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1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3篇
  26篇
综合类   142篇
农作物   3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7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兔出血症病毒(RHDV)的检测方法,用胶体金标记纯化的RHDV多克隆抗体,以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的重组RHDV VP60蛋白为免疫原制备RHDV的单克隆抗体(McAh,简称单抗)A3C,将RHDV McAb和羊抗兔IgG抗体包被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分别作为检测线和质控线,经条件优化研制成RHDV免疫胶体金试纸条.该试纸条可以检出红细胞凝集试验(HA)效价为1:10的RHDV悬液,即HA检测为阴性的样品,该试纸条检测为阳性,其敏感性高于HA;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试纸条不与家兔其他常见病菌发生交叉反应.应用该试纸条对127份疑似兔出血症家兔肝脏样品进行初步检测,同时用HA做平行试验,阳性符合率为100%.因此,该试纸条是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兔出血症病毒检测方法,为兔出血症的现场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显示出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2.
不同接种方式对水稻成熟胚组织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稻成熟胚为外植体,采用4种不同的接种方式,对7个水稻品种的成熟胚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和再分化试验,分析比较不同成熟胚接种方式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质量和植株再生率.结果表明:将胚从种子上切下而直接接种在培养基上的接种方式,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愈伤组织质量最好,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胚性愈伤组织,其愈伤组织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分化出较多的再生植株,是一种简单、方便、效果好的诱导水稻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3.
紫肉甘薯新品种赣薯1号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赣薯1号的选育过程、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赣薯1号是优质食用型紫肉甘薯新品种,该品种薯块平均干物率为29.05%,总可溶性糖含量为4.8%,花青素含量为296.3mg/kg,抗根腐病和黑斑病.  相似文献   
74.
害虫生物防治新技术——载体植物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一个自我维持并可有效降低害虫种群水平的系统是害虫生物防治长期追求的理想目标。载体植物系统(banker plant system)又称开放式天敌饲养系统,是近年来开发出的一种集保护利用本地天敌、人工繁殖释放天敌以及异地引进天敌等传统技术特点为一体的新型生物防治技术。载体植物(banker plants)、替代食物(alternative foods)和有益生物(beneficial)是该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本文对载体植物和载体植物系统概念、特点以及近年来国际上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结合自身的研究实践,举例介绍载体植物系统的应用,以推动国内外对载体植物系统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75.
通过分析兴化香葱连作障碍典型田块的主要土壤因子,揭示土壤次生盐渍化、酸化、微生物区系改变以及酶活性下降是连作障碍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76.
基于海甘蓝RNA-Seq序列开发EST-SSR分子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油料作物海甘蓝(十字花科)发育时期种子的RNA-Seq测序数据组装获得186 778条cDNA重叠群(Contigs)序列,通过MISA和Primer 3程序设计了6 639个EST-SSR分子标记。在这些标记中,除了单核苷酸重复(45%)外,三核苷酸重复的SSR是最常见的碱基重复类型(29%),其次是双核苷酸型(10%)、五核苷酸型(7%)、六核苷酸型(5%)和四核苷酸型(2%)型。采用电子定位的方法将1 206个EST-SSR标记定位到近缘种白菜(Brassica napa)的基因组上。依据引物在白菜基因组中的分布,挑选了20条EST-SSR引物在海甘蓝中进行PCR验证,其结果显示所有引物均能够扩增出符合预期大小的PCR片段。这些新开发的EST-SSR引物可以作为功能标记应用于海甘蓝的分类鉴定、遗传图谱构建、种质资源鉴定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工作中。  相似文献   
77.
为了研究猪载脂蛋白质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3F(APOBEC3F)基因的多态性及其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易感性的影响,对猪APOBEC3F基因外显子3、4、8和内含子3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筛选多态性位点,分析其与PRRSV易感性的相关性。测序结果发现内含子3的16 bp处发生1个A/G突变和外显子8的5 bp处发生1个G/A突变。针对外显子8的5 bp处发生1个G/A突变建立PCR-RFLP方法,检测9个猪种群共193个样本,发现在定远猪和梅山猪中有GG、GA和AA 3种基因型,在二花脸猪中有GG和GA 2种基因型,其他群体均为GG型。AA基因型猪肺泡巨噬细胞中PRRSV拷贝数在接毒后12 h显著高于GG基因型,极显著高于GA基因型。表明APOBEC3F基因外显子8与PRRSV抗性相关,外显子8的5 bp处G等位基因更有利于抵抗PRRSV的感染。  相似文献   
78.
西藏羊蜱蝇中巴尔通体检测及gltA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西藏部分地区绵羊体外寄生羊蜱蝇携带病原巴尔通体的感染情况,作者于2019年1-9月采集了西藏林芝、日喀则、那曲地区绵羊体外寄生羊蜱蝇298只,通过形态学鉴定、PCR扩增羊蜱蝇18S rRNA基因进行虫体鉴定,并对病原巴尔通体的gltA基因进行检测,将部分阳性PCR产物连接pMDTM-18T后转入DH5α感受态细胞,将阳性结果进行测序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雌性阳性率49.8%(113/227),雄性阳性率42.3%(30/71),雌雄之间差异不显著(χ2=0.944,P=0.267);羊蜱蝇携带病原巴尔通体的总感染率为48.0%(143/298),林芝极显著高于日喀则、那曲地区(χ2=13.801,P<0.01;χ2=17.067,P<0.01),日喀则和那曲地区无显著差异(χ2=0.084,P=0.771);散养模式羊蜱蝇携带阳性率44.3%(102/230),圈养阳性率85.0%(34/40),屠宰场阳性率23.3%(7/30),宿主散养和圈养、屠宰场存在极显著差异(χ2=20.929,P<0.01;χ2=24.38,P<0.01),宿主散养和屠宰场存在显著差异(χ2=3.989,P=0.046);将测序结果上传GenBank数据库获得3个巴尔通体gltA基因登录号(MN623006、MN623007、MN623008);序列比对表明和云南、新疆巴尔通体相似性为99.6%~100%。本次研究首次检测出西藏羊蜱蝇携带病原巴尔通体,为了解西藏绵羊体外寄生虫携带病原巴尔通体和病原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9.
《畜牧与兽医》2020,(2):60-66
为探究16个内参基因在猪不同肌纤维类型组成的骨骼肌中的表达情况,筛选稳定性最佳的内参基因,本试验选取6头3月龄杜长大公猪,以腓肠肌、比目鱼肌、腰大肌和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运用geNorm和NormFinder程序对β-2-微球白(B2M)、环指蛋白7 (RNF7)、卷曲螺旋结构域蛋白1(CHCHD1)、琥珀酸脱氢酶复合黄素蛋白(SDHA)、核糖体蛋白L32 (RPL32)、转录下调相关蛋白1(DRAP1)、1-酰基甘油-3-磷酸O-酰基转移酶1 (AGPAT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 (GPX1)、RAD23同源物B (RAD23B)、肌动蛋白2α(ACTN2)、醛缩酶(ALDOA)、核糖体蛋白s28 (RPS28)、内质网分类受体1 (RER1)、核糖体蛋白S13 (RPS13)、核糖体蛋白L7样1 (RPL7L1)和肽基脯氨酰异构酶A(PPIA)进行基因表达稳定性评估。结果显示:通过2个程序分析,DRAP1和RPL32是4块肌肉中表达最稳定的内参基因。RER1是慢氧化型肌肉表达最稳定的内参基因,RPL32是快酵解型肌肉表达最稳定的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80.
旨在研究断奶前补饲粉状精料和颗粒料对羔羊生长性能及整个胃肠道发育的影响,为颗粒料在幼龄反刍动物上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试验选取18只体重相近、体况良好的新生湖羊(公羔),在其12日龄时与母羊分离,饲喂按一定比例配置好的羊奶粉(羊奶粉:水=1:10)。经过3 d适应期后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 group,n=9)和试验组(treatment group,n=9):对照组羔羊自由采食粉状精料,试验组羔羊自由采食颗粒料。两组羔羊每只每天均给予相同的奶粉量(600 mL·d-1),所有羔羊自由饮水。试验过程每天记录羔羊采食量,每周于晨饲前称量羔羊体重。羔羊42日龄时颈静脉采血后屠宰采样,称量胃肠道各部位重量,采集胃肠道各部位组织样品进行上皮形态测定。结果显示,与补饲粉状精料相比,补饲颗粒料显著增加羔羊第6周龄(P=0.047)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增加羔羊第4(P=0.030)和第5周龄(P=0.019)的平均日增重。早期补饲颗粒料显著增加第4(P=0.048)、5(P<0.001)和6周龄(P<0.001)的羔羊体重。与补饲粉状精料相比,补饲颗粒料对羔羊胃肠道重量和肠道长度无显著(P>0.05)影响;显著增加羔羊瘤胃乳头的长(P<0.001)、宽(P<0.001)和上皮吸收面积(P=0.038),但对瘤胃上皮乳头个数(P=0.230)无显著影响。通过HE染色观察胃肠道上皮结构,结果显示,与补饲粉状精料相比,补饲颗粒料显著增加了羔羊瘤胃上皮颗粒层厚度(P=0.027),但对瘤胃上皮角质层(P=0.577)、棘基层(P=0.153)和上皮总厚度无显著影响(P=0.486)。补饲颗粒料显著增加了羔羊十二指肠绒毛高度(P<0.001)和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P<0.001)、显著降低了十二指肠隐窝深度(P=0.010)。补饲颗粒料显著降低了空肠隐窝深度(P=0.010)、对空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有增加的趋势(P=0.087),但对空肠绒毛高度无显著影响(P=0.258)。补饲颗粒料显著增加了回肠绒毛高度(P<0.001)和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P=0.002),但对回肠隐窝深度(P=0.761)无显著影响。两组羔羊盲肠上皮(P=0.266)和结肠上皮(P=0.526)厚度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与补饲粉状精料相比,补饲颗粒料显著促进了羔羊瘤胃上皮和小肠上皮的发育,但对后肠上皮的发育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