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21篇
  9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7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31.
天然生物可降解性材料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天然生物可降解性材料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笔者综述了国内外近20年源于农业领域的几种天然生物可降解性材料,如淀粉、聚乳酸、纤维素、木质素、丝素、胶原、壳聚糖和甲壳素等的研究现状,发现天然可生物降解性材料在农业领域土壤改良与水土保持、病虫害防治、保鲜与防腐、食品与饲料添加剂、生物肥料等方面应用广泛,但关于天然生物可降解性材料的特性、材料的优化设计与改良研究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今后还需研究如何改良天然生物可降解性材料特性以及拓宽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2.
2010-2014年对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平阳镇蔗区进行栗等鳃金龟发生为害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栗等鳃金龟在平阳镇蔗区发生为害比较严重,2010/2011榨季田间虫口密度高达21 000.1头/667m2,受害株率高达82.0%,2013/2014榨季甘蔗受害株率为30.4%,栗等鳃金龟为害造成的产量损失率为32.0%,糖分损失率为23.3%。建议采用综合防治方法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33.
红火蚁感染白僵菌后体内保护酶和酯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工蚁感染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后体内保护酶和酯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红火蚁工蚁被球孢白僵菌感染后,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SOD和CAT的活性除在接种后12 h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处理与对照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各处理酶的活性显著低于对照;而POD的活性则是先上升后下降,在接种后的36 h其活性为12.33 U3,显著高于对照(10.13 U3) ,随后呈下降趋势;羧酸酯酶(CarE)的活力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接种后36 h活性最小(6.55 U4),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8.15 U4),之后不断上升;乙酰胆碱酯酶(AchE)比活力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接种后36 h时最高(9.24 U5),显著高于对照(6.65 U5),之后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34.
测定了玫烟色棒束孢原始亲本菌株PFCF-O、退化亲本菌株PFCF-D和单孢分离子菌株PF-CF-D58、PFCF-D20、PFCF-D50的菌落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和胞外蛋白酶水平等生物学指标以及各菌株对小菜蛾2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结果表明,菌株PFCF-O的生长速率呈先快后慢的趋势,产孢量为2.7×107个/mL,孢子萌发率为62.59%,胞外蛋白酶水平为1.16,对小菜蛾2龄幼虫校正死亡率达97.74%。而菌株PFCF-D、PFCF-D20、PFCF-D50和PFCF-D58间平均生长速率和孢子萌发率无显著差异,产孢量变化范围为1.05×107~2.34×107个/mL,胞外蛋白酶水平变化范围为1.02~1.07,各生物学指标及其对小菜蛾2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19.86%~51.44%)都显著低于菌株PFCF-O。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玫烟色棒束孢对小菜蛾的致病力与菌株生长初期的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和胞外蛋白酶水平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菌株生长后期的生长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5.
截获秀粉蚧(Paracoccus interceptus Lit)是一种重要的水果及林木害虫,在东南亚地区广泛分布,我国尚无分布报道。本研究以截获秀粉蚧的分布数据为基础,利用Max Ent生态位模型和Arc GIS对其在世界、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截获秀粉蚧的适生区域主要位于南北半球0~30°之间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高度适生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南美洲北部及中部、亚洲南部、非洲中部等地区。截获秀粉蚧在中国的适生区域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高度适生区集中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台湾、江西等地,与我国热带水果的主要种植区域相吻合。各口岸应加强对东盟进口水果、苗木的检验检疫,有效防止该类害虫的入侵。  相似文献   
136.
侵染广东番茄的番茄褪绿病毒分子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广东番茄上发现一种新病害,病株表现为叶片褪绿,叶脉颜色变深及叶片增厚等症状。利用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HSP70基因的两对特异引物对番茄病样进行RT-PCR检测,结果表明,从所采集的6份病样中均扩增到预期大小的DNA特异片段。对其中1份样品的扩增片段进行克隆与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扩增片段包括1个长度为1 665个核苷酸的完整病毒基因,其核苷酸序列与已报道的ToCV HSP70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表明广东番茄受到了ToCV的侵染。但ToCV广东番茄分离物的HSP70序列与国内外已报道的各分离物的同源性均低于82%,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与塞浦路斯tomato、约旦JU_20分离物的同源性最高,为81.8%。这是ToCV在广东发生的首次报道,也是该病毒HSP70基因序列存在显著差异分离物的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37.
抗虫转基因水稻的培育和利用为水稻害虫控制提供了一条最为有效、经济的途径,但抗虫转基因水稻是否安全一直备受瞩目,以近期发表的文献为基础,从稻田蜘蛛、天敌昆虫和无尾两栖动物等三方面,综述抗虫转基因水稻对天敌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抗虫转基因水稻对捕食性天敌生物学特征无明显不利的生态效应,但会影响其部分基因的表达;抗虫转基因水稻对寄生性天敌个体数量等参数影响较大,但并非Bt毒蛋白直接影响所致,而可能因为靶标害虫种群和体内营养的变化,此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8.
2009—2014年间广东省菜心炭疽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广东省菜心炭疽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差异和变化,于2009—2014年从广东省15个县/市菜心产区分离获得105个菜心炭疽病菌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对咪鲜胺的EC50值,并比较了同一年份不同地区菜心炭疽病菌菌株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差异和不同年份间菜心炭疽病菌菌株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变化。结果显示:同一年份菌株间,采自2009年间的菌株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差异最小,敏感性最低地区菌株的平均EC50值是最高地区菌株的1.2倍;采自2014年间的菌株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差异最大,敏感性最低地区菌株的平均EC50值是最高地区菌株的34.9倍;其余年份间的不同地区最大平均EC50值和最小平均EC50值相差9.2~10.4倍。不同年份菌株间,2010年的菌株对咪鲜胺的敏感性最高,平均EC50值为0.052 0 μg/mL;2012年的菌株对咪鲜胺的敏感性最低,平均EC50值为0.259 9 μg/mL;2012—2014年的菌株对咪鲜胺的平均EC50值范围在0.104 5~0.259 9 μg/mL之间,高于2009—2011年的菌株对咪鲜胺的平均EC50值(0.052 0~0.074 3 μg/mL)。2009—2014年广东省田间菜心炭疽病菌菌株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呈降低趋势,存在潜在抗药性风险。  相似文献   
139.
运用经典的杂交法,采用剂量对数-死亡概率值回归分析法,利用室内选育的抗性倍数为65.96的桔小实蝇抗敌百虫品系和敏感品系,研究桔小实蝇对敌百虫的抗性形式遗传.结果表明,杂交F1代的显性度均在0~1的范围内,说明桔小实蝇对敌百虫的抗性由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遗传因子数测定以及进一步的卡方检验可知∑x2F2和∑x2BG3值分别为20.964和19.684,均大于X2 0.05,9(16 919),表明桔小实蝇对敌百虫的抗性属多基因控制;杂交后代其雌雄性比近似保持在1∶1,说明桔小实蝇对敌百虫的抗性属常染色体控制.  相似文献   
140.
以含有广谱稻瘟病抗性基因Pi 1的籼稻材料BL122为供体,优质感病温敏核不育系GD 8S为受体,通过杂交、多次回交和自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Pi 1基因导入GD 8S中。综合目标基因的分子检测、育性镜检、田间农艺性状表现以及遗传背景的回复率,筛选获得5个改良株系RGD8S 1、RGD8S 2、RGD8S 3、RGD8S 4和RGD8S 5。采用广东省具有代表性的33个菌株进行人工接种抗性鉴定,5个改良株系的抗性频率为75.76%~100.00%,而对照仅为9.09%。农艺性状分析表明,除剑叶长和每株穗数外,其余性状改良株系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这些改良株系可用于进一步测配选育高抗稻瘟病杂交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