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篇
农学   8篇
  17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6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试验旨在获得可高效降解霉菌毒素和具有益生特性的乳酸菌,为后期其作为饲料添加剂在饲料中应用奠定基础。试验通过对分离自青海牦牛和藏羊瘤胃中的169株乳酸菌进行霉菌毒素降解能力比较,以及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分子生物学、益生性和安全性的综合评定,最终获得4株可以同时降解饲料原料中4种真菌毒素的菌株(菌株C2、E28、C16和A16)。在本研究中,初筛获得的15株乳酸菌对黄曲霉毒B1(AFB1)、呕吐毒素(DON)、玉米赤霉烯酮(ZEA)和硫代葡萄糖苷(GLUS)的降解率最高分别为70.95%、60.11%、64.00%和59.18%;复筛获得的4株乳酸菌对AFB1、DON、ZEA和GLUS的降解率分别为33.53%、60.18%、51.45%和43.41%。16S rRNA测序结果表明:菌株C2和E28为乳酸片球菌,菌株A16为戊糖片球菌,菌株C16为乳肠球菌;这4株乳酸菌起酵时间短,产酸能力强(pH<4.5),能在pH 3.5和胆盐浓度为0.1%的环境中正常生长,且有良好的自凝集力和疏水性。通过安全性试验得知,4株乳酸菌均不溶血,其中乳肠球菌C16和戊糖片球菌A16对红霉素和青霉素...  相似文献   
52.
明晰腐败燕麦青贮中霉菌种类和生物学特性对我国湿热地区燕麦青贮具有重要意义。从腐败的燕麦青贮中分离霉菌,利用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1)共筛选出霉菌6株(LSO1~6),LSO1为钩状木霉(Trichoderma hamatum),LSO2为轮枝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LSO3为毛霉属(Mucor sp.),LSO4为多变根毛霉(Rhizomucor variabilis),LSO5为Simplicillium aogashimaense,LSO6为散布韦斯特壳(Westerdykella dispersa)。(2)LSO1和LSO4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30℃,LSO3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25℃,LSO2、LSO5和LSO6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28℃,6株霉菌均在4℃生长最慢。(3)LSO1和LSO4最适生长pH值为5,LSO2、LSO6菌株最适生长pH值分别为9和4,LSO3、LSO5菌株分别在pH值5~9、5~8时生长较好。(4)连续光照有利于LSO1、LSO3、LSO4和LSO6生长,不利于LSO2生长;完全...  相似文献   
53.
马永珍  王芳  王舰 《农学学报》2020,10(6):15-21
为了研究不同品种马铃薯组培苗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对光周期处理的响应,以‘国外2号’、‘闽薯1号’以及‘青薯9号’马铃薯组培苗为试验材料,设置8 h/d、12 h/d和16 h/d三种光周期处理,培养35天时测定并分析生长和生理指标数据。结果表明:(1)通过对叶片数、鲜重、茎粗、茎节数、根数、干重、根长、株高8项生长指标综合分析得出,‘国外2号’、‘闽薯1号’、和‘青薯9号’都随着光周期的延长综合生长性能有所增加,在16 h/d光照处理下,3个品种的综合生长性能均达到最优。(2)16 h/d光照处理下可以显著促进‘国外2号’马铃薯可溶性蛋白的合成,在8 h/d光照处理下可以显著促进‘闽薯1号’和‘青薯9号’马铃薯可溶性蛋白的合成。由于‘国外2号’和‘青薯9号’马铃薯两种氧化酶类对光周期不太敏感,SOD与CAT活性没有呈现一定的规律性。‘闽薯1号’马铃薯在12 h/d光照处理下SOD活性最高,MDA含量积累最少。  相似文献   
54.
为准确揭示节节麦醇溶蛋白的组成情况,对不同地理分布的212份节节麦的种子蛋白进行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分析。由于麦醇溶蛋白现有的"数字字母命名"系统并不具备广泛的普适性,将普通小麦——‘中国春’(对照)第1条谱带的迁移率作为标准,其他供试材料的谱带与它的比值作为相对迁移率来确定每条醇溶蛋白条带的位置。结果显示,212份节节麦材料中共存在422种不同迁移率的谱带。所有条带可分为ω、γ、β和α4个区,α区的多态性条带最多,达34.70%。多态性条带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GS)的变幅为0~0.58,遗传变异较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节节麦可能是以伊朗为中心向四周各地扩散传播。中国境内的节节麦至少存在3种类型。基于相对迁移率的表示方法,无需除‘中国春’以外的其他对照材料,即可有效区分A-PAGE胶上距离较近的蛋白条带,为不同麦类作物醇溶蛋白的研究提供统一标准。  相似文献   
55.
通过室内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绿肥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不同翻压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翻压二月兰可有效降低石灰性土壤pH值,45 000 kg·hm-2(处理Ⅰ)和90 000 kg·hm-2(处理Ⅱ)翻压量的土壤pH值在培养结束时(120 d)分别比对照降低了0.24和0.41个单位;翻压二月兰可显著提高土壤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培养结束时处理Ⅰ、Ⅱ的土壤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0.06 g·kg-1、2.00 mg·kg-1、26.28 mg·kg-1和0.09 g·kg-1、3.32 mg·kg-1、63.00 mg·kg-1;土壤有效氮含量在翻压15天时达到峰值,此时处理Ⅰ、Ⅱ的有效氮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2.95 mg·kg-1和21.70 mg·kg-1,但培养60天后各处理有效氮含量相近;翻压二月兰可在培养前期(22 d)较大幅度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但22天后处理间差异缩小,培养结束时处理Ⅰ、Ⅱ的有机碳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0.06 g·kg-1和0.33 g·kg-1;翻压二月兰可降低土壤碳氮比,培养结束时处理Ⅰ、Ⅱ的碳氮比分别比对照下降了2.02和1.51个单位,降幅分别达到20.82%和15.58%。  相似文献   
56.
为了解黄河源地区“黑土滩”退化草地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分布的关键地形特征,利用2019年黄河源区玛沁县、河南县、泽库县遥感影像解译数据,结合实地调查,分析高寒“黑土滩”型退化草地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黄河源区“黑土滩”型退化草地海拔为3 500~4 000 m,且在海拔3 700~3 800 m时退化最严重;从坡向分析来看,“黑土滩”型退化草地主要发生于阳坡、半阳坡,从坡度分析来看,“黑土滩”型退化草地主要发生于缓坡地和滩地。聚类分析发现研究区草地类型为阳坡极度退化草地、半阳坡重度退化草地、阳坡-滩地轻度退化草地、半阳坡轻度退化草地、湿地轻度退化草地、阴坡未退化草地等6类。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减少;同一土层的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有机质含量在湿地轻度退化草地和阴坡轻度退化草地中最高,阳坡极度退化草地最低,且差异显著(P<0.05);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以及土壤速效钾含量在重度、轻度退化草地较高,湿地轻度退化草地显著最低。阳坡极度退化草地全钾含量、鼠害破坏率和鼠洞数最高,湿地轻度退化草地全钾含量最低,与阳坡极度退化草地差异显著(P<0.05);湿地轻度退化草地和阴坡轻度退化草地均无鼠类活动。  相似文献   
57.
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华北地区不同播期对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会造成二月兰的出苗数、越冬数、养分累积量和产量下降,以9月14日播种为最高,其鲜草产量达到20 925 kg/hm2,氮、磷、钾累积量分别达到51.59、6.95和93.44 kg/hm2,种子产量达到667 kg/hm2;但植株的氮、磷含量有随播期推迟而上升的趋势。播期推迟会导致二月兰生育期延迟,表现为收获时二月兰秸秆和种子的含水量增加。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二月兰在华北地区的最适播期为9月14日。  相似文献   
58.
通过2种化肥用量、5种翻压绿肥量组成的10个处理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云南红壤翻压绿肥量对烟草农艺性状及线虫危害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草叶片大小、株高、茎粗与翻压绿肥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烟草采收末期,红壤寄生性线虫和非寄生性线虫数量随着翻压绿肥数量的增加而趋于增加,烟草根结线虫危害级别与翻压绿肥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翻压绿肥改善了烟草养分供给,促进了烟草生长,增强了烟草抗御线虫危害的能力,对烟草根结线虫危害起到了防治作用。生产上通常翻压绿肥15 000 kg/hm2,以达优质适产。  相似文献   
59.
为探究长期封育对高寒草甸植被功能群落特征和营养品质年际动态的影响,本研究以围封11年和连续放牧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3年连续野外群落调查和室内牧草营养品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了长期围封和连续放牧2种草地管理措施对5个植被功能群特征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封样地禾本科(Grass group,GG)、莎草科(Sedge group,SG)、豆科(Leguminous group,LG)和杂类草(Forbs group,FG)4个功能群盖度和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放牧样地(P<0.05),功能群密度、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粗蛋白(Crude protein,CP)和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n vitro dry matter digestibility,IVDMD)显著低于放牧样地(P<0.05);围封样地4个功能群的密度、群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CP和IVDMD表现出不受年际降雨量影响而逐渐下降的趋势。研究建议对围封11年的高寒草甸可进行适当的放牧以增加植被功能群物种多样性和牧草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60.
全球变暖严重影响着草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了解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对合理利用有限的草地资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为了探索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草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过程,本文采用开顶式增温小室(Open top champers,OTCs)连续四年模拟增温,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库(植物生物量碳库、土壤有机碳库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库)动态变化及氮库(植物生物量氮库、土壤有机氮库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库)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模拟增温后,表层土壤年均温度增加了2.50℃,底层土壤年均温度增加了1.36℃。增温处理下植物-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均高于对照,且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模拟增温处理下植物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而土壤氮含量与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均低于对照,差异不显著,说明高寒草甸碳氮对温度的响应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