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6篇
  5篇
综合类   53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从库存的1471株细菌中筛选出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J2)杀线率≥30%的生防菌99株,进一步从这99株生防菌中筛选出能吸引J2的菌株58株,其中11株的CI>0.2。这58株吸引J2的生防细菌分属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4个大类;其中,厚壁菌门种类最多,共30株,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为优势属,共6种16株菌。Pseudomonas corrugate YMF3.02205和P.rhodesiae YMF3.02254对J2的致死活性和吸引活性最高。这2株生防菌能趋化烟草根系分泌物尼古丁,对烟草根结线虫病的防效分别为65.5%和67.3%,当与40μmol·L-1尼古丁配合使用时,防效显著提高到75%和76.9%。研究结果表明趋化性生防菌与趋化底物配合使用能显著提高生防菌防效。  相似文献   
22.
菜豆象是多种豆类作物的重要害虫,食品级惰性粉作为有效防治菜豆象的防护剂,可以在致死浓度下直接杀死菜豆象。但在实仓中粮面的拌和处理可能导致粮堆中不同部位惰性粉浓度存在差异,造成储粮害虫个体间接触药量不同,所以研究低浓度惰性粉对菜豆象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研究以低浓度(LC10、LC20和LC50)的食品级惰性粉处理菜豆后供菜豆象取食,考察了受胁迫后试虫发育历期、存活率、繁殖力的变化。结果表明:经低浓度食品级惰性粉处理后,菜豆象卵孵化率和幼虫-蛹存活率均降低,且幼虫-蛹存活率与对照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成虫寿命分别缩短了7.49 d、8.74 d和6.65 d;单雌产卵量分别减少了14.55粒、11.75粒和15.40粒。惰性粉处理对菜豆象各虫态发育历期也有一定影响。根据不同浓度处理后菜豆象各发育阶段的存活率和成虫的繁殖力,组建了生殖力生命表,发现各处理组种群内禀增长率(rm)分别降低了11.11%、22.22%和44.44%,净增殖率(R0)分别降低了25.77%、37.37%和69.11%,而世代平均历期(T)和种群加倍时间(t)均延长。表明低浓度的食品级惰性粉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菜豆象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23.
轮作对土壤养分、微生物活性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选择云南省具有代表性的烤烟-休闲-玉米(T-F-M)、烤烟-油菜-玉米(T-C-M)、烤烟-油菜-水稻(T-C-R)和烤烟-苕子-水稻(T-V-R)等4种轮作模式,通过测定土壤养分、酶活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研究了轮作对土壤养分、微生物活性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6年的不同轮作种植后,土壤pH值变化于6.2~7.1之间,有机质和有效氮、磷、钾提高或无显著变化,说明在高强度轮作种植条件下,辅以秸秆还田或冬季休闲均可保持或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力。土壤微生物量碳氮、蔗糖酶、脱氢酶、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以T-V-R最高,说明土壤生态环境改善,促进微生物繁衍,数量增加,活性增强。土壤细菌的16S rDNA读数依次为5395(T-F-M)、5864(T-C-M)、5528(T-C-R)和6614(T-V-R),分别代表885,973,969和987种(属)类的细菌,归属于变形菌、绿弯菌、放线菌、酸杆菌、拟杆菌等31个门,其中变形菌门的数量最多,占总量的24.69%~32.49%。此外,在4种轮作处理土壤中,前5种门类的细菌相同,15种优势菌株有6种(属)一样,均有较高的丰富度,但也因种植模式不同而变化,说明土壤是决定细菌组成的基本要素,种植模式可不同程度地改变它们的种群结构。从土壤有机质、有效养分、酶活性、微生物量碳氮、细菌种群结构和多样性等方面看,T-V-R 最佳,该种植模式具有潜在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4.
[目的]了解烤烟感病苗与健康烟苗根围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特征,为指导烟草苗期病害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感病与健康烟苗根围基质进行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分析.[结果]感病与健康烟苗根围基质优势细菌和真菌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共性与差异.感病与健康烟苗根围基质优势细菌门均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  相似文献   
25.
赤星病是烟草上的重要叶部病害,每年给烟草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培育抗赤星病品种是防治烟草赤星病为害的根本措施,而对赤星病抗性关联遗传位点的发掘、鉴定和利用是培育抗赤星病烟草品种的关键基础。本研究利用抗赤星病的烟草材料‘Beinhart 1000-1’和加工品质好但不抗赤星病的烟草品种‘K326’,通过种间杂交和F1代自交分离,创建了‘Beinhart 1000-1’和‘K326’的F2代杂交分离群体。随后,通过赤星病抗病性鉴定,本研究在F2代分离群体中选择了19株抗赤星病材料和19株感赤星病材料,分别进行了基因组DNA提取,并通过BSA法进行了基因组重测序。在重测序数据分析基础上结合表型鉴定结果,本研究鉴定出差异SNP位点约170万个,进行烟草赤星病抗性关联SNP位点分析,找到赤星病抗性相关基因10个,促进了烟草抗赤星病分子育种的发展。  相似文献   
26.
有机无机肥配合对土壤磷素吸附、解吸和迁移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32P示踪、薄层层析和土柱淋洗研究了经过四季不施磷肥、施用纯无机磷肥以及有机无机磷肥3种处理对土壤磷素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合处理的土壤磷吸附亲和力常数和最大吸附量显著低于化肥处理,磷累积解析量高于化肥处理,而32P在薄层板的迁移距离显著高于化肥及对照处理;淋洗试验中有机无机肥配合处理土壤中的32P最先在淋洗液达到13.1mL时出现,而化肥及对照的32P则分别在淋洗液达19.0和19.8mL时出现;在淋洗液体积达到50mL时,对照、化肥及有机无机肥配合处理淋出的32P总量分别为总加入量的1.6%、8.4%和9.8%。有机无机肥配合可以减少土壤磷素的固定,增强磷在土壤中的移动,提高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7.
烟草内生细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烟草内生细菌多样性,选择K326、云85 和红花大金元3 个烤烟品种进行内生细菌的 分离和16S rDNA 序列分析鉴定,获得不同品种烟草内生细菌的多样性特征。结果显示,27 株内生细菌分 别属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33%)、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 mycoides(4%)、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11%)、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4%)、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sp.(4%)、热带根瘤菌Rhizobium tropici(4%)、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4%)、土地芽孢杆菌属Terribacillus sp.(4%),芽孢杆菌属 Bacillus sp. 为优势细菌类群。3 个品种的 Shannon index(H′)以K326 最高、为2.02,其次是云85、为1.48,红 花大金元最低、为1.3。  相似文献   
28.
以K326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生产管理模式(常规模式和有机模式)对烤后中上部烟叶中性和酸性香气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模式比常规模式烤后中上部烟叶中性香气成分和酸性香气成分含量明显偏高,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有机模式中部叶中性香气成分β–紫罗兰酮和二氢猕猴桃内酯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模式,但氧化异佛尔酮含量极显著低于常规模式。有机模式上部叶9种中性香气成分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模式,6种成分含量极显著高于常规模式。有机模式中部叶酸性香气物质癸酸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模式,丙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常规模式;有机模式上部叶苯乙酸、3–甲基戊酸和4–甲基戊酸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模式。有机模式上部叶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西柏烷类产物和新植二烯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模式,但中部叶差异不显著。因此,有机生产管理模式更有利于提高上部烟叶的香气成分含量。主效应分析表明,烟叶部位是主因子,生产管理模式是次因子,但烟叶部位和生产管理模式对中性香气成分含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9.
为了鉴定和检验新品系贵烟2号在黔西南州生态条件下,对土壤、栽培、烘烤条件的适应性和在生产上的利用价值,以主栽品种云烟97为对照(CK),按当地特色优质烟叶生产操作规范,进行大区对比示范试验;结果表明:贵烟2号大田生育期适中,田间生长力强,整齐度好,农艺性状表现好;在产量、产值、上等烟率方面分别较CK高349.2 kg/hm2、4746.3元/hm2、6%,均价和级指分别比CK低1.13元/kg和0.06;贵烟2号内在化学成分含量适宜、比例协调,烘烤特性较好,烟农普遍评价较好,在当地具有较好的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30.
王小彦  霍沁建  梁永江  唐远驹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299-1300,1307
为了较为准确的预测遵义市烟叶产量,调整县域间计划量,在烟叶生产全程质量监控的基础上,利用烤烟种植区划成果,选定不同生态区进行烟叶产量预测。3年预测结果表明:预测遵义市烟叶产量与实际收购数量仅相差59.5万kg,相对误差为0.64%,基本接近收购量。较好的预测效果与精度,为烟叶计划调整和生产后期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