg·hm-2)、S2(秸秆还田6 000 kg·hm-2)、E(接种蚯蚓)、S1E(秸秆还田3 000 kg·hm-2+接种蚯蚓)、S2E(秸秆还田6 000 kg·hm-2+接种蚯蚓)共6个处理。结果表明:各处理较CK处理均提高了土壤含水量,S1、S2、E、S1E、S2E处理下土壤含水量分别增加0.21%~27.47%、0.43%~32.85%、1.00%~15.53%、3.25%~36.52%、2.97%~51.24%。CK、S1、S2、E、S1E、S2E处理下土壤含水量分...  相似文献   
86.
宝鸡市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陕西省宝鸡市退耕还林工程产生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价和分析,为相关生态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999—2015年宝鸡市退耕还林面积等数据为依据,参照《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评估技术与管理规范》附录中《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实物量评估公式及参照设置》对宝鸡市退耕还林工程在保护水源、保育土壤、固碳制氧、净化环境、改善小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产生的生态效益进行计算,并采用影子工程法、影子价格法等方法计算宝鸡市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价值。[结果]1999—2015年宝鸡市退耕还林生态效益总价值为1.06×106万元,其中保护水资源和固碳制氧贡献最大,分别所占比例为36.8%和27%,保护生物多样性次之,贡献率为22.8%,改善小气候、保育土壤和净化环境价值贡献率分别为12.2%,0.8%和0.4%。[结论]退耕还林工程在宝鸡市水源涵养和改善环境作用明显,对于该区的水资源保护和空气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7.
长期施肥对休闲季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彦军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6):3164-3174
【目的】在农作物-休闲轮作系统中,研究长期施肥条件下休闲季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10)的变化机理,为科学调控黄土高原雨养区的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依据。【方法】依托长武农田生态试验站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在小麦收获后的休闲季测定不同施肥处理下(CK、N、NP、M、NPM)的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底物的数量(土壤有机碳和根茬碳)和质量(土壤碳氮比和根茬碳氮比,依次简写为土壤C﹕N和根茬C﹕N),研究长期施肥影响休闲季Q10变异的机理。【结果】在休闲季,不同施肥处理下的土壤呼吸速率差异显著(P0.05),长期施肥导致土壤呼吸速率增加了6%—127%。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底物的数量和质量均是影响土壤呼吸速率的重要因素(P0.05)。土壤温度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利用指数关系模型进行拟合(P0.05),且土壤温度可以解释40%—57%的土壤呼吸变异性。而土壤呼吸速率对土壤水分的响应则用抛物线关系模型进行拟合(P0.05),且土壤水分可以解释56%—74%的土壤呼吸变异性。同时,底物的数量和质量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利用线性关系模型进行模拟(P0.05),且底物的数量和质量可以解释高达66%—94%的土壤呼吸变异性。长期单施氮肥处理(N)对土壤有机碳影响不显著(P0.05),而NP、M和NPM处理下的土壤有机碳则增加了12%—36%。同时,N处理下的根茬碳减少了34%,而NP、M和NPM处理下的根茬碳则增加了15%—63%。N和NP处理下的土壤C﹕N影响不显著(P0.05),而M和NPM处理下的土壤C﹕N则增加了12%—13%。不同施肥处理下的根茬C﹕N则降低了8%—38%。在休闲季,长期施肥导致Q10降低了12%—56%,而长期施肥处理下Q10的差异与底物的数量(土壤有机碳和根茬碳)和质量(土壤C﹕N和根茬C﹕N)或者二者的交互作用密切相关(P0.05)。Q10随着底物数量和土壤C﹕N的增加均呈现出线性降低的趋势(P0.05),且底物的数量和土壤C﹕N可以解释61%—95%的Q10变异性,而Q10随着根茬C﹕N的增加呈现出线性增加的趋势(P0.05),且根茬C﹕N可以解释72%的Q10变异性。同时对Q10的贡献呈现出根茬碳根茬C﹕N土壤有机碳土壤C﹕N的趋势(2.16 vs.1.22 vs.0.48 vs.0.03)。【结论】在农作物-休闲轮作系统中,长期施肥通过影响底物的数量和质量影响休闲季Q10的变化,对科学评价黄土高原雨养区的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8.
研究了女贞子提取物对大强度耐力训练大鼠不同组织Ca2+-ATPase活性的影响,探讨了女贞子提取物对大鼠运动能力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运动组和运动+女贞子组大鼠各组织Ca2+-ATPasee活性均显著低于安静组,运动+女贞子组大鼠不同组织Ca2+-ATPase活性显著高于运动组;运动+女贞子组大鼠力竭运动时间比运动组延长23.09%。女贞子提取物可以调节大鼠不同组织Ca2+-ATPase活性,延长运动至疲劳的时间。  相似文献   
89.
渭河陕西段水情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红莲  张英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1):169-172,194
根据20世纪中期以来渭河降水、径流、泥沙、洪水等方面的资料,对陕西省渭河的水情动态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水情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探讨,以揭示其对环境因素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渭河流域水沙输送主要集中于降水量较大的汛期,年内分布相对集中;年际变化较大,20世纪50~90年代期间径流量和输沙量总体均呈下降趋势,90年代径流量下降明显;洪水演变出现新的特点;流域径流量、输沙量、洪水等水情要素与气候变化之间存在密切的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90.
为了正确衡量陕西省关中地区近10年社会经济发展成效,在深入研究我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联合国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关中地区的自然环境状况建立了以环境污染损失价值核算、环境保护支出和自然灾害补偿为主体框架的环境成本核算体系,并对关中地区2001~2010年的环境成本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该地区GDP在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成本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长,近两年的增幅为17%,这说明关中地区的环境污染水平处在比较高的位置,环境状况亟待改善,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环境效益属于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