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4篇
农学   25篇
  20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31.
设施桃园土壤养分变化规律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设施桃树合理施肥和可持续生产,研究了山西省山阴县设施桃树栽培土壤养分随种植年限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山阴县土壤偏碱性,随设施桃园种植年限增加,p H有降低趋势,但仍适宜桃树生长;电导率有增加趋势,即土壤盐分积累;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的含量均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且0~20cm土层均显著高于20~60cm;其中,土壤有机质处于中等至缺乏状态,速效磷、钾属于丰富状态,碱解氮在桃树根系分布层基本处于中等至缺乏水平;有机肥的使用使微量元素B、Zn、Cu、Fe随设施桃园种植年限的增加而提高,但有效B、Zn仍处于缺乏状态。研究表明,实践中应增施纤维素含量较高的有机肥料以提高有机质的积累,增强土壤缓冲性。同时,应注意采用开沟施肥和平衡施肥,减少磷肥和钾肥的施用量,适当提高氮、磷、钾配比,适当补充微量元素,确保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32.
采用盆栽方式,研究不同施磷量(纯磷0、50、100和200mg/kg)接种两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即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简称Gm)和扭形球囊霉(Glomus tortuosum,简称Gt)对藜麦生长指标、根系生长指标及生理指标、叶绿素荧光参数、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接种Gm后,藜麦根系侵染率和菌根依赖性指数在100mg/kg施磷量时达到最大值。同一接种处理,藜麦株高、茎粗、叶面积、地上部干重、最长根长等根系生长指标、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系统Ⅱ(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的潜在活性(F_v/F_o)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随施磷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接种AM真菌后除根系平均直径外上述各指标均显著增加,均在100mg/kg施磷量时达到最大值,且接种Gm的增幅大于接种Gt;接种AM真菌显著减小了根系平均直径,接种Gm的降幅大于接种Gt。同一接种真菌处理,藜麦根系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含量和暗适应下初始荧光(F_o)随施磷量的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接种AM真菌后藜麦根系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且接种Gm的增幅大于接种Gt;而根系MDA含量和暗适应下F_o显著降低,且接种Gm降幅大于接种Gt。综合考虑,接种Gm和施磷量100mg/kg组合对藜麦生长的促进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3.
以东北赤豆(Vigna angularis)为试验材料,分别用0、2、4、6、8 mg/L的Na2Se O3溶液浸种处理12 h,研究硒对赤豆芽苗菜产量、品质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硒(4~6 mg/L)浸种对赤豆芽产量和品质的提高非常有利。赤豆芽苗菜V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在硒浓度为4、6 mg/L时最高;8 mg/L处理时,硝酸盐含量最低。一定浓度的硒浸种可以显著提高赤豆芽菜保护酶活性,6 mg/L处理SOD、POD活性最高;4 mg/L处理CAT活性最高。本试验条件下,最适宜赤豆芽苗菜生长的Na2Se O3浓度为4~6 mg/L。  相似文献   
34.
选用临汾本土的3种湿生植物薄荷、芦苇和藨草,按芦苇+藨草、芦苇+薄荷、藨草+薄荷、芦苇+藨草+薄荷4种组合方式配植,构建小型模拟人工湿地,通过测定其对TP(总磷)、TN(总氮)、NH+4-N(氨氮)、COD(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来研究不同植物组合对不同浓度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能力。试验结果表明:轻度处理下,对TP、TN、NH+4-N去除效果最好的是芦苇+藨草组合,对COD去除效果最好的是芦苇+藨草+薄荷组合;中度处理下,对TP、TN、COD去除效果最好的是芦苇+藨草+薄荷组合,对NH+4-N去除效果最好的是芦苇+藨草组合;重度处理下,对TP、NH+4-N去除效果最好的是芦苇+藨草组合,对TN、COD去除效果最好的是芦苇+藨草+薄荷组合。  相似文献   
35.
施磷量对不同品种红小豆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施磷量下作物根系形态、生理适应性及对磷的积累量,不仅可以挖掘作物自身利用磷的潜力,还可筛选出耐磷能力强的品种,提高磷肥的利用率。【方法】以晋红小豆1号、保红小豆8824/17和东北大红袍3个红小豆品种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进行试验。设施用P2O50(P1)、50(P2)、100(P3)和200 mg/kg(P4)4个水平,2013年5月18日播种,每盆播种15粒种子,第一片真叶露出后每盆定苗8株,红小豆生长至30 d时,对其植株进行有关指标测定。【结果】对3个红小豆品种进行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比较,结果为:1)随着供磷量的增加,晋红小豆1号的叶面积升高,株高先升高后降低,而其他两个品种的叶面积和株高都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红小豆根冠比改变,总根长增加及根面积增大,影响了地上部和总根干物质量。2)随着供磷量的增加,3个品种的红小豆根系活力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根系磷酸酶呈现下降的趋势,而磷积累量都表现出增加的趋势。3)随着供磷量的增加,SOD、POD活性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MDA含量在低磷和高磷水平下较高,晋红小豆1号的SOD、POD活性低于其他两个品种,MDA含量高于其他两个品种。4)在低磷和高磷水平下叶绿素相对含量较其他水平为低,但差异不显著,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上升,初始荧光(Fo)下降。【结论】红小豆可以通过生理反应和改变根系构型来适应不同的磷素养分水平。本研究中红小豆通过伸长根长、增大根面积导致根冠比明显增加,显著改变了干物质在地上部和根系之间的分配来适应不同的磷营养水平。3个品种红小豆从植株形态和生理等指标上均有差异,其中,晋红小豆1号的耐低磷、高磷胁迫能力高于另外两个品种。  相似文献   
36.
临猗梨枣是中国近20年来大力推广的优良鲜食枣品种之一.为了促进临猗梨枣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临猗梨枣的良种选育与引种表现、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和贮藏保鲜等方面的研究情况与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还对今后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7.
水氮耦合对黍稷幼苗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水氮耦合对黍稷幼苗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水量相同条件下,黍稷幼苗株高、叶面积、根系总表面积、总体积与总根长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供水量相同时根冠比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施氮量相同条件下随灌水量的增加黍稷幼苗各指标呈相似变化趋势,各处理与对照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不同的水氮处理组合,黍稷叶片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以高水高氮的W3N3处理[土壤田间持水量70%~80%,尿素用量4.6 g.kg 1(土)]为最大值,低水低氮的W1N1处理[土壤田间持水量30%~40%,尿素用量为0 g.kg 1(土)]为最小值;灌水量相同,叶绿素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施氮量相同,叶绿素含量也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加,水分和氮素对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表现为明显的协同效应;黍稷幼苗叶片电解质外渗率的变化趋势则相反。黍稷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低水中氮的W1N2处理[土壤田间持水量30%~40%,尿素用量2.3 g.kg 1(土)]为最高,达213.71 U.g 1(FW);W3N3最低,为72.93 U.g 1(FW)。水分相同条件下黍稷幼苗根系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施氮量相同时则随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根系活力则相反,且各处理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在干旱胁迫条件下,适当的增施氮肥可以提高苗期黍稷的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增加根系总表面积、总体积与总根长,降低根系丙二醛含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干旱胁迫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利用耕地、人口和粮食统计数据,采用耕地相对变化率和敏感度分析模型,研究了山西省临汾市近25a县域尺度耕地资源时空变化规律和粮食安全趋势。结果表明:(1)耕地总面积呈增加趋势,而人均耕地面积却呈减少趋势;(2)耕地资源空间变化差异明显,东西部山区相对变化较大,而中部平原区相对变化较小。东西部山区耕地资源对粮食产量的敏感度高,而中部平原区由于科技水平提高,单产增加,耕地面积对粮食产量变化不敏感。人口数量和粮食总产量持续增加,而人均粮食占有量减少,劳动力资源对粮食产量和耕地面积影响很大。保障粮食安全的主要措施是保护基本农田、提高耕地质量和科技水平等。  相似文献   
39.
小麦单株有效分蘖数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对5个小麦品种单株有效分蘖数与其他农艺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主茎适当的高度是小麦单株获得更多有效分蘖数的基础,而过多的有效分蘖导致不孕小穗数增加和穗粒数、单穗重降低。在高产实践中,通过控制有效分蘖来减少不孕小穗数以达到提高穗粒数和单穗重的目的。回归分析表明,不孕小穗数、穗粒数与单株有效分蘖数相关性较高,可以用第3个一级分蘖和第1个二级分蘖的农艺性状与单株有效分蘖数的回归方程预测其单株有效分蘖数。  相似文献   
40.
棉花MAPKs家族成员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MAP激酶(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级联信号通路(MAPKs)由3种级联磷酸化的蛋白激酶MAPKKK、MAPKK和MAPK组成,在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胁迫响应及抗病反应等过程中都起重要作用。为了全面了解棉花MAPK、MAPKK、MAPKKK家族各成员间的关系,进而研究和揭示MAPKs在棉花抗病、抗逆中的作用,利用已公布的雷蒙德氏棉和亚洲棉基因组数据,并从NCBI数据库中收集陆地棉的MAPKs氨基酸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棉花(陆地棉、雷蒙德氏棉、亚洲棉)MAPK、MAPKK和MAPKKK家族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同源比对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棉花MAPK家族具有特征性结构TEY磷酸化位点或TDY磷酸化位点,依据其氨基酸序列可划分为A、B、C和D族,其中TEY类包含A、B和C族,TDY类只包含D族;棉花MAPKK家族具有特征性保守区域S/T-X5-S/T和活性部位基序D(I/L/V)K,并依据其氨基酸序列也可将其划分为A、B、C和D族;棉花MAPKKK家族具有MEKK特征性保守区域G(T/S)PX(W/Y)MAPEV和Raf特征性保守区域GTXX(W/Y)MAPE(L/V),进而分为MEKK类和Raf类2组亚群。本研究梳理了棉花MAPKs中的MAPK、MAPKK、MAPKKK家族各成员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棉花MAPKs信号传导途径和揭示其在棉花抗病、抗逆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