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8篇
农学   131篇
基础科学   7篇
  37篇
综合类   429篇
农作物   107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42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随着适龄劳动力的减少和人工成本的增加,晋中、南植棉区棉花收获由人工采摘向机械收获转变的迫切性日益增加。鉴于此,本标准规定了机采棉配套栽培技术的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一系列生产管理措施,以期为机采棉在晋中、南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2.
将膜下滴灌、平衡施肥、群体控制、水肥耦合、二元覆盖等多种单项技术组合,分析了旱地条件下不同技术组合对棉花根际生态系统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技术相比,技术组合可使棉花苗期根际土壤温度平均提高2.0℃,7月、8月高温胁迫时根际土壤温度降低5.3℃,棉花生长后期根际土壤温度提高3.2℃;减缓棉花根际土壤水分波动幅度,提高土壤保水性能;使0~20cm根际土壤容重降低8.1%,孔隙度提高4.8%,微生物总量提高47.1%;棉花单株根体积增加19.1%,根吸附面积增加4.6%;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提高85.6%,氮素生产效率提高48.9%;劳动生产率提高18.5%,投入产出比提高37.9%。因此,技术组合可有效提高旱地农业生产效益和资源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63.
对2016-2017年引进的62个陆地棉新品种进行了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品质特性的鉴定及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收集的新材料以中早熟棉为主,铃重以中等大小为主,衣分中等,悬殊较大,马克隆数值普遍偏大。  相似文献   
64.
以香菇(Lentinus edodes)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种类生长因子融入水中对香菇转潮期和香菇产量的影响。以转潮时间和香菇产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每种生长因子在香菇补水期的最佳浓度,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组合。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VB_1、VB_2、VB_(12)、三十烷醇均能缩短香菇转潮时间,提高香菇产量。最佳组合为VB_1 0.13 mg·L~(-1)、VB_2 0.10 mg·L~(-1)、VB_(12) 0.07 mg·L~(-1)、三十烷醇0.08 mg·L~(-1)。  相似文献   
65.
66.
为了筛选出适宜的香菇高粱菌种制作工艺,提高香菇菌种质量,缩短菌种制作时间,提高菌种生产效率。试验采用正交试验对高粱菌种进行优化,设置高粱浸泡时间、浸泡温度和生石灰浓度三个因素。结果得出:香菇高粱菌种生产过程中高粱最适宜浸泡时间为36h,浸泡温度25℃,浸泡液生石灰浓度1%。  相似文献   
67.
随着适龄劳动力的减少和人工成本的增加,黄河流域棉区棉花收获由人工采摘向机械收获转变的迫切性日益增加。运城棉花综合试验站2011—2016年连续6 a在运城设置了"晋南棉花高密度种植模式探索"试验,把当地传统植棉的群体密度从6.0万~10.5万株/hm~2提高到12.0万~28.5万株/hm~2,利用缩节胺进行全生育期多频次、大剂量塑造棉花娇小株型;大幅度降低个体高度,减少单株果枝数量和单株成铃数量,缩短棉铃成铃周期,使棉花成铃期与当地光热富裕期高度吻合,以超大群体增加单位面积成铃,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籽棉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显示,经6 a连续试验示范,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当然,晋南虽然春夏两季干旱少雨,但是在个别年份也会出现秋雨连绵,高密度棉花由于个体之间相互交错,在秋季棉花吐絮时容易出现下部烂铃,对棉花品质和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建议合适的种植密度为12.0万~16.5万株/hm~2。  相似文献   
68.
为了研究转基因棉花品系3H-52抗旱性的改良,在全生育期旱棚种植条件下,对转基因棉花品系3H-52及其受体品系的生理指标和农艺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转基因棉花品系3H-52的叶片细胞相对含水量、游离脯氨酸含量较其受体品系WC有所提高,丙二醛含量有所降低,株高较受体品系增加,表明转基因棉花品系3H-52的抗旱性较其受体有一定提高。转基因棉花品系3H-52的皮棉产量和受体品系间差异不明显,该品系还需进一步选育改良。  相似文献   
69.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