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8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7篇
  24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3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3 毫秒
61.
由于甘肃省中西部大面积耕地不同程度沙化,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和该区农业发展。通过近几年对沙化土壤改良剂配方、施用量、施用时间和方法等进行多年试验、示范并反复验证,研究提出了甘肃中西部灌区沙化土地改良技术,为了提高该技术的应用效果,从技术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定义,沙化土地改良技术的选地、整地平地、改良剂施用、施肥翻耕、第1茬作物选择、播种、田间管理、轮作模式、收获和改良效果等方面规范了甘肃中西部灌区沙化土地改良技术,以期为甘肃省及我国西北灌区的沙化地改良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促进甘肃省乃至全国沙化地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甘肃省引进大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大豆育种提供优异亲本。【方法】利用SPSS 17.0软件和R语言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国内外引进的417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适应性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417份大豆种质资源中有363份在甘肃中部地区能够正常成熟,折合产量最高为3 901.65 kg/hm2,百粒重最高为 42.71 g。16个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介于0.084 2~1.916 0,变异系数在18.17%~35.70%,除子叶色外,其余性状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将363份种质划分为8个类别,甘肃省大豆种质与我国华北和黄淮地区大豆种质相似系数比较接近。【结论】引进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筛选出26份特异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63.
为寻求基于压痕加载曲线的谷物硬度测定方法作业参数的最优组合,以自然干燥的豌豆为试验对象,进行压痕加载曲线试验方法作业参数优化分析。以锥尖粗糙度、四棱锥压头锥度和压头硬度为自变量,压痕曲线线性段起点比值(Y_1)和线性段距离比值(Y_2)为响应值,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Design-Expert数据处理软件及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法,对各试验因素及其交互作用进行探究。结果表明:Y_1的回归模型显著水平P0.000 1,失拟项P0.05。Y_2的回归模型显著水平P=0.000 6,失拟项P0.05。Y_1和Y_2的回归模型极其显著,失拟不显著,拟合的二次回归方程与实际相符合;3个因素对试验性能参数Y_1和Y_2的响应顺序由大到小均为:压头锥度、锥尖粗糙度、压头硬度。  相似文献   
64.
以 “大西洋”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甘肃省中部沿黄高扬程灌区的白银市景泰县条山农场马铃薯种植基地设置小区试验,在各发育阶段分别设置5个水分梯度(原灌溉量的50%、75%、100%、125%和150%,其中原灌溉量,即100%灌溉量,为当地常用的、维持试验地25.8%左右土壤含水率的灌溉量),探讨马铃薯各发育阶段灌溉量对其生理特性及块茎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的各发育阶段,随着灌溉量的增加马铃薯叶片净光合速率 (Pn)和蒸腾速率(Tr)分别先增加到最大值30.19 μmol·m-2·s-1、12.50 mmol·m-2·s-1,而后减小。当灌溉量为50%和150%时叶片Pn较100%灌溉量分别降低35.06%和19.59%。在不同发育阶段马铃薯叶片的生理活性对灌溉量表现出敏感响应。幼苗期75%灌溉量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含量、Pn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为0.86 mg·g-1、21.88 μmol·m-2·s-1、2.29 μmol·mmol-1,较100%灌溉量分别提高了14.15%、0.31%、3.80%,而MDA含量、SOD活性及CAT活性最低,较100%灌溉量分别降低了8.40%、11.69%、8.23%;发棵期100%灌溉量处理下Pn和WUE最高,较50%灌溉量处理分别提高了53.99%、24.85%,此时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OD活性最低,分别为89.06 μg·g-1、143.45 μmol·g-1、438.14 U·g-1,同时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较50%灌溉量也降低了26.07%;结薯期125%灌溉量处理的Pn和WUE最高,较100%灌溉量分别提高了19.16%、6.76%,而SOD、POD活性较100%灌溉量分别降低了0.93%、6.23%;成熟期75%灌溉量马铃薯叶片Pn最高,较其余各灌溉量处理的Pn分别提高了38.64%、13.81%、14.16%、21.27%,而MDA含量、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分别为21.107 μmol·g-1、6.07 nmol·min-1·g-1,较100%灌溉量分别降低了19.35%、2.26%。同一生育期低灌溉量(50%灌溉量)块茎中淀粉含量较低。在幼苗期75%灌溉量处理使得块茎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较100%灌溉量处理提高6.20%。发棵期100%灌溉量块茎中淀粉含量达到最高(15.14%),而结薯期125%灌溉量处理的块茎可溶性蛋白含量处于最高水平,较100%灌溉量下提高4.61%。成熟期75%灌溉量块茎淀粉含量处于最高水平,较100%灌溉量提高12.77%。结合块茎的总鲜重、商品薯率、淀粉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还原糖含量等指标,可知在幼苗期、发棵期、结薯期、成熟期灌溉量分别为原灌溉量的75%、100%、125%、75%时马铃薯块茎品质最优而且产量最高,分别为654.30、650.60、773.00、703.53 g·株-1。  相似文献   
65.
兴达601是甘肃兴达种业有限公司综合运用系谱法、回交转育法,结合现代分子标记等先进技术和相关设备,选育出的丰产性好、抗旱性强、适应性广、抗病性强、品质优良的早熟普通玉米品种,2017年通过了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兴达601号的亲本来源、选育过程,总结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以及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青海省兴海县天然草地牧草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让  韩炳宏  韩通  周秉荣  李博  牛得草  傅华 《草业科学》2017,34(10):1991-1998
为了解青海省兴海县天然草地牧草生长发育及其与气候条件的关系,本研究基于青海省兴海县近11年的气象和牧草观测数据,较系统地分析了该区牧草返青、生长高度和产量与水热因子的关系特征。结果表明,春季多雨与春季干旱年份牧草返青期相差38d,牧草返青期提前或推迟主要与≥0℃初日的时间、当年3-4月份降水量和上年9-11月份降水量密切相关,牧草返青期降水的最佳气候模型为一次线性回归方程;牧草全生育期植物高度增加量与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气温呈负相关关系;另外,牧草生长高峰期6-7月份降水量每增加10 mm,鲜草增产225kg·hm~(-2)。因此,降水量是限制青海省兴海县天然草地牧草返青和生长发育的主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67.
景泰县近50年来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子波分析和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景泰县近50年年气温、降水的演变特征及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景泰年平均气温在1970年代中期发生了由降温到增温的转型,增温趋势明显,年平均气温增温率为0.32℃/10a。平均最低气温增温率高于最高气温,年平均日较差呈明显下降趋势,说明夜间增温高于白天增温。四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但增温趋势表现出明显的季节非对称性,冬季增温最为显著,平均气温增温率达0.63℃/10a,为四季最高,秋季平均气温增温率为0.33℃/10a,春季为0.20℃/10a,夏季增温最小。降水量无明显的增减,但年际变化波动性较大。气温在1990年代中期发生增温的突变,降水没有突变现象发生。近50年来,景泰县气温的变化以8~10a、2~4a的周期振荡较强,年降水量变化的周期振荡以25a、9a、6a为主,在显著周期9a尺度上,两者为反位相变化结构,在5a时间尺度上自1990年代初期之后,降水与气温大致呈同位相变化。  相似文献   
68.
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会宁农业试验站,对春小麦和豌豆间套作模式下,不同气象因子对春小麦和豌豆叶水势的影响进行了田间对比观测。结果表明:在半干旱地区,春小麦和豌豆的叶水势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在不同生育期的表达式不同,与大气温度呈线性关系,与太阳辐射、大气相对湿度、大气水势均呈二次方程模型,与综合气象因子也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不同气象因子对作物叶水势影响的通径分析表明,影响春小麦叶水势日变化作用最强的气象因子是大气水势,其次是大气相对湿度、大气温度和太阳辐射。大气相对湿度、大气温度和太阳辐射对春小麦叶水势日变化的直接影响小于它们通过大气水势的间接影响。对豌豆叶水势日变化直接影响最大的气象因子是大气温度,其次是大气水势、太阳辐射和大气相对湿度。大气水势、太阳辐射和大气相对湿度的直接通径系数均小于各自通过大气温度的间接通径系数,这三者对豌豆叶水势日变化的直接影响小于它们通过大气温度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69.
种群的点格局特征是植物群落生态学关系与过程在空间格局上的表现形式,是种群和群落结构动态与稳定性的标志.在祁连山北坡西北针茅草原,采用Ripley的K(r)函数,定量分析了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和西北针茅(Stipa krylovii)种群点格局特征.结果表明:随退化草地狼毒种群规模扩大,狼毒与西北针茅的种群密度和高度表现出规律性的变化趋势;狼毒种群在未退化和轻度退化草地中聚集分布格局显著,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是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地的主要分布类型;西北针茅种群在四个梯度中以随机分布最为显著,仅在轻度退化草地中在0-38cm尺度上表现为均匀分布.狼毒和西北针茅种群的点格局的不对称性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植物种内、种间竞争和协同策略的改变,是草原植物应对干扰的种群更新途径选择.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