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8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84篇
农作物   22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直播稀植高产杂交棉农艺及冠层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挖掘杂交棉增产潜力,采用大田创建高产试验示范田的方法,以杂交棉稀植为研究对象,以常规棉密植棉为对照,分析棉花产量形成过程中农艺性状、冠层结构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常规棉密植相比,杂交棉稀植条件下皮棉产量、单株结铃数和单铃质量分别增加了7.9%~24.1%、34.8%~40.2%和14.3%~19.2%,果枝台数和倒四叶宽分别增加了18.9%、9.6%;且叶面积指数(LAI)和叶倾角(MTA)增幅分别为53.3%、23.9%~26.4%,冠层开度(DIFN)则降低了45.5%~81.1%。杂交棉稀植条件下,与皮棉产量2 500 kg·hm~(-2)棉田相比,3 000 kg·hm~(-2)棉田的单位面积株数、株高、果枝始节高度以及LAI、MTA分别增加了5.1%~15.1%、1~2 cm、2.2%、11.6%、4.8%,DIFN降低了56.7%。籽棉产量与LAI和果枝台数呈显著正相关,株高与总铃数呈显著正相关、MTA与单株结铃数和单铃质量呈显著正相关,DIFN与单位面积株数显著正相关。综上,适度稀植条件下杂交棉充分发挥了杂种优势,棉株个体生长旺盛从而弥补群体的不足,单株铃数和单铃质量的同步提高是其获得高产的主要原因;杂交棉稀植实现皮棉产量3 000kg·hm~(-2)的总铃数大于120×10~4 hm~(-2)、单铃质量大于5.31 g;果枝台数维持在10台,倒四叶宽大于18 cm;在盛铃后期叶面积指数达到峰值为4.3~4.9、MTA为52.7~53.1°、DIFN为0.011~0.015。  相似文献   
62.
于 1995年 6~ 8月和 1998年 6~ 8月间在新疆玛纳斯河源头的部分流域 ,采用扫网、刷石等综合取样法 ,获得大量毛翅目 (Trichoptera)昆虫幼期标本 ,共计 12 64头。经室内鉴定 ,分属7科 7属 ,即纹石蛾科 (Hyclropsychidae)长腺纹石蛾属 (Kiplectrona) ,舌石蛾科 (Glossoso-matidae)舌石蛾属 (Glossosoma) ,等翅石蛾科 (Phitopotanidae)蠕等翅石蛾属 (Womnaldia)多距石蛾科 (Polycentripodidae)多距石蛾属 (polycentrypus) ,磷石蛾科 (L epidostomatidae)毛脉鳞石蛾属 (Dinarthrum) ,沼石蛾科 (L imnephilidae)截脉沼石蛾属 (Apatania) ,拟石蛾科(Phryganopsychidae)拟石蛾属 (Phryganopsyche)。首次编写了新疆毛翅目常见科检索表 ,并对新疆毛翅目常见属的特征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63.
64.
为探讨当前新疆机采棉不同种植模式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及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新疆石河子市于2017年、2018年棉花生长季,设置4种机采棉种植模式,包括一膜三行(76 cm+76 cm+76 cm)、一膜四行(64 cm+12 cm)、一膜四行(66 cm+10 cm)和一膜六行(66 cm+10 cm)(分别标记...  相似文献   
65.
【目的】筛选防治核桃黑斑蚜的田间药剂,为新疆核桃黑斑蚜的科学防控提供指导。【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定点调查各处理核桃黑斑蚜的发生数量。【结果】药后7 d,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3 000倍液、4 000倍液、300 g·L~(-1)氯虫·噻虫嗪悬浮剂5 000倍液和20%啶虫脒可溶粉剂3 000倍液(对照药剂)对核桃黑斑蚜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9.91%、99.48%、97.09%和99.68%。各供试药剂在试验浓度下对核桃树安全,无药害。【结论】推荐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300 g·L~(-1)氯虫·噻虫嗪悬浮剂可用于大田防治核桃黑斑蚜。  相似文献   
66.
为了研究不同施氮措施配合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对滴灌棉田土壤NH3挥发和N2O排放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不施氮肥(N0)、农民习惯施肥(TN300)、农民习惯施肥+硝化抑制剂(TN300+DCD)、酸性液体肥+硝化抑制剂(LN300+DCD)和酸性液体肥减氮20%+硝化抑制剂(LN240+DCD)共5个处理。测定土壤NH3挥发、N2O排放以及棉花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显著增加滴灌棉田土壤N2O排放,配施DCD可以降低N2O排放量。TN300+DCD、LN300+DCD和LN240+DCD处理N2O排放积累量较TN300分别降低12.78%、19.21%、31.55%。氮肥配施DCD显著增加NH3挥发,TN300+DCD和 LN300+DCD处理NH3累积挥发量较TN300分别增加24.79%和15.97%,氮肥气态净损失量较TN300处理增加1.12~1.61 kg/hm。与TN300+DCD相比,酸性液体肥配施DCD有利于降低氮肥的气态损失。配施DCD显著提高棉花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LN300+DCD处理棉花产量和氮肥利用率较TN300+DCD和 TN300分别增加9.28%、22.16%和8.10%、45.20%。综上所述,氮肥配施DCD显著减少N2O排放,提高棉花产量和氮肥利用率。虽然NH3挥发有所增加,但酸性液体肥可降低氮肥气态损失,以酸性液体肥减N 20%配施DCD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7.
在薄荷上开展运用加州新小绥螨控制薄荷叶螨的研究。研究结果:①加州新小绥螨能捕食不同形态的薄荷叶螨。②释放1次捕食螨60 d后,对薄荷叶螨卵、成螨、若螨、幼螨、种群控制效果为44.71%、50.61%、50.38%、52.82%、39.70%;化学防治区控制效果为31.29%、54.31%、42.19%、41.25%、28.26%;释放2次捕食螨60 d后,对叶螨卵、成螨、若螨、幼螨、种群控制效果为66.88%、50.02%、53.74%、52.52%、49.98%;化学防治区控制效果为35.27%、50.19%、43.53%、42.73%、36.59%。③生物防治防效优于化学防治;捕食螨释放2次防治效果高于1次。  相似文献   
68.
为了阐明矮化砧木调控苹果叶片光合作用对光照度和CO2响应的机制,筛选适宜的苹果叶片光合模型,以8 a生''长富2号''苹果为试材,设置4 种砧木处理:M9、M26、M9/八棱海棠和M26/八棱海棠。结果表明:各个模型均可用于模拟不同砧木苹果叶片光合-光响应(Pn-PAR)和光合-二氧化碳(Pn-CO2)响应过程,决定系数(R)均大于0.99。非直角双曲线模型(NRH)对M9/八棱海棠和M26/八棱海棠叶片的Pn-PAR曲线模拟的R最大,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最小,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MRH)对M9和M26叶片的Pn-PAR曲线模拟的R最大,RMSE和MAE最小,且MRH模型对各处理的Pn-CO2曲线模拟精度最高。与实测值相比,基于MRH模型的光合参数估计值相对误差最小,且获得的参数信息最全面,NRH模型次之。M26和M26/八棱海棠的初始量子效率、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羧化效率、光呼吸速率高于M9和M9/八棱海棠,而光补偿点、CO2补偿点、暗呼吸速率低于M9和M9/八棱海棠,说明M26对弱光和低CO2浓度的利用效率高,耐弱光能力强,呼吸消耗少。结论:基于叶片尺度光合模型的砧木光合能力评价可优先考虑使用NRH和MRH模型。M26在作为基砧及中间砧的叶片光合能力优于M9。  相似文献   
69.
植物化感自毒作用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化感作用的本质和影响因素,化感中自毒作用对作物连作的影响进行了阐释与介绍,在此基础上综述了植物化感自毒作用与土壤病虫害发生、土壤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并对化感及自毒作用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0.
采用室内培养及生理指标测定方法,研究了乙酰水杨酸对镍胁迫下水稻幼苗中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0μ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