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5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43篇
农学   165篇
基础科学   15篇
  104篇
综合类   491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55篇
园艺   40篇
植物保护   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宽幅渗水地膜覆盖集雨式仿丰产沟耕作栽培技术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宽幅渗水地膜覆盖集雨式仿丰产沟耕作栽培技术(简称"宽膜集雨耕作技术")的核心技术是宽幅地膜和"V"型种植。多年的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研究表明,宽膜集雨耕作技术栽培使土壤含水量、降水利用率和生产率都显著提高;作物生育进程明显提前;农田单产提高20%左右。增产的原因是"V"型膜面结构集流效率高,同时宽膜土壤的地积温、单株植株的增温面积也增加。此外,还有土壤板结因素降低等原因。  相似文献   
82.
晋西沿黄地区水土流失危害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晋西沿黄地区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20世纪90年代末水土流失面积为20777.0km~2,占研究区土地总面积的79.30%,较70年代末水土流失面积17 912.54 km~2增加了2 864.46km~2,平均每年以143.23 km~2的速度在扩展。水土流失造成该区可利用土地面积减少、土地生产力下降、农田水利设施被破坏、生态失调等危害。为此,本文依据研究区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危害,提出了以山西省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3.
本研究以北京市平谷区白各庄村为例,详细分析了2002年土地利用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并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包括物质生产、吸收CO2、释放O2、水供给、废物处理和休闲娱乐,其总价值为1706.62万元,与农村经济总收入基本相等,其中吸收CO2的服务价值最大(72.57%),其次为释放O2价值(15.30%),物质生产服务价值仅占总价值的12.77%,水供给和休闲娱乐服务价值很小,而废物处理服务价值为负值。  相似文献   
84.
为研究不同梨属矮化砧对酥梨果实内石细胞的影响,以酥梨/K30/杜梨、酥梨/OH×F51/杜梨,酥梨/杜梨的果实为测试材料,在果实生长发育时期,对酥梨果实内与石细胞形成的相关酶类苯丙氨酸氨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以及成熟期对酥梨果实内石细胞含量和粒径比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3种梨属矮化砧上的酥梨果实石细胞总含量和石细胞粒径比的排序均为K30OH×F51杜梨。并且3种梨属砧木上酥梨果实的PAL、POD、PPO活性,从盛花后30~120d,整体呈从高到低的趋势,在盛花后30d最高,盛花后60d差异最显著,盛花后90d降低幅度最大。通过相关性分析,各个时期的3种酶活性与最终石细胞含量和石细胞粒径比呈正相关。在果实发育前期,酥梨果实内PAL、POD、PPO活性由高到低排列顺序为杜梨、OH×F51、K30,梨属矮化砧K30和OH×F51酥梨果实内PAL、POD、PPO活性均低于酥梨/杜梨,并且减少了石细胞含量、降低了石细胞粒径比,在改善果实品质方面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85.
城郊畜牧业是以其所处地理区域为基础产生出的一种畜牧业类型。由于具有距离城市消费市场近、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和科技水平高等优势,同时也存在资源匮乏、环保要求高、生产成本高等一些不利因素,使得城郊畜牧业的发展,与一般农牧区畜牧业相比,有着很大的优越性和特殊性。城郊畜牧业,应根据自身条件、特点,因地制宜,调整经济结构,发展优势产业,才能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本文从以下八方面提出城郊畜牧业的发展思路,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6.
在蚁群算法中引入个体变异机制,使蚁群中蚂蚁个体的参数产生差异,从而调整概率函数中信息素因子的强度以及距离因子在概率中的作用,使蚂蚁在选路时具有多样性.与传统蚁群算法的对比实验表明该算法加快了收敛速度,改善了求解性能,有效避免了早熟收敛.
Abstract:
Ant colony algorithm has many disadvantages, such as long searching time, easy to fall into the local optimal solution and so on. This paper bring a individual mutation strategy in ACA, which makes the parameters of individual in the ant colony cause to change, enables the strategy of ants route selection to possess variety by coordinating the intensity of the pheromone gent and the effect of the distance gene in the probability func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roved algorithm has great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than the Ant Colony algorithm and avoid stagnation efficiently.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析农牧交错带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之间的空间关联,为该区生态系统管理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修正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法,运用熵权法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农牧交错带典型区域—桑干河流域(山西段)14个县(区)2010,2015和2020年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的空间关联特征。[结果](1)2010—2020年间桑干河流域(山西段)人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居民福祉整体上均呈现上升趋势。研究区人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中部和西南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居民福祉水平的高值区则分布在沿桑干河主干道的西南—东北方向上。(2)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和居民福祉的空间关联模式有:高服务高福祉、高服务低福祉、高服务中福祉、低服务高福祉、低服务中福祉、低服务低福祉、中服务高福祉、中服务中福祉。2010—2020年间桑干河流域(山西段)生态系统服务和居民福祉的空间关联模式发生变化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南—东北方向上。(3)桑干河流域(山西段)宜通过积极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及加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途径提高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结论] 2010—2020年间桑干河...  相似文献   
88.
通过调查,交城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为77.1%,生物资源丰富,其中野生植物64科187属263种,陆生野生动物23目48科82种,属于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山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种;古树名木37种;森林风景资源单体共91处。以调查结果为依据,采用定量评价方法对公园的森林风景资源进行质量评价,综合评分为40.1分,评价等级为一级,应加强保护,以保证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和谐,为科学开发及利用森林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9.
 采用野外调查试验、取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煤矸石山温度对水分及植被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矸石山温度在垂直方向随着深度的增加有上升趋势,与自然黄土荒坡变化趋势相反,且覆土后的煤矸石山较自然恢复煤矸石山温度变化剧烈;在垂直0~80cm的范围内,自然恢复、覆土50 cm和覆土100cm煤矸石山相邻土层(10cm)温度升高值分别为0.68、2.20和2.97℃;覆土煤矸石山水分含量在垂直方向因温度升高逐步下降,其水分含量较自然恢复煤矸石山平均高出10%~15%;在山西省阳泉市煤矸石山适宜生长的耐高温植物有灰绿藜、茵陈蒿、蒺藜、马齿苋、臭蒿、狗尾草、沙打旺和鬼针草,4种植物对温度敏感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紫穗槐>刺槐>臭椿>侧柏。  相似文献   
90.
景观格局变化及预测是区域土地生态利用与规划的基础理论。基于1979、1990和2004年TM/ETM遥感数据,应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9.1、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9.2、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及马尔科夫过程模型,对松嫩草原西部杜蒙县1979--2004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土地利用转移概率矩阵、景观指数及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以及动态预测。结果表明:1)草地面积1979--1990年锐减,1990--2004年呈现增加趋势,1979--1990年草地转换为农田和盐碱地,1990--2004年农田、林地、盐碱地和苇地转换为草地。2)农田面积大幅增加.1990--2004年有所回落,主要由林地、草地、苇地和滩涂等用地转入。3)苇地面积逐渐减少,主要转出为水域和盐碱地。4)盐碱地面积在增大,主要由草地、农田、建设用地及水域等地类转入。5)景观破碎度加剧,景观形状变复杂、异质性加强,景观趋于不稳定的趋势。6)马尔科夫模型对研究区未来土地利用景观变化预测结果表明,今后一个时期内,农田、草地、水域、苇地等用地面积将逐渐减小,林地、建设用地、盐碱地及滩涂地面积将逐渐增加,由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将会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