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8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7篇
  24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3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41.
针对当地砂田存在一熟有余、两熟不足的问题,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开展了前茬小麦、胡麻收获后复种糜子试验。试验表明:小麦茬复种糜子单位面积产出效益高于胡麻,为737.10~1059.24元/667m~2,产投比为1.6~2.8;其中陇糜10号单位面积产出效益、净收入、产投比最高,晋黍5号次之,建议在当地推广种植。砂田复种糜子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2.
为筛选出适宜会宁县旱作区种植的藜麦品种,促进藜麦产业的发展。以藜麦新品种陇藜2号为对照品种,对引进的10个藜麦品种(系)在会宁旱作区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当地旱作区栽培条件下,参试藜麦品种(系)均能正常成熟,折合产量为2 341.7~3 091.7 kg/hm2,其中以18-19的折合产量最高,为3 091.7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藜2号增产13.80%;其次是YY32,折合产量为3 008.3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藜2号增产10.73%。这2个品系综合性状表现优异,株高适中,果穗紧凑,单株重量较大,增产潜力较大。综合考虑会宁旱作区的生产需要,认为18-19和YY32适宜在会宁县旱作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3.
陇垦玉18是甘肃农垦良种有限责任公司于2014年在海南以自选系LKMD1为母本、自选系LKF4401为父本进行杂交组配而成的早熟三交种,该品种结实性好、稳产性好、子粒饱满、商品性好,中抗禾谷镰孢茎腐病,抗倒性良好,空秆率低,适宜在甘肃省早熟春玉米类型区种植,种植密度4500~5000株/667m2。对陇垦玉18的主要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为该品种的高产高效栽培和大面积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4.
农民科技培训是农业科技扩散和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农民整体素质的主要手段。基于白银市417份农民问卷调查数据,以白银市农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实证分析了农民科技培训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从优化农民素质提升顶层设计、着力激发农民内生发展动力、科学精准设置农民培训内容、建立农民科技教育大数据库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农民科技素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5.
抓点示范是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有形抓手。在总结多年农技推广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甘肃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的推进,以及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计划行动的实施,围绕产业布局、基地建设、技术研发、合作攻关、宣传培训和展示窗口六个方面,提出了做好农业技术推广抓点示范工作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46.
施肥量对旱作区藜麦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平川区旱作区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对藜麦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藜麦的株高、主穗长、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均得到了提高。尤其是施用藜麦专用肥(N-P2O5-K2O为13-22-10),籽粒产量达3 622.45 kg/hm2,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增产1 377.55 kg/hm2,增产率61.36%,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7.
为提高白银市春小麦单产,实现小麦生产可持续发展,选育和推广丰产性好、抗旱性强、适宜性广的优质春小麦新品种势在必行。白银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自育品系0636为母本、西旱1号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多年系谱选择选育出旱地春小麦新品种银春11号。在2016 — 2017年的甘肃省旱地组春小麦区域试验中,银春11号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2 810.4 kg/hm2,较对照品种西旱2号增产11.60%。在2018年的甘肃省旱地组春小麦生产试验中,银春11号平均折合产量为2 107.1 kg/hm2,较对照品种西旱2号增产10.10%。银春11号籽粒蛋白质(干基)含量154.7 g/kg,降落值118 s,湿面筋(以14%水分计)含量336.0 g/kg,赖氨酸(干基)含量4.6 g/kg,容重801.00 g/L。该品种抗旱性较好,中抗条锈病,适应性较好,成熟落黄好,适宜在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生态条件相似的周边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8.
为了解甘肃黄河沿岸枣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用SSR分子标记对39份枣品种进行遗传分析。20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42个条带,多态性条带百分率达100%。每对引物扩增的条带数为3~13个,平均每对引物扩增的条带数为7.10个,扩增片段大小为70~300 bp。引物BFU0308扩增的条带数最多,为13条,扩增条带最少的引物为JSSR198和JSSR289,各有3条。用NTSYS-pc V2.10软件计算的39份枣品种的遗传距离(GS)为0.000 0~0.993 8,平均遗传距离为0.558 7。结果表明,39份枣品种间遗传差异较大,遗传多样性丰富。UPGMA聚类图将39份枣品种分为两大类群Ⅰ和Ⅱ,第Ⅱ类群又分为4个亚群。结果表明,枣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与品种原产地有一定相关性。亲缘关系近的品种有晋矮4号和晋矮3号、鸣山大枣、敦煌大枣、小口枣和开口酥等。SSR聚类分析结果也证实“大王枣”是与晋矮4号、晋矮3号起源相同的品种,“冷白玉2”是芒果冬枣类品种,“晋赞大枣”是壶瓶枣的同源品种。SSR分子标记技术揭示了甘肃黄河沿岸枣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复杂的亲缘关系,为有效解决枣品种命名混乱问题提供了依据,也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这些枣种质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