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基础科学   4篇
  3篇
综合类   10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本文简述了阜新市的药用植物五大区域分布情况和主要种类以及栽培种 ,找出了药用植物资源特点 ,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排土场土体裂缝区植物根系和抗剪强度分布特征,采用根钻法、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和直剪仪研究了0—60 cm土层植物根系、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个样地根系特征参数不同,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根密度和根重密度为88.81~303.03个/103cm3,0.15~2.69 mg/cm3。根系以径级d≤0.1 mm和0.1 mm相似文献   
13.
辽西地区秸秆还田对花生产量与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辽西地区套作(大扁杏—花生—大扁杏)条件下,以花生品种阜花10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量对花生产量与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还田对花生产量、土壤水分利用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二者均以秸秆覆盖还田4 500 kg/hm2时最好,该还田水平较适宜在当地推广。  相似文献   
14.
对油松不同采种时期对种子质量影响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各种处理即不同的采种时期对种子质量影响明显 ,从 8月 15日开始 ,到 9月 2 9日的处理 ,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差别极显著。从 8月 15日到 9月 14日种子质量虽有显著差异 ,但都属于不合格种子 ;从 9月 14日到 9月 2 9日种子都达到省标和国标 ,但种子质量随生长期延长 ,种子质量逐渐提高。综合研究可以确定油松最佳采种时期应为 9月 19~ 2 9日  相似文献   
15.
阜新市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阜新地区发展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性,以及几年来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取得的显著成效,并提出本地区今后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在环境相同的池塘中对易捕鲤F3及亲本大头鲤的一龄鱼种进行生长对比试验,结果:易捕鲤F3的平均体重和绝对增重率都显著高于大头鲤;肥满度亦显著大于亲本大头鲤。以上结果表明,杂交选育的后代易捕鲤F3生长性能好于亲本大头鲤。  相似文献   
17.
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主要森林类型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森林土壤作为森林生态水文功能最重要的作用层,其涵养水源的能力对调节洪水和干旱、减弱并防止土壤侵蚀具有重要作用。从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土壤类型与植物带相一致的垂直分布规律出发,对区内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下的土壤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型土壤容重大小顺序为人工红松林>鱼鳞云杉臭冷杉林>红松阔叶混交林>杂木林>蒙古栎林,且上层土壤容重均小于下层;不同林型土壤的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含水量、毛管最大持水量、渗透速度的大小均表现为蒙古栎林>杂木林>红松阔叶混交林>鱼鳞云杉臭冷杉林>人工红松林,且每种林型的上层值均大于下层;不同林型土壤的蓄水量位于729.5~1227.8t/hm2;蒙古栎林下土壤具有最好的水源涵养功能,其次为杂木林、红松阔叶混交林、鱼鳞云杉臭冷杉林、人工红松林。  相似文献   
18.
通过几年试验总结出了米兰扦插育苗的关键技术要点。选用 4~ 6年生优质母树上的饱满枝条 ,剪取 6~ 8cm插穗 ,在 7月中下旬至 8月上旬采用强力生根粉催根处理 ,可很大程度地提高米兰扦插育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9.
选择科尔沁沙地南缘7种果粮立体复合模式(模式A1:大扁杏//花生/玉米/花生//大扁杏;模式A2:大扁杏//谷子/玉米/谷子//大扁杏;模式A3:大扁杏//大豆/玉米/大豆//大扁杏;模式B1:大扁杏//玉米//大扁杏;模式B2:大扁杏//花生//大扁杏;模式B3:大扁杏//谷子//大扁杏;模式B4:大扁杏//大豆//大扁杏),分析比较7种果粮立体复合模式土壤水分含量与微生物量碳的变化,评价不同模式区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果粮立体复合模式区玉米地在整个生长季(0~60 cm)平均含水量为:模式A1>模式A2>模式A3>模式B1,模式A1、A2、A3对矮棵作物0~20 cm土壤含水量影响不显著.不同立体复合模式区玉米地(0~20 cm)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含量顺序为,模式A3>模式A1>模式B1>模式A2;矮棵作物(0~20 cm)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含量状况为:模式A1、A3中的花生与大豆高于模式B2、B4,说明玉米与豆科作物带状间作模式可增加其微生物量碳的含量.不同立体复合模式玉米单位面积产量顺序为:模式A1>模式A3>模式A2>模式B1.模式A1、A2、A3的矮棵作物(花生、谷子、大豆)产量比模式B2、B3、B4略有减产,减产幅度均小于5%,差异不显著.从不同果粮立体复合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模式A1与模式B2经济效益较高.因此,模式A1与模式B2在风沙半干旱区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20.
在环境相同的池塘中对易捕鲤F3及亲本大头鲤的一龄鱼种进行生长对比试验,结果:易捕鲤F3的平均体重和绝对增重率都显著高于大头鲤;肥满度亦显著大于亲本大头鲤。以上结果表明,杂交选育的后代易捕鲤F3生长性能好于亲本大头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