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5篇
  3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基于昌7-2导入系发掘干旱胁迫下玉米产量相关QTL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昌7-2为轮回亲本,自交系郑独青为供体亲本,采用回交和定向选择的方法构建高代导入系群体。通过玉米56K芯片对极端株系进行基因分型,以IciMapping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穗重、穗粒重以及百粒重等QTL定位。结果表明,共获得分布于玉米第1、3、5、9、10共5条染色体上的10个QTL位点。其中,与穗重、穗粒重相关的各4个,与百粒重相关的2个。第1、5、10染色体上存在同时控制穗重和穗粒重的相同位点,加性效应均来源于郑独青,贡献率均在22%以上。此外,第10染色体相同位点还同时控制1个微效加性的百粒重QTL。在QTL定位的基础上,获得了多位点聚合的导入系,同时携带第1、5、10染色体上3个QTL位点的导入系,其产量性状表现优于轮回亲本昌7-2。  相似文献   
22.
晋糯15号玉米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2011年以自选系天NB作母本,自选系BN316作父本杂交育成的中熟白糯玉米杂交种。经2012年组合鉴定,2013-2014年品比试验、2015年、2016年生产试验、专家田间鉴定、抗病鉴定、品质分析,该品种生育期较短、抗逆性好、品质优良、稳产高产,适宜在我国玉米种植区种植,且可以单种,复(套)种,春、夏、冬播种。  相似文献   
23.
优质白糯玉米新品种晋糯18号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晋糯18号玉米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2012年以自选系N16JM6作母本、自选系N18JN8作父本杂交育成的中熟白糯玉米杂交种。经2013年组合鉴定,2014,2015年品比试验,2016,2017年鲜食甜糯玉米直接生产试验、专家田间鉴定、抗病鉴定、品质分析,2018年通过了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生育期较短、抗逆性好、品质优良、稳产高产,适宜在山西糯玉米种植区和同类型生态区种植,种植密度为5.25万~6.00万株/hm~2。  相似文献   
24.
紫小麦麸皮花色苷提取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紫粒小麦麸皮为原料,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花色苷,并研究花色苷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染毛特性。结果表明,改良CTAB提取法易于操作,提取出的花色苷纯度高,室温条件下,浸提3次、提取时间60 min、料液比为1:3时,花色苷的得率为3.20 g/kg。pH值示差法测定提取的花色苷色价为170;原子吸收法测定提取出的花色苷杂质和重金属总含量很低。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花色苷去除H2O2的 IC50的大小为1.52,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花色苷和不同金属离子作用后可将羊毛染成不同的颜色。研究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提取出的小麦花色苷纯度高,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5.
2012-2013年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黄腐酸土壤改良剂施用量对大豆耗水动态、养分吸收及水肥表观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黄腐酸土壤改良剂可降低大豆0~60d耗水量,其中以砂土上0~30d耗水量降低效果显著,提高了60~90d耗水量,且以中量黄腐酸处理对砂土和壤土上60~90d耗水量提高效果显著。砂土上低、中量黄腐酸土壤改良剂可分别显著提高大豆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10.1%和49.7%。黄腐酸土壤改良剂可分别显著提高壤土和黏土上种植的大豆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5.0%~44.3%和26.5%~40.9%。施用黄腐酸土壤改良剂可显著提高植物N吸收量7.2%~79.4%、P吸收量9.2%~66.4%、N肥表观利用率23.7%~162.4%、P肥表观利用率30.7%~194.9%、大豆产量8.1%~61.4%。中量黄腐酸土壤改良剂对砂土和壤土上种植的大豆养分吸收、肥料利用和产量提升效果最明显。砂土和壤土上提高大豆水肥表观利用率和产量最适宜的黄腐酸土壤改良剂施用量为30kg/hm2,黏土上为15kg/hm2。  相似文献   
26.
樊文华  池宝亮 《草业科学》1999,16(1):5-7,11
就五台山草地自然保护区主要豆科植物的地理成分及饲用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五台山草地自然保护区现有豆科植物10属27种,属5个分布区2个亚区。大部分在群落为伴生种。这些豆科牧草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和较好的适口性,是本区重要的饲草资源。  相似文献   
27.
《山西农业科学》2013,(7):676-679
为提高谷子的萌发率和幼苗期的抗旱能力,研究了赤霉素、稀土和氯化钙复配浸种对干旱胁迫下晋谷21号萌发及幼苗生长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复配浸种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取播种后第14天的幼苗,植物细胞内保护酶系统SOD,POD和CAT的活性分别提高113.0%,27.3%和14.9%,而且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53.81%和102.44%,降低了渗透势;干旱胁迫下谷子幼苗叶片超氧阴离子的产生速率和过氧化氢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降低。说明复配浸种促进了谷子干旱胁迫下的萌发率,并增加了幼苗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8.
为了明确寒旱区地膜覆盖与育苗移栽对促进中晚熟玉米生长及增加产量作用的相对重要性,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大田试验,分析比较了这两种栽培方式对玉米生育进程、株高变化与穗位高及各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直播玉米的生长发育进程明显地早于育苗移栽玉米。地膜覆盖较同期直播(5月2日)产量增加32.0%;育苗移栽膜地产量较直播提高34.7%。增产的原因主要是百粒重的显著增加。各处理相比,移栽可使株高和穗位高降低,覆膜(包括移栽膜地)则能够提高产量和降低秃尖的长度。综合投入产出比较,覆膜种植是目前山西寒旱区春玉米较好的种植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9.
垄作对旱地甘蓝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6,(3):337-340
通过2 a大田试验,对不同垄作方式下旱地甘蓝土壤水分含量、植株性状、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条件下,土壤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大于40~160 cm土层,垄作条件下土壤各层含水量变化幅度小于平作方式;3行垄处理的甘蓝产量较平作产量高出4.46%~9.09%,且水分利用效率在2 a试验中均为最高。  相似文献   
30.
应对越区种植不同熟期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和片面追求高产的影响,玉米生产上越区种植现象比较严重。为了杜绝越区种植,避免生育期偏长的品种,确保安全成熟,提高玉米产量和籽粒商品质量,于2010—2013 年连续4 年在山西省早熟玉米区开展了不同熟期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研究,结果表明,中熟品种虽然在一些水热条件较好的年份产量较高,但和早熟品种间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如遇早霜年份,产量和百粒重显著低于早熟品种(P<0.01),分别较早熟品种平均降低10.2%和16.3%,产量和品质显著下降的同时,出籽率和收获指数也明显降低。特早熟品种虽然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较高,但产量较低,且成熟期较正常年份早霜提前25~28 天,约有≥10℃活动积温300~400℃没有被利用,造成光热水资源的浪费。综合考虑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的安全成熟性、高产稳产性、优质以及资源高效性,早熟品种都优于中熟和特早熟品种,更适宜在该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