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43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174篇
  29篇
综合类   288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34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8 毫秒
31.
探讨了白牦牛卵母细胞的采集方法以及卵巢保存温度和时间对其体外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先抽吸卵泡,每卵巢平均可获可用卵母细胞4.7枚,再切割卵巢,可显著提高可用卵母细胞数9.8枚/卵巢。将屠宰白牦牛卵巢分别置于20~29℃和30~38℃的生理盐水中,6 h内收集卵母细胞,其成熟率、卵裂率分别为65.7%、41.3%和73.3%、45.7%,两者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但均与<20℃组(16.0%、0)差异显著。在30~38℃下,白牦牛卵巢保存时间超过6 h,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和卵裂率显著下降,卵巢保存时间在2 h以内最好,最晚不超过6 h。  相似文献   
32.
青藏高原独特的景观和生物资源遗传多样性是藏民族物质文明的戢体和精神文明的传承者。本文综述了青藏高原的成因、生物资源遗传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相似文献   
33.
本文从实验记录、供体与受体、精液、试剂、设备和耗材、胚胎质量、操作者素质等方面分析讨论了羊胚胎移植中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4.
现代生态畜牧是将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学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方法应用于畜牧业生产而发展起来一个新领域,已成为现代畜牧业生产中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稳定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本文就生态学基本原理在现代畜牧业生产中应用及进行生态畜牧业生产中技术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5.
试验选用10周龄伊莎父母代种公鸡45羽,随机分为3组,每组15羽作为试验动物,通过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 mg/kg、60mg/kg、180mg/kg的锌,研究日粮锌水平对种公鸡生长性能及精液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锌水平对种公鸡从31周龄到34周龄体重和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且不同周龄各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31周龄周增重试验Ⅱ组与对照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32周龄试验Ⅱ组与试验Ⅰ组和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33周龄试验Ⅱ组与对照组差异也极显著(P<0.01);精子活率和生存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精子密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与试验Ⅱ组(P<0.01);试验Ⅰ组精液量显著低于试验Ⅱ组(P<0.01)和对照组(P<0.05);试验Ⅰ、Ⅱ组有效精子数接近(P>0.05),但试验Ⅰ组有效精子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精液pH值对照组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P<0.01).  相似文献   
36.
通过田间试验及实验室分析,结果表明,硅对紫花苜蓿分枝期和成熟期根瘤数的影响作用显著,但对粗蛋白含量影响不显著。施硅对紫花苜蓿在分枝期的钾含量影响不显著,对紫花苜蓿在现蕾期叶和茎的钾含量有影响,而硅对紫花苜蓿现蕾期根的钾含量没有影响。不同施硅量对紫花苜蓿分枝期地上和地下部分的钙含量有影响。随着施硅量的增加钙含量要高于对照。但其地下部分的钙含量随着施硅量的增加反而减少,而对紫花苜蓿在现蕾期叶、茎和根的钙含量影响不大。在紫花苜蓿叶片背面气孔部进行面扫描显示,随着硅量的增加,叶片背面气孔部位的硅、钙、铝、镁元素的相对含量也在增加,铁的含量在减少,钾的相对含量在低硅处理时增加,在中高硅量的处理时,变化不是很大,而磷的相对含量与施硅量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37.
中国牦牛科学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扼要总结了我国牦牛科技的发展.总体而言,可划分为四个阶段:解放前、解放后到文革、1978~1995、1995年至今.在第四阶段(1995年至今),召开了四届国际牦牛学术讨论会,并成立了国际牦牛信息中心和全国牦牛品种协会(筹),是中国牦牛科学技术水平发展最快的时期.过去几十年,在品种资源、杂交改良、繁殖技术、野牦牛驯化及利用、牦牛育种,生物学特性、营养与饲料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牦牛的科学技术发展走在了世界最前列.今后应重点推广牦牛品种改良、营养调控、畜产品加工、草地生产系统优化等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38.
BLUP法在肉羊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BLUP(最优线性无偏预测)方法的形成、发展以及在肉羊育种中的应用和今后的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39.
遗传标记在中国牦牛类型划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畜品种乃是畜牧业生产中的一种工具。对品种资源的调查、分类,有助于揭示出各品种间的历史渊源及其亲缘关系,阐明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亦在育种工作中充分发挥各品种的潜在作用,合理地利用和保存这些既存的地方品种、类型的优良基因库。中国拥有占世界90%左右(约1...  相似文献   
40.
本文论述了天水发展饲料作物产业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当地生态对饲料作物资源的主要选择,提出了发展饲料作物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