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6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0篇
  72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3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基于MODIS数据的内蒙古野火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野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干扰因子,影响生态系统的演替和更新。研究基于MCD45A1火烧迹地和MCD12Q1土地利用数据,提取2002—2014年内蒙古不同生态分区、土地利用类型的过火面积及火点分布,分析该区域野火的时空分布格局,同时结合降水数据,探讨野火年际变化对降水的响应特性。结果表明:1)2002—2014年内蒙古野火火点空间分布格局表现为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少,高密度火点主要分布在中蒙边境区域、森林-草原区以及平原典型农耕区。2)内蒙古野火过火面积2003年最大,2006年次之,2010年最小,分析表明过火面积的年际变动与火灾高发月降水异常有关。过火面积的季节变化表现为春秋多,冬夏少,尤其是3月、4月、5月和9月灾情严重。在7大生态分区中,90%的过火面积集中在兴安岭山地丘陵区、呼伦贝尔高平原丘陵区和锡林郭勒高平原区,过火面积占比分别为52%、28%和10%。3)野火干扰最严重的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火点主要集中分布于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其次为农业用地和林地,对其他类型干扰程度最小。充分认识野火时空分布格局有利于深入了解其发生规律,为区域火灾预警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2.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与Z指数的洮河流域干旱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洮河流域22个站点1951-2010年的逐月降水资料,就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与Z指数在流域干旱趋势分析中的应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2种指数在12个月尺度旱情分析方面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在单月尺度上,SPI的干旱分析能力较强,对重旱的反映能力优于Z指数.应用SPI指数就洮河流域不同地理—生态区间干旱趋势进行研究,发现冬季是流域干旱的主要分布时段,黄土片区发生干旱的频率和持续的时间均高于青藏片区.1951-2010年,青藏片区总体趋于湿润,黄土片区干旱趋势加重.近30 a,洮河青藏片区西部湿润趋势明显,东南部和下游黄土片区干旱趋势加重.近10 a来,青藏片区东南部旋窝一带干旱范围有所减小,黄土片区中孚一带干旱范围有所扩大.研究结果可为大流域尺度干旱评估提供理论方法借鉴,也可为地方抗旱减灾措施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环境效率逐渐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文中应用基于投入导向的超效率DEA模型,分别对2007和2011年我国31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城市的环境绩效进行了评价,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环境绩效变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仅有少数城市的环境绩效达到了DEA有效,大部分城市的经济-环境协调状况欠佳,环境绩效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从2007到2011年,大部分城市的环境绩效有所改善,且部分城市的改善幅度较大,但仍有少数城市的环境绩效有所降低,包括上海、拉萨、南昌、合肥和石家庄.城市财政能力对城市环境绩效的影响不显著,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和经济增长变动对环境绩效的提高具有抑制作用,而城市对外开放程度则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4.
生物防治是草地植保学科的重要范畴。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使该分支学科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概述了“十二·五”期间草地有害生物生防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在分析我国本领域学科发展水平与国际差距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草地有害生物生防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优先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5.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对胡麻籽粒、茎叶、蒴果皮和根系养分的吸收状况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科学合理施肥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胡麻N、P、K养分含量,而且大幅度地增加了胡麻的产量,以化肥氮磷钾(NPK)处理的效果最为显著,其氮、磷、钾素的总吸收量分别增加了56.67%、52.48%和146.20%,氮、磷、钾的养分收获指数最大分别是0.661、0.755和0.341。增施化肥及有机肥均能促进胡麻产量的增加,增产幅度为24.9%~206.2%,其中氮肥的增产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6.
在研究探讨农用地集约利用的内涵的基础上,研究建立了一个多指标的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判对凉州区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证实了模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7.
基于模糊数学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璐  刘淑英  王平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2):207-209,215
针对农用地资源的特点,从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区位因素3个方面出发设置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以分析各参评因素的状态水平及各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综合协同效应,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农用土地资源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模型。以武威市凉州区农用地资源质量评价为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证实了模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8.
植被碳利用效率(CUE)是评估陆地碳循环的重要指标,探讨其动态特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基于MOD17数据计算中国植被CUE,辅以地统计学理论,利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了2000—2013年中国植被CUE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气象要素数据剖析植被CUE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全国植被年CUE在研究年限内总体上表现为轻微的增长趋势,具体表现为在2000—2007年以0.000 6的变化率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而2007—2013年植被CUE呈现显著上升的变化趋势,该变化特征可归因于2007年气温及降水格局的改变;植被CUE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大体呈现西部高东部低的状态。CUE增加较明显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东部沿海地区以及台湾岛。而CUE呈减少趋势的区域分布范围较广,其中减少趋势较为明显的地区主要包括东北平原及华北华中的大部分地区,另江南地区及新疆部分地区也有零星分布。草地及森林区域植被CUE波动变化较小,表明该部分地区生态系统处于良性循环。不同植被类型的CUE均值表现为:草地(0.21) > 农田(0.14) > 森林(0.09) > 灌丛(0.06)。全国大多数地区植被CUE与降水呈正相关,而与气温则呈负相关,而这种相关性会随着区域气候格局及植被类型的变化而变化。总体上,全国植被CUE的增加主要归因于降水量的增加,而气温的升高则造成植被CUE的降低。  相似文献   
79.
1960-2009年巴丹吉林沙漠南北缘气候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巴丹吉林沙漠北缘的额济纳旗、拐子湖和南缘的阿拉善右旗、雅布赖4个气象站,1960-2009年逐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和相对湿度资料,运用一元线性回归、趋势系数分析和5年滑动平均方法,分析近50年来沙漠南北缘气候变化趋势.结果发现:近50年来,巴丹吉林沙漠南北缘年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升温速率为0.27~0.48℃/10 a...  相似文献   
80.
采用野外模拟人工降雨试验方法对金银花和荒草2种植被条件下坡地产流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覆盖条件是影响产流的重要因素;金银花与草本植物相比具有很高的雨水截蓄能力和改造土壤性状的能力,可以有效推迟坡面的产流时阀;通过对产流曲线的分析可以将产流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预产流阶段,迅速增长阶段,稳流阶段;快速增长阶段呈现对数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