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2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3个苹果品种气体交换特性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i-6400光合作用系统对3个苹果品种(富士、早富一号、新富一号)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的浓度(Ci)、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以及光响应曲线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3个苹果品种均是高光合、高蒸腾、高水分利用效率的品种,富士光饱和点(LSP) 和光补偿点(LCP)分别为1 542.8 μmol·m-2·s-1、30.4 μmol·m-2·s-1,早富一号LSPLCP分别为1 618.8 μmol·m-2·s-1、26.6 μmol·m-2·s-1,新富一号LSPLCP分别为1 189.4 μmol·m-2·s-1、41.8 μmol·m-2·s-1。2)富士的PnTr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早富一号、新富一号的PnTr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分布,并且存在光合“午休”现象。3)影响富士PnTr日变化的主要内外界环境因子及作用大小的顺序分别依次为:PPFD>GsRH>Tair >Gs;影响早富一号PnTr日变化的主要内外界环境因子以及作用大小的顺序分别依次为:PPFD >Gs>RHRH>Tair>Gs>PPFD;影响新富一号Pn、Tr日变化的主要内外界环境因子以及作用大小的顺序分别依次为:PPFD >Gs > RH>TairRH>Tair >Gs> PPFD。  相似文献   
92.
为了说明不同控光和灌水量条件下,大田滴灌玉米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设置两因素的大田小区试验,采用控光率为0%、20%、50%和70%(L1、L2、L3、L4)的遮阴处理,灌水量为3 000、3 750、4 500和5 250m~3/hm~2(W1、W2、W3、W4)4个处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灌水量处理之间温差显著(P0.05),W1L1、W2L1、W3L1、W4L1处理0~60 cm深土壤平均温差为0.6℃左右,0~30 cm深土壤温度对气温响应明显,10 cm深处土壤温度日变幅最大,最大可达4.8℃左右;不同控光处理较正常光照处理土壤温度明显下降,W2L2、W2L3、W2L4处理比W2L1处理0~60 cm深土壤平均温度下降1.8~2.9℃,W2L2、W2L3、W2L4处理之间0~60 cm深平均温差0.6℃左右;W2L2、W2L3、W2L4处理10 cm深处日变幅相对W2L1处理较小,对气温的响应程度也明显减小,20~30 cm深处土壤温度日变化较平缓;不同控光和灌水量各处理在45~60 cm深处土壤温度对气温响应不显著,基本趋于稳定。控光和灌水对土壤温度均有滞后效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温度也有滞后效应,不同灌水量下每10 cm深滞后2 h左右,不同控光条件下每10 cm滞后约1 h。研究控光和灌水对膜下滴灌玉米大田土壤温度的影响,为研究光、热和水对膜下滴灌玉米的协同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对科学种植玉米和指导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3.
巴氏杆菌是引起牛出血性败血症的主要病原之一,其致病血清型主要有荚膜A、B和E型。本试验选择、合成了针对3种不同血清型菌株的引物,建立了检测不同血清型菌株的多重PCR鉴别诊断方法。试验用2.5ngDNA模板即可扩增出目的基因,通过对引进的参考菌株进行检测表明,用该方法进行牛源巴氏杆菌的诊断和菌株分型特异性好,敏感性高。  相似文献   
94.
为研究不同精粗饲料比例对压缩型TMR颗粒饲料成型品质的影响,试验设计3个不同水平的精粗饲料比5∶5、4∶6、3∶7,粗饲料选用玉米秸秆和苜蓿干草,两者比例分别为1∶2、1∶1、2∶1,采用双因子多水平试验设计,按照压缩TMR颗粒饲料生产工艺流程生产压缩型TMR颗粒饲料,比较不同水平下,精粗比对压缩型TMR颗粒饲料感官性质、含粉率、粉化率、硬度、容重、密度、长度和直径等物理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精饲料比例的降低,粗饲料比例的增加,压缩型TMR颗粒饲料的感官品质下降,颗粒含粉率和粉化率显著增加(P < 0.05),硬度显著降低(P < 0.05),容重和密度显著降低(P < 0.05),颗粒长度显著增加(P < 0.05),对颗粒直径没有显著影响(P > 0.05)|不同粗饲料组成玉米秸秆与苜蓿干草比对饲料成型品质影响不显著(P > 0.05)|不同精粗比与粗饲料组成的交互作用对颗粒含容重和密度有显著影响(P < 0.05)。 [关键词] 压缩型TMR颗粒饲料|感官性质|物理指标  相似文献   
95.
为了定量评价和田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指导该地区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本文从“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角度出发,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投影寻踪评价模型(PSO-PPE模型),对和田地区2005—2012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回归分析法对具有明显影响作用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和田八年来水资源承载力处于Ⅱ级,属于弱无压力状态,反映该区水资源承载力满足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但不表明该地区不属于缺水地区;其中人均水资源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城镇化率的高低对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值的大小具有较高影响;从长期发展规划来看,需结合干旱区绿洲发展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措施,以保障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6.
用LMT的方法对新疆8个奶牛场采集的1020份奶样进行隐性乳房炎的检测,并对阳性样品进行了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从不同牛场分离菌株中挑选8株用家兔制备免疫血清,用试管凝集对从乳房炎奶样分离出的其它21株大肠杆菌进行共同性抗原的筛选。结果显示,免疫血清效价达1∶2560~1∶5120,85.7%的待检菌株与其中3种血清凝集反应呈阳性。对制备血清的8株菌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菌体蛋白图谱显示在20~84 ku处存在大量相同或相似的蛋白条带;用制备的免疫血清进行免疫印迹分析,与8株菌的菌体蛋白在70 ku处呈现明显的抗原抗体反应。说明这些菌株存在共同性抗原。  相似文献   
97.
马卵母细胞胞质内精子注射后体外发育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在非繁殖季节评估卵丘形态(松散型、致密型)、成熟培养体系(TCM 199、NCSU 23)、体外成熟时间(34、38 h)和离子霉素结合6-DMAP激活对马卵母细胞胞质内精子注射(ICSI)后体外发育能力的影响。从屠宰场采集马卵巢,获得的卵母细胞进行体外成熟,然后注射马冷冻解冻精液,统计分裂情况。试验结果表明,①马松散型卵母细胞成熟率显著高于致密型卵母细胞(P<0.05),分别为61.09%和41.24%,但ICSI后36 h分裂率无显著差异(P>0.05),分别为47.34%和44.92%;②两种培养体系对马松散型或致密型卵母细胞成熟率及ICSI后36 h分裂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相同成熟体系培养松散型卵母细胞成熟率均显著高于致密型卵母细胞(P<0.05),然而ICSI后36 h分裂率差异不显著(P>0.05);③松散型或致密型卵母细胞在TCM 199或NCSU 23中成熟38 h成熟率均高于34 h成熟率,分别为44.43%~68.87%和34.52%~58.90%,松散型卵母细胞在TCM 199体系中成熟34 h、ICSI后激活组或对照组的分裂率显著高于成熟38 h、ICSI后激活组的分裂率(P<0.05),以及致密型卵母细胞在TCM 199体系中成熟34 h、ICSI后激活组的分裂率(P<0.05),而且显著高于松散型卵母细胞在NCSU 23体系中成熟38 h、ICSI后对照组的分裂率(P<0.05);④ICSI后用离子霉素结合6-DMAP激活对马卵母细胞ICSI后36 h分裂无显著影响(P>0.05)。因此,马松散型和致密型卵母细胞的成熟能力存在差异,TCM 199和NCSU 23成熟体系对这2种类型卵母细胞的发育能力无显著影响(P>0.05),马卵母细胞成熟38 h成熟率高于34 h成熟率,TCM 199成熟体系培养松散型卵母细胞34 h进行ICSI后的分裂率最高。离子霉素结合6-DMAP激活对TCM 199或NCSU 23体系成熟马卵母细胞ICSI后的体外发育能力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98.
新疆双峰驼产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边缘及天山南北坡的荒漠草场、荒漠草原草场地带。新疆双峰驼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应独特的荒漠化生态条件的器官和生活习性,具有耐粗饲、耐渴、耐饥饿、耐热、耐寒、抗风沙及善长途奔走等诸多特性。作者介绍了新疆双峰驼的品种特征、生产性能及饲养管理的特点,并对新疆双峰驼的饲养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
新疆褐牛乳用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旨在比较舍饲与放牧条件下新疆褐牛乳成分的差异,分析乳成分变化的规律及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之间的相关性。试验选用昭苏县草原放牧新疆褐牛52头和乌鲁木齐种牛场舍饲新疆褐牛154头,跟踪测定其产奶量、乳成分。结果显示,新疆褐牛放牧条件下主要乳成分指标极显著高于舍饲条件下(P<0.01);产奶量与乳脂率、乳蛋白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74(P<0.01)、-0.245(P<0.01);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11(P<0.01)。因此,新疆褐牛舍饲条件下产奶量高于放牧条件下产奶量;除电导率和体细胞数外,新疆褐牛其它乳成分指标在放牧条件下均高于舍饲条件下。  相似文献   
100.
针对乌鲁木齐地区黄瓜霜霉病发生流行的情况 ,研究了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提出了选用抗病品种津春 2号、4号为主栽品种 ,以黑籽南瓜为砧木的嫁接防病技术。以控制田间微环境为主的生态防治 ,加强温湿度管理 ,合理放风 ,改善栽培条件 ,辅以优化的栽培管理措施 ,对病害进行早期预防。病害发生初期 ,选用生物制剂新农抗 4号 5 0倍或施放烟雾剂 ,如百菌清烟雾剂 ,每隔 5~ 7天 1次。喷施 7%防霉灵粉尘或 5 %百菌清复合粉尘 ,1hm2用药 15 kg,7~ 10天一次 ,关闭棚室后退行喷洒。实验还筛选出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如克抗灵、乙磷锰锌、百菌通等进行防治。结果证明 ,在黄瓜发病初期施药 ,6~ 7天一次 ,连续使用 2~ 3次 ,防治效果都在 85 %以上。有效地控制了病害的发生 ,在生产中取得了很好的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