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3篇
林业   6篇
农学   117篇
基础科学   8篇
  19篇
综合类   180篇
农作物   24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41.
短日照诱导对小豆花芽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短日照诱导对小豆花芽分化的影响,以早熟品种白红2号、中熟品种冀红9218和晚熟品种唐山红小豆为材料,分别设置SD-12 h-1 WK(12 h光/12 h暗处理1周)、SD-12 h-2 WKS(12 h光/12 h暗处理2周)和SD-12 h-3 WKS(12 h光/12 h暗处理3周)3种短日照处理,研究不同短日照对小豆生长、开花特性以及不同部位花芽分化的影响。研究表明,短日照诱导降低3个小豆品种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和地上部干质量,降低程度为唐山红小豆冀红9218白红2号。短日照诱导缩短小豆的生育进程,且诱导时间越长,生育进程加速就越快,同样,小豆的花芽分化进程加快。3个品种相比较:白红2号冀红9218唐山红小豆。不同部位分析发现,顶部花芽发育速度最慢,中部次之,基部较快。以上结果说明,短日照诱导抑制小豆植株生长而促进小豆的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42.
为探明北京市农业水资源利用演变规律,促进其可持续利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北京市2001—2015年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自2002年以来,北京市农业水资源可持续性水平持续改善,综合评价得分由2001年的0.23分提高至2015年的1.86分,15年增加7.21倍。其中,2001—2008年为快速改善阶段,2008—2015年为缓慢提升阶段。提出了提升平原区农民的节水意识、改革供水测算模式、建立奖罚分明的长效管理制度、加强节水技术的研发与成果转化、提供高水平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促进小农户节水等进一步提升北京市农业水资源可持续性利用水平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43.
留苗密度与施肥对谷子品种保213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谷子新品种保213适宜的留苗密度和施肥量,2010~2011年在保定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了留苗密度(22.5、45.0和67.5株/m2)、N肥施用量(7.5、22.5和37.5 g/m2)、P2O5施用量(7.5、22.5和37.5 g/m2)、K2O施用量(0.0、7.5和15.0 g/m2)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系统比较了不同处理对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留苗密度对保213产量、株高、成穗率及其相关性状有显著影响,随着留苗密度的增大,株高和产量显著增加,成穗率、穗长和穗粒重显著降低;保213产量随K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与N和P肥施用量无明显影响;产量最高的因素组合为:留苗密度67.5株/m2,N肥施用量22.5 g/m2,P2O5施用量7.5 g/m2,K2O施用量15.0 g/m2。不同密度与施肥处理对生育期、出谷率和千粒重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4.
河北省中南部棉纤维品质与气象因子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气象因子对河北省中南部棉纤维品质影响,2007-2008年在南宫、辛集、保定三个生态点设置田间实验,供试品种为鲁棉研27号,研究表明:不同生态点、开花期间棉纤维比强度、2.5%跨长、马克隆值差异呈显著水平(p<0.05);不同开花期棉铃纤维伸长率差异呈显著水平;同比强度相关性呈显著水平的气象因子共5项,分别为日均温、日温差、日最低气温、日最高气温和平均相对湿度;2.5%跨长同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同伸长率相关性呈显著水平的气象因子为日照时数和平均相对湿度;马克隆值同平均相对湿度和日温差呈显著负相关,与日最高气温呈正相关。棉纤维各项指标与影响其最大气象因子多项式拟合表明,当棉铃发育期日均温为25-26℃纤维比强度较好,日照时数为6.5-7.0小时,棉纤维伸长率最大,马克隆值适宜的日最高气温27-28℃或30-31℃。同时,建立了气象因子与纤维品质动态回归模型。研究结果将为棉纤维品质生态区划和品质生态模型定量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5.
在前期构建的富集丰磷逆境特异表达小麦根系cDNA差减文库中,鉴定了1个SPX家族基因成员TaSPX129(GenBank登录号:EF522137)。TaSPX129的开放阅读框为1 320bp,编码一条由43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多肽链,该预测蛋白中含有植物保守的SPX基序。系统进化分析表明,TaSPX129与大麦和二穗短柄草的SPX基因具有较高同源性,推测上述基因可能具有相似的进化途径。对TaSPX129与其他植物种属中的同源蛋白进行聚类分析,该小麦SPX成员属于SPX-MFS亚家族。与丰磷对照相比,低磷处理后小麦根系中TaSPX129的表达水平下降。此外,TaSPX129对低氮和高盐逆境也明显应答,表现为根系中该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本研究表明,TaSPX129在转录水平上对低磷等逆境产生应答,为探索该基因介导植株抵御非生物胁迫的机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6.
通过棉花沟灌试验,对棉花生长和产量沿灌水沟分布的均匀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沟灌棉花株高和各器官含水率沿灌水沟分布的均匀性较高,为弱变异,其余生长和产量指标受个体差异或栽培管理措施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沿灌水沟分布的均匀性稍差,为弱变异~中等变异。沟灌水氮管理措施主要对棉花根系含水率、茎粗、茎叶干物质量和伏前桃沿灌水沟分布均匀性产生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高施氮量、高灌水量处理根系含水率、茎粗和茎叶干物质质量沿灌水沟分布的均匀性较高,沟灌水氮管理措施提高了伏前桃沿灌水沟分布的均匀性,但对产量沿灌水沟分布的均匀性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7.
采用实地调查取样方法,对河北省坝上地区口防风的群体龄级、个体生物量以及再生分枝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期明晰野生口防风的种群结构特征以及抽薹的影响因素,建立栽培防风高产优质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坝上地区野生口防风表现明显的衰退型种群结构特征;防风抽薹发育与株体生物量有关;芦头与根部被机械损坏能够控制植株不抽薹,其再生的多个分枝的抽薹发育存在异步性.持续的防风药材供应必须实现人工栽培化,每年切断芦头有利控制防风抽薹、延长生长年限与保障防风药材的品质.  相似文献   
48.
 ‘保定狗牙根’是从河北省保定市普通狗牙根种质资源中筛选出的草坪型新品种,植株低矮致密,色泽浓绿,少/免修剪等特性突出,适宜在河北保定、沧州以南的冀中南及河南、山东平原地区建植观赏型、开放型草坪及水土保持绿地等。  相似文献   
49.
为明确药用植物荆芥人工栽培的适宜施肥模式,提高人工栽培荆芥的产量和质量,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荆芥的生长、生理、产量和有效成分总黄酮含量的变化。试验设置高、中、低量有机肥(腐熟鸡粪)和与有机肥氮磷钾含量相等的高、中、低量化肥及不施肥对照共7个处理。测定了不同施肥处理不同生育时期荆芥叶片光合色素、可溶性蛋白质和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并在收获期测定了不同处理荆芥的干物质产量。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施用有机肥和化肥的荆芥产量和光合色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有机肥或化肥的3个水平间差异显著,均为高水平>中水平>低水平,有机肥和化肥两种肥料的同一水平间差异不明显;施用有机肥促进荆芥茎、叶、穗中总黄酮的积累,其含量以低水平>中水平>高水平,施用无机肥降低荆芥茎、叶、穗中的总黄酮含量;有机肥高水平处理整株产量和总黄酮量都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根据研究结果认为,氮磷钾无机肥料可显著提高荆芥的产量,但降低其总黄酮含量和药用品质,而有机肥料(腐熟的鸡粪)可显著提高荆芥产量,且荆芥中总黄酮含量也较高。因此建议在进行河北省荆芥的人工栽培时,重施有机肥料,最佳有机肥(腐熟的鸡粪)的施用量为15 750 kg.hm 2。  相似文献   
50.
华北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已经明显影响了该区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其中农业灌溉用水量巨大,而小麦为该区主要的灌溉用水作物,因此,培育和应用节水小麦品种是缓解该区淡水危机的重要途径。作者通过分析小麦生长需水规律和华北地区降水特点,在小麦全生育期只浇1水的条件下,比较了不同时间灌水对小麦生物学形成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提出了选育抗旱丰产小麦新品种的"拔节灌溉选择法",即:在自然条件下,小麦全生育期只灌溉1次,灌溉时间为拔节期,根据小麦生长的综合表现,选留生长茂盛,生物学产量和籽粒产量都高的单株或株系。利用该方法经过十几年的选择,育成了系列节水丰产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