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93篇
农学   173篇
  14篇
综合类   308篇
农作物   84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种植密度及施氮量对玉米郑单136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新品种郑单136不同密度和施氮量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密度、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其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综合考虑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在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郑单136最佳种植组合的密度为75000株/hm2、施氮量为450kg/hm2尿素。  相似文献   
82.
黑龙港属华北缺水低平原区,水资源不足是限制该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该区主要种植模式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小麦、玉米高产主要靠超采地下水来维持。近年来,随着小麦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粮田产量和水分效率在逐步提高,但节水高产潜力仍然巨大。特别是从周年水资源高效利用出发,建立区域特色的两熟一体化节水高效技术模式,十分必要。运用熵权综合评价法对“黑龙港及鲁北平原区小麦玉米减蒸降耗农艺节水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形成的小麦玉米农艺节水技术集成模式进行评价,筛选出最佳的节水技术模式。得到的结论是:最少水肥投入模式最优,节水省肥模式次优,传统高水肥模式最差。节水省肥是未来发展现代农业的方向。应该进一步提高农户农业节水意识,利用多种手段,促进农户采用小麦玉米节水技术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83.
以郑单958和谷神玉66为研究对象,大田条件下设置3个施氮量[225 kg/hm2(HN)、180 kg/hm2(MN)、90 kg/hm2(LN)]和4个喷锌时期[不喷锌(Zn0)、苗期和拔节期1∶1喷锌4.5 kg/hm2(Zn1)、拔节期和大口期1∶1喷锌4.5 kg/hm2(Zn2)、大口期喷锌4.5 kg/hm2(Zn3)],分析氮锌配施对夏玉米灌浆期籽粒氮、锌元素吸收和转运的影响,为生产上氮、锌肥的施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夏玉米籽粒中氮、锌含量总体上明显下降。成熟期,以MNZn2处理谷神玉66籽粒氮含量最高,为14.64 g/kg,氮累积量则以MNZn2处理郑单958最高;MNZn3处理谷神玉66的籽粒锌含量和累积量较高。MN处理氮花后吸收量及其贡献率均最高,分别为50.42 kg/hm2和44.20%,且锌转运量最高,为61.68 g/hm2;Zn2处理氮花后吸收量及其贡献率和锌...  相似文献   
84.
以脱水速率不同的2个夏玉米品种迪卡517(DK 517,脱水速率较快)和郑单1002(ZD 1002,脱水速率较慢)为材料,研究施氮量[0 kg/hm2(N0)、180 kg/hm2(N1)、300 kg/hm2(N2)]对夏玉米籽粒灌浆特性、脱水速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黄淮海夏玉米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DK 517和ZD 1002籽粒干质量总体上均逐渐增加,行粒数和产量先增加后降低,籽粒粗蛋白含量增加,粗淀粉含量降低。N1处理总体上籽粒灌浆速率最大时的生长量和最大灌浆速率最高,活跃灌浆期最长,行粒数最多,进而产量最高,分别为9 694.60 kg/hm2和11 204.56 kg/hm2,且籽粒粗蛋白含量较高。不同施氮量处理对不同脱水类型夏玉米品种籽粒灌浆特性影响不同。授粉后15~24 d,不同处理夏玉米籽粒含水量之间差异显著,授粉后58 d,DK 517籽粒含水量表现为N2>N1>N0,ZD 1002籽粒含水量表现为N1&g...  相似文献   
85.
简要介绍了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危害,对室内饲养灰飞虱、人工接种与鉴定玉米粗缩病作了系统阐述,并就该技术体系在筛选抗玉米粗缩病种质资源和培育抗性品种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6.
为了明确谷子从早期品系到育成品种过程中顶三叶和其他农艺性状的变化规律,本研究利用41份育种品种和30份早期品系,在60万株/hm2种植密度下,分析育成品种和早期品系顶三叶性状的差异,以及与其他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 表明,育成品种顶三叶长度、宽度和面积总体上高于早期品系,而变异幅度低于早期品系;育成品种项三叶性状之间的相关性明显高于早期品系,而顶三叶与穗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低于早期品系;育成品种产量与顶三叶大小显著负相关,这种负相关关系主要存在于叶片较大的品种中,而在叶片较小的品种中并不存在.本研究结果为谷子品种选育中对顶三叶性状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
河南省玉米育种研究进展、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河南省地处黄淮玉米优势产业带的中心区域,光热资源丰富,形成了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的良好耕作制度。玉米作为河南省的第二大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200万hm^2,其面积和总产均占全国的1/10,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对全国的玉米生产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现就河南省玉米育种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8.
甜高粱综合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甜高粱(糖高粱),为普通高粱的一个变种,除具有普通高粱的一般特征外,其茎秆中还含有大量的汁液和糖分,是近年来一种新兴的糖料作物、饲料作物和能源作物。  相似文献   
89.
豫玉18号试验示范简报王懿波王振华王永普张新陆利行(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郑州450002)1994~1995年在河南省16个地市80多个县对豫玉18号进行了试验示范。该杂交种在各试点均表现竖叶大穗、高产稳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强、增产潜力大...  相似文献   
90.
玉米亲本自交系混杂退化原因及防杂保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亲本自交系混杂退化原因及防杂保纯措施黄文龙吴凤兰姜鸿勋(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郑州450002)近几年来,因玉米亲本自交系混杂退化,杂交制种纯度低,严重地影响到玉米生产能力的发挥和产量的提高。据调查,因杂交种纯度低劣而使玉米产量降低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