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47篇 |
免费 | 19篇 |
国内免费 | 3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86篇 |
农学 | 43篇 |
基础科学 | 7篇 |
168篇 | |
综合类 | 415篇 |
农作物 | 12篇 |
畜牧兽医 | 221篇 |
园艺 | 35篇 |
植物保护 | 10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74篇 |
2022年 | 85篇 |
2021年 | 75篇 |
2020年 | 55篇 |
2019年 | 71篇 |
2018年 | 73篇 |
2017年 | 70篇 |
2016年 | 58篇 |
2015年 | 57篇 |
2014年 | 57篇 |
2013年 | 44篇 |
2012年 | 44篇 |
2011年 | 39篇 |
2010年 | 32篇 |
2009年 | 38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34篇 |
2006年 | 35篇 |
2005年 | 30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32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分析总结了四照花属植物在种质资源分类、生物生态习性、繁育及栽培、组培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四照花属植物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2.
文章将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相结合,综合甘肃省自身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在全面分析现阶段甘肃省林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列出了甘肃省生态林业建设的构想和原则,并给出九个关于甘肃林业生态安全体系建设的对策,以期为今后甘肃省林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44.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阐述了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的研究动态,分析了建立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体系的必要性,提出了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可持续经营的7个标准,28个指标,其目的是探讨祁连山水源函养林合理经营的理论依据,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恢复祁连山的天然林资源,并取得较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5.
退耕还林区域中华鼢鼠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永登县退耕还林区域中华鼢鼠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危害程度的调查,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进行试验,分析结果得出:鼢鼠活动频繁时应以药剂诱杀为主要防治方法,进行大面积灭鼠;其它时间采用熏杀法和人工地箭法进行辅助防治. 相似文献
46.
本文分析了毛白杨D测定林三个试验点的4年生林木。通过对13个无性系的方差、G×E互作分析表明,各试验点无性系间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各地点间以及无性系与地点交互作用差异也极显著;通过对无性系的稳定性和生长适应性及综合评定,选出4个生产力高的优良无性系可在兰州、武威、白银及相似气候区推广;从分析中看出,这些无性系的生长量值与稳定性和适应性关系是多变的,而且是互相独立的。 相似文献
47.
民勤沙拐枣克隆种群构件结构及与环境因子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入"构件"一词来表述植物体的不同组分,并在此基础上将其进一步发展为种群构件理论,极大地推动了植物种群生态学的发展(Bazzaz et al.,1978;Halle et al.,1978;Harper,1977;1980;钟章成,1992)。对木本植物而言,其地上部分枝或茎的顶端分生组织和侧生分生组织通过不断重复的、持续的活动产生新的分枝,构成了复杂的枝系构件和多样的外部形态特征。克隆种群对环境因子的反应首先表现在种群个体的构件结构上,对克隆植物构件的统计研究可涉及个体(基株)、分株和枝系3个水平(董鸣,1997),从构件间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 相似文献
48.
应用L9(34)正交表建立了适合于樟树ISSR-PCR的优化反应体系,即20μL ISSR反应体系中含有1×PCR buffer、dNTP0.25 mmol/L、引物0.3μmol/L、Mg2 2.0 mmol/L、Taq酶1 U和模板DNA50 ng.适宜的扩增条件为:94℃预变性4 min;94℃变性40 s,58℃退火1 min,72℃延伸2 min,42个循环;72℃延伸10 min;4℃保存. 相似文献
49.
祁连山北坡退化水源涵养林生态修复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对西北干旱区降水调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气候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祁连山北坡不同类型林地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毁林耕种致使中山区的90%水源涵养林林缘都受到破坏,10%的森林中有面积超过30m×30m的较大林窗。采用坡地鱼鳞坑和坡脚水平沟营造青海云杉和祁连圆柏,形成坡面流水收集,坡底沟缘"锁"边的水源涵养林恢复体系。鱼鳞坑增加表层土壤蓄水力,水平沟则增加了20~40cm土层含水量,而林窗的土壤受干扰则增加了40cm土层含水量。人工造林增加了植被盖度,提高了土壤蓄水量,减少水土流失,增加水源涵养能力。根据立地类型,将封山育林、造林和水土保持工程结合是有效的退化涵养林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