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1篇
  免费   253篇
  国内免费   376篇
林业   31篇
农学   61篇
基础科学   178篇
  1657篇
综合类   420篇
农作物   22篇
畜牧兽医   170篇
园艺   47篇
植物保护   254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土壤磷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从土壤磷素分级研究,土壤磷各组分所占的比例,土壤磷的植物有效性,长期施肥对土壤磷的影响,不同轮作方式对土壤磷的影响几个方面综述了土壤磷素研究进展及现状,以期综合已有的经验和成果,促进土壤磷素今后的研究。  相似文献   
82.
基于GIS的黄丘区土壤水分制图及其定量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焦峰  温仲明  陈云明 《水土保持研究》2005,12(3):129-131,177
以空间图形和数据库为基础,利用GIS把特定区域内的土壤水分样点数据与地理数据结合起来,建立不同利用类型——土地类型——坡度分级的浮点型土壤含水率字段,对流域尺度土壤水分制图及其定量化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对不同土层土壤水分状态和分布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土壤水分结构看,安塞县土壤水分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黄土丘陵区土壤水分环境非常恶劣,“土壤水库”的调节作用对于林木生长极其有限,大面积植树造林超越了“土壤水库”的供水和调水能力,是不适宜的,因此,在以适地适树原则适应土壤水分环境的同时,应加强土壤水分环境的改善和改良。  相似文献   
83.
黄土高原沟壑区人工植被类型对土壤水分和碳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黄土高原沟壑区人工建造的典型植被油松、侧柏、刺槐、沙棘、苹果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水分含量、土壤碳氮累积等的变化影响。研究表明,旱季刺槐林地表现出了强烈的耗水特征,200cm以下土壤含水量具明显减少趋势。200—300cm处水分含量仅为5.8%~7.1%,而油松林地200cm以下与荒草地含水量基本相一致,土壤水分含量保持在15%左右,侧柏、沙棘、苹果土壤水分利用主要在20-200cm范围内。雨季,天然降雨虽对林地水分含量有所补充,但只表现在0-50cm表层,且各个植被类型间表现不明显;与荒草相比,油松群落土壤有机碳氮提高了9.3%,果园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而沙棘、侧柏和刺槐群落的土壤有机碳含量虽低于荒草群落,但尚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4.
对黄土丘陵区退耕地植被特征的时空变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区植被特征之间差异不是很显著,仅延安与安塞在物种丰富度之间和安塞与吴旗在物种多样性之间存在较显著的差异(0.01<p<0.05),其它的两两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延安森林带北缘→安塞森林草原带植被指数呈下降趋势,降幅最大为17.65%,变异系数呈增大趋势,增幅最大为21.49%;安塞森林草原带→吴旗草原带物种丰富度指数及其变异系数都呈增大趋势,而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呈减小趋势,其变异系数呈增大趋势.植被指数随退耕年限的变化趋势图都有两个明显的峰值,并在退耕20年左右后植被群落逐渐稳定.  相似文献   
85.
退耕还林还草中.建设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弹性资源”,对于良性生态经济系统调控机制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其概念的界定.得出了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弹性资源”的3个重要特征:(1)具有多种可供利用的途径.可满足不同阶段生态环境建设和商品生产发展的需求;(2)具有稳定的生态经济系统结构和良好的自我调控机制;(3)满足生态目标、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有机统一。以县南沟示范区为例研究了其弹性资源建设标准和进展。  相似文献   
86.
小麦氮素营养与籽粒灌浆期氮素转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26  
对小麦氮素营养与籽粒灌浆期氮素转移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过去进行的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籽粒最终累积的氮素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灌浆期间营养器官中氮素的再转移,来自营养器官氮(内源氮)与土壤中新吸收氮(外源氮)的比例基本上是1:2。因此,花后营养器官氮素营养水平是决定小麦籽粒产量、籽粒中氮素累积量和蛋白质含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灌浆期间营养器官氮素向籽粒发生转移的同时,常常伴随着叶片光合性能的下降和叶片的衰老。不同基因型品种在灌浆期的氮素转移程度不同,表现为随品种演替,旗叶、茎秆和叶鞘中氮素的输出率增加,而转移氮对籽粒氮的贡献率却下降。氮收获指数(NHI)可以描述植物向籽粒分配氮的能力,是衡量作物对氮利用效率的指标。氮收获指数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虽然现代小麦品种吸氮量高于古老品种,但氮收获指数在现代和古老小麦品种间的差异因不同研究者而异,有的认为现代品种高于古老品种,但也有人认为与年代无关;小麦氮收获指数一般在0.55~0.80之间,很少超过0.8。过去对小麦籽粒灌浆期间的氮素转移虽然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如根冠关系和灌浆过程中氮素转移的相互关系,田间个体和群体调控及不同高产栽培模式下灌浆过程中氮素转移的  相似文献   
87.
秸秆覆盖畦田灌溉水流特性及灌水质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陕西杨凌张家岗村覆盖玉米秸秆的冬小麦地进行了畦田规格和灌水技术要素对灌水效率和灌溉均匀度影响的田间试验,并SRFR406软件对秸秆覆盖畦灌的水流推进进行了数学模拟.结果表明,给出的地面灌溉模型及软件可较好的模拟秸秆覆盖畦田水流运动.畦田规格与技术要素的选择对灌水效率及灌水均匀度均有影响.在覆盖秸秆畦田以畦长小于50 m,畦宽2~3 m,单宽流量以6~8 L/(m·s),坡度以3‰~5‰为宜.为提高秸秆覆盖灌水效率,应加强耕作管理,消除反坡.  相似文献   
88.
水土流失研究中尺度效应及其机理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空间尺度的大小对水土流失研究影响很大,尺度效应是地理分异规律和地理综合规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随着尺度变大,研究对象内的综合性、概括性增强,研究对象之间的主导分异因子级别提高;随着尺度变小,研究对象内的分异性、多样性增强,研究对象之间的主导分异因子级别降低。在尺度变化的同时,水土流失规律、主要影响因子、评价方法等同时发生变化。水土流失研究的尺度效应,对水土流失与泥沙资料扩展应用,以及提高流域/区域等较大尺度水土流失量的评价与预测精度等尺度转换问题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9.
用60 Coγ射线与稀土复合处理甜菜种子 ,对甜菜块根含糖量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用60 Coγ射线 5 0Gy剂量辐照甜菜种子后再用稀土元素 75 0g hm2 进行浸种处理 ,能促进甜菜的根系生长 ,使甜菜块根的含糖量比对照提高了 1 1 9% ;产量与对照相比增产了1 3 5 % ,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0.
遥感成像中混合像元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它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遥感影像的解译精度,是传统的像元级遥感分类和面积量测精度难以达到实用要求的主要原因。介绍了混合像元存在的普遍性及对其研究的重要性,重点阐述了线性模型、概率模型、几何光学模型等几种分离方法及其它们各自的特点并对它们目前存在的不足和以后要重点研究的内容进行了讨论。最后,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并对今后研究的重点问题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