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0篇
农学   8篇
综合类   77篇
农作物   21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为探明春麦冬播高产、高效水氮运筹模式,2019-2021年在田间进行两因素三水平裂区试验,灌水量设3 150(W1)、3 600(W2)和4 200 m3·hm-2(W3)三个水平;施氮量设0(N0)、135(N1)和210 kg·hm-2(N2)三个水平,研究了9种水、氮处理组合对春小麦品种新春48号0~100 cm土层耗水量、群体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灌水量提高了0~40 cm 土层含水量,减少了40~100 cm土层储水消耗量,增加了总耗水量;同一灌水量条件下,施氮量对总耗水量影响不显著;水、氮协同增产效应大于其单因素效应,增加滴水量或氮肥量均增加小麦群体叶面积指数、总光合势和干物质积累量,水分利用效率(1.12~1.23 kg·m-3)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7.58~11.17 kg·kg-1)呈先增后降趋势。水、氮协同增产是叶面积指数、总光合势和干物质积累量提高的结果。北疆春麦冬播适宜的水、氮运筹模式为总灌水量3 600~4 200 m3·hm-2、总施氮量135~210 kg·hm-2。  相似文献   
102.
文章旨在探究放牧与舍饲伊犁马血液生化指标的差异。试验选择年龄、体重相近且健康的放牧和舍饲伊犁马公马各10匹,分别为放牧组和舍饲组,其中放牧组马匹在指定草场放牧饲养,舍饲组马匹在马厩内饲养,且只饲喂粗饲料,所有马匹均自由采食和饮水,饲养1个月后,在试验最后1?d早晨采集马匹血液样品,处理后测定。结果表明:放牧马与舍饲马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矿物元素镁和铁含量显著高于舍饲马16.09%和39.86%(P<0.05),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活力显著高于舍饲马95.14%(P<0.05),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显著高于舍饲马50.54%和114.82%(P<0.05),血清肌酐及尿素含量显著高于舍饲马22.61%和49.35%(P<0.05),而常量元素钙、无机磷、葡萄糖、总胆汁酸和尿酸含量放牧马与舍饲马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在夏季,放牧马的生长代谢活动旺盛,蛋白质代谢水平均优于舍饲马。 [关键词]伊犁马|放牧|舍饲|血液生化  相似文献   
103.
为明确不同冬灌制度的应用效果,以南疆膜下滴灌棉田为研究对象,选取每年冬灌处理(CK)、不冬灌处理(H1)及隔年冬灌处理(H2)3种冬灌制度,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冬灌后土壤的理化性质、生物学性质以及微生物群落组成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各处理间0~20 cm土层土壤总盐含量无显著差异,与CK相比,H1和H2处理显著降低了脲酶(0.96%~1.35%)和转化酶活性(1.17%)以及微生物量氮含量(4.21%~7.03%),但H2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14.30%)、全氮(14.29%)、全磷(4.55%)和全钾(7.40%)含量;H1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机质(6.03%)、全磷(12.5%)和水分(23.08%)含量,提高了微生物量碳氮比(7.37%)。(2)不同处理下细菌群落的丰度和多样性以及真菌群落的丰度无显著差异,但与CK相比,H1和H2处理显著提高了真菌的辛普森指数(4.12%~ 4.55%)。此外,H1较CK处理提高了细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真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H2较CK处理提高了细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和真菌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的相对丰度。(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细菌的群落结构主要受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影响,真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分别受转化酶和脲酶活性的影响。在无法保证每年冬灌用水的情况下,隔年冬灌更有利于保障膜下滴灌棉田的土壤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104.
基因打靶技术是通过外源基因与受体细胞染色体基因组上的序列之间发生同源重组,将外源基因整合到某一特定位点上,从而实现外源基因的定点整合、修饰和改造受体细胞遗传特性的技术。作者简要介绍基因打靶技术的基本原理、产生、筛选策略及该技术的应用等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5.
为了比较滴灌条件下,不同打(封)顶方式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差别,探讨随水滴施化学封顶的可行性。以''新陆早67''为材料,在新疆库尔勒和什力克乡进行田间试验,设置3个处理叶面喷施缩节胺、人工打顶、随水滴施缩节胺+调环酸钙+胺鲜酯。结果表明,人工打顶的株高最低,较叶面喷施和随水滴施处理分别降低 3.64%、11.20%,外围铃比例最高达21.87%。叶面喷施缩节胺可塑造较好的株型结构,株宽较人工打顶和随水滴施处理降低8.82%、3.62%;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较人工打顶和随水滴施处理增加9.89%、21.95%;促进棉花源器官的物质输出,蕾铃占比最高达52.27%。随水滴施化学封顶可以增加棉花单株结铃数并合理分配棉铃的时空分布,其伏桃比例最高达79.17%,内围铃比例较人工打顶显著增加18.87%;干物质积累得到提高,其蕾铃干质量的积累量最高达32.99 g。综上所述,化学封顶能一定程度上取代人工打顶,叶面喷施缩节胺处理能塑造紧凑的株型,促进光合产物由源器官向库器官的运移,有利于蕾铃的发育及合理分配。随水滴施化学封顶能够有效的协调棉花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可以起到人工打顶的效果,同时能通过促进棉花后期发育建立较大的群体,有增产潜力,通过随水滴施进行化学封顶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06.
以新冬18号为材料,利用双管分根管栽法,模拟田间试验研究了拔节期后不同滴灌次数W1(6次)、W2(7次)、W3(9次)、W4(11次)(每次内、外管分别滴30 mm)对0~100 cm土层含水量,0~100 cm土层初、次生根干重和长度、根系活性分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滴灌次数及总滴灌量的增加,0~40 cm土层的含水量增加,并延缓该土层的初生根干重和根长的衰减、促进次生根干重和根长增长,增加孕穗期至花后20 d初、次生根干重密度、根长密度及根系活性,而对40~100 cm土层根系的生长影响较小。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以W4最高,分别为25.5 g·管-1和1.36 kg·m-3 。当滴灌量少、湿润土层浅时,小麦深层初、次生根生长易受严重抑制,且根系分布浅,初生根提前衰老,导致千粒重降低而减产。  相似文献   
107.
不同滴头流量及灌水定额下红枣树耗水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滴头流量及灌水定额下红枣树的耗水规律,结果表明:各处理红枣树的全生育期耗水规律呈现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8月10日前后,各处理红枣树的日均最大耗水量在4.00~5.74 mm之间变化,各处理红枣树花期至成熟落叶期的作物系数在0.399~1.036之间变化,累积耗水量在287.0~413.5 mm之间变化;采用相同滴头流量时,红枣产量和WUE均随灌水定额的增大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逐渐减小;采用相同灌水定额时,增加滴头流量能够提高红枣产量和WUE,但在a=0.05水平下,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8.
地表滴灌条件下滴头流量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疆林业科学院枣树示范基地进行原状土的滴灌入渗试验,研究砂壤土在不同滴头流量条件下地表滴灌湿润体特征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地表滴灌条件下,当滴头流量增加时,湿润体的形状大小会随着滴头流量的增大而增大,水平、垂直方向上湿润锋的运移距离随着滴头流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大;湿润锋的运移速率、入渗距离比值与水分入渗时间符合幂函数关系;湿润锋水平方向的运移速率比垂直方向上的要大,但是持续的运移时间没有垂直方向上的长;土壤含水率的变化随着滴头流量的增加而增加,距离滴头距离越近含水率变化幅度也越大,当q≥8 L·h-1时,滴头正下方约40 cm左右的土层含水率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09.
为掌握近十年来黄淮麦区小麦遗传改良的进展和性状间的遗传差异,选用黄淮麦区骨干亲本周麦22及其衍生的22个小麦新品种为材料,研究其产量性状和品质指标,并对其衍生方式、遗传进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周麦22衍生系的平均产量和穗数分别较周麦22提高598.7kg·hm~(-2)和12.6个·m~(-1),遗传增益分别为10.1%和17.6%,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而周麦22衍生系的千粒重、穗粒数和株高与周麦22均无显著差异。通过周麦22培育出4个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占衍生品种总数的18.2%。周麦22衍生系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SDS沉淀值和吸水率较周麦22均显著降低,遗传增益分别为-4.6%、-11.1%、-5.2%和-1.7%;面筋指数和面团稳定时间较周麦22均显著提高,遗传增益分别为148.2%和41.2%;籽粒硬度和面团形成时间较周麦22略有降低,但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周麦22衍生品种产量的提高主要来源于穗数和千粒重的提高,蛋白质质量性状在遗传改良中有所提高,但蛋白质数量性状呈下降趋势。加强蛋白质质量与数量性状的协调改良已成为当前小麦品质改良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10.
施氮对南疆荒漠绿洲滴灌棉田产量及棉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设计0、150、300、450、600、750 kg/hm2 6种纯氮投入量,600~750 kg/hm2为农民习惯投入量,研究超量施氮对棉花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民习惯施氮量是经济施氮量的1.53~1.91倍,产量仅为78.00%~78.60%,氮肥的利用效率显著降低,减少20%~60%的氮肥用量是可行的。增施氮肥对单株结铃数影响显著,对铃质量、衣分等无显著影响,过低、过高的氮肥均不利于高产结构的形成。随施氮量的增加纤维长度、麦克隆值,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状,超量施氮显著降低纤维的强力。在纤维品质的空间变异性方面,长度、强力受氮肥的影响较大,麦克隆值、短绒指数、伸长率受影响相对较小。可见,300~450 kg/hm2的氮肥投入增产效果最显著,氮肥利用效率最高,纤维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