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9篇
林业   51篇
农学   52篇
基础科学   26篇
  95篇
综合类   539篇
农作物   40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65篇
园艺   73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针对20世纪80年代中期川、渝麦区育种方向及审定品种与生产实践需要之间的矛盾,从生产发展、市场经济和人民需要出发,分析了当时审定小麦品种较多而推广应用较少的现象,总结了小穗小粒红皮种推广速度慢,农民不愿种植,大穗大粒白皮种推广速度快的原因。提出了“选育商品型高产优质抗病大穗大粒耐穗发芽白皮小麦新品种”的育种新方向。经过二十几年的努力,培育出了‘绵阳25’、‘绵阳26’、‘绵阳27’、‘绵阳28’、‘绵阳31号’、‘西科麦1号’、‘西科麦6号’等白皮小麦新品种,这些品种成为了四川省小麦第6次大更换的当家品种。为四川省和中国的小麦育种、小麦生产及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通过以上品种的推广种植,表明白皮小麦品种在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方面不亚于红皮小麦品种,而在商品价值、推广速度方面明显优于红皮种。由此认为,突破传统红皮小麦品种容易选育审定的束缚,将市场经济、人们需求、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选育商品型高产、优质、抗病、大穗大粒耐穗发芽小麦新品种将是西南麦区小麦育种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2.
研究采用PCR法以拟南芥cDNA为模板扩增GAPC2基因片段,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经0.25、0.5mMIPTG分别在37℃和20℃诱导后,再使用SDS-PAGE电泳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GAPC2构建正确,并且能在大肠杆菌BL21中成功表达,其融合蛋白分子量为37KD。  相似文献   
123.
基于县域单元的我国水稻生产时空动态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阐明近几十年来水稻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 对于优化水稻布局、促进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1985年以来的县域水稻生产数据, 分析了我国水稻产量、面积和单产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和水稻生产重心迁移轨迹, 在此基础上量化了水稻面积和单产对总产的贡献度。结果发现, 我国水稻产量变化以49年周期为主, 21年为辅, 面积变化周期为26年, 单产变化周期为60年; 1985—2015年间, 在水稻种植区域内, 近50%地区产量上升, 约70%播种面积减少, 80%以上区域单产增加; 我国水稻产量、面积重心分别向东北方向迁移229 km和225 km, 而东北稻作区产量、面积重心分别向北偏东方向迁移238 km和242 km; 我国水稻生产主导因素中单产占比由56.3%下降至28.3%, 面积由34.7%上升至63.1%。结果表明, 全国各稻作区单产提升、东北早熟单季稻区面积增加、华中双单季稻区和华南双季稻区面积减少是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变化的主要特征。因此, 合理布局我国水稻的种植面积和持续提高的水稻单产是稳定和提升我国水稻产量的主要措施, 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机械化程度和比较效益是促进我国水稻生产发展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124.
以65份来自种质资源库的水稻品种为材料,根据品种的产量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多样性指数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在产量性状上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多样性指数介于1.607~2.000之间,单株产量与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及穗着粒数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6、0.586和0.50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5个水稻材料可聚为22个类群,说明供试材料的遗传距离较远,种质资源分化程度较高;通过主成分分析,获得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5.212%,并通过对应的特征向量获得3个主成分因子,分别为粒数因子、结实率因子及有效穗数因子,可以作为种质资源综合评价指标。通过每个品种的各主成分排名及综合排名对各品种进行综合评价,排前5名的水稻材料分别为奥野占6号、R995、油粘8号、丝苗12和R998。在水稻育种中应注意利用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的种质资源,并在亲本选配时选择遗传距离较远且综合性状表现差异较大的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25.
为研究不同杂交水稻品种在不同氮肥水平下的产量与氮素积累利用的差异,以4个高产优质的国审杂交水稻品种(宜香优2115、宜香优1577、冈优188、冈优1577)为材料,在低氮、正常氮和高氮肥3个水平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杂交水稻的产量和氮素积累利用性状均受品种和氮肥水平互作效应控制,宜香优2115在正常氮肥水平的产量与氮素收获指数均最高,其在正常氮肥水平表现为氮素高效利用;宜香优1577在低氮水平的氮素收获指数最高且产量也较高,其在低氮水平表现为氮素高效利用;冈优188在高氮水平的产量与氮素收获指数均最高,其在高氮水平表现为氮素高效利用;冈优1577在高氮水平的氮素收获指数最高且产量也较高,其在高氮水平表现为氮素高效利用。在不同氮肥水平下,4个杂交水稻的产量均受氮素收获指数影响最大。因此,不同杂交水稻品种对氮素的高效利用所适合的氮素水平不尽相同,在不同肥力水平的生态区域,需谨慎选择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26.
筛选了苏云金杆菌和白僵菌防治油菜田菜青虫和小菜蛾的最佳防治浓度。结果表明,药后13 d,2种生物药剂防效达到最高;其中,苏云金杆菌浓度为150 g/667m~2时,对油菜田菜青虫和小菜蛾的防效最好,均在92%以上;白僵菌浓度为250 g/667m~2时,对油菜田菜青虫和小菜蛾的防效最高,分别为92.07%和92.66%。  相似文献   
127.
从羌寨选址、空间布局与形态、空间格局、空间边界和空间组织5个方面阐述了四川羌族地区羌族传统村寨空间的总体特色,并将传统羌寨空间现代传承面临的问题归结为旅游过度开发、居民缺乏自我传承意识、传统村寨生活与现代生活矛盾突出。结合四川羌族地区美丽乡村建设,提出应该在传承羌寨独特的民族性空间基础上进行人居环境的改善,着重于传承羌寨空间格局、再现羌寨空间组织、延续羌寨空间边界、再现羌寨生活记忆。期望对指导羌族传统村寨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8.
为探究杨树对土壤锶污染的修复能力,以白杨、俄罗斯杨和青杨为试材,在100 mg·kg~(-1)Sr~(2+),15mg·kg~(-1)柴油,15 mg·kg~(-1)柴油+100 mg·kg~(-1)Sr~(2+)条件下处理60 d,通过测定杨树的生长指标及各器官Sr~(2+)富集浓度,探讨比较不同种的杨树对土壤Sr~(2+)的富集特征和富集能力差异。结果表明,单一Sr~(2+)胁迫能够促进俄罗斯杨和青杨幼苗的生长,对白杨的生长表现出一定抑制效应;而柴油污染胁迫对杨树的生长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白杨对柴油胁迫的耐受性优于俄罗斯杨和青杨。单独Sr~(2+)胁迫下3种杨树幼苗各器官Sr~(2+)富集为叶根茎,其中白杨的总富集浓度最高,达到2.369 mg·g~(-1)DW,青杨最低,为1.203 mg·g~(-1)DW。在柴油和Sr~(2+)的复合胁迫下,白杨、俄罗斯杨和青杨对Sr~(2+)的富集浓度明显减小,分别为1.344、1.145和0.604 mg·g~(-1)DW;但白杨和俄罗斯杨富集特征变化不大,青杨Sr~(2+)富集浓度最大的器官由叶变为根。此外,柴油的施加对3种杨树转运能力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其中白杨的转运能力增强了15.76%,青杨显著降低了61.83%,说明杨树对土壤Sr~(2+)及其与柴油复合污染胁迫都有较好的耐受及Sr~(2+)富集能力,其中白杨更适合作为污染治理树种。本研究结果为锶及柴油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9.
费约果(Feijoa sellowiana)是桃金娘科多年生亚热带常绿灌木,原产于巴西东南部和乌拉圭,因其果实香味类似凤梨(Ananas comosus),又名凤梨番石榴(Thorp et al.,2002).费约果在新西兰、美国、法国、西班牙、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有栽培,我国江苏、上海、四川、浙江等南方地区也有一定规模的种植.费约果作为一种集观赏、食用与药用为一体的新兴果树,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Nakashima,2001;Hardy et al.,1970;Kolesnik et al.,1991).在四川省外国专家局引智项目资助下,2004年,西南科技大学王丹教授从新西兰引进少量费约果苗木后,对其在四川地区的适应性以及综合性状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费约果能够适应四川地区气候,并能保持其优良的食用与观赏特性,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食用兼观赏的树种(王丹等,2007).  相似文献   
130.
电动绿篱修枝机的结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现有电动修枝机环境噪声大、资源消耗大和工作效率低等设计背景,提出了电动修枝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方案,设计了关键零部件,分析了试验结果。试验表明,该设计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