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363篇
农学   58篇
基础科学   117篇
  133篇
综合类   359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371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8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内蒙古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土壤风蚀控制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2013年内蒙古风沙源治理工程区风蚀模数整体呈现下降趋势,风蚀程度有所减轻。5个亚治理区风蚀模数差异较大,其中浑善达克沙地治理区风蚀模数最高,其他依次为科尔沁沙地南缘治理区﹥乌兰察布高平原退化草原、荒漠草原治理区﹥锡林郭勒高平原-乌珠穆沁沙地盆地退化草原治理区﹥华北北部丘陵山地水源涵养治理区。工程区土壤风蚀量明显减少,2001—2013年累计净减少1 370 446.65×104t,其中,乌兰察布高平原退化草原、荒漠草原治理区累计净减少风蚀量最大;其次为锡林郭勒高平原-乌珠穆沁沙地盆地退化草原治理区。风力是造成内蒙古风沙源工程区土壤侵蚀的最主要营力。2000—2013年,工程区风蚀模数与风蚀量的逐步降低说明,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十余年以来,通过实施各类治理措施,工程区土壤风蚀得到初步控制,工程区生态状况趋向好转,随着森林资源总量与质量的提高,水土流失状况进一步改善,沙化土地治理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32.
使用Google Earth pro软件搜索出饮用水水源地范围,获得该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和交通道路等影像资料,结合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要求,划分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及相应得取水井、水质监测点、保护区内的违章建筑物等,使保护区划分方案得以优化并可生成被称为地标文件的电子地图。通过“kml2shp.avx”等格式转换软件,将地标文件转换ArcGIS系统可以识别的shp格式文件。在ArcGIS软件中可以做出完美的保护区划分图.  相似文献   
33.
文章从生态区位、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相互联系和影响,阐述了兴安盟为什么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生态防线,而且是最重要的生态防线的理由,分析了兴安盟生态环境现实中存在主要问题,提出了生态保护和建设战略设想。  相似文献   
34.
马岩 《农业与技术》2013,(11):24-24,41
本文主要介绍生态补偿机制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问题。通过分析生态补偿机制的问题和相关解决措施,进一步的分析对环境评价带来的便利。  相似文献   
35.
新牧区建设是一个不同于农区新农村建设的系统工程,它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以及民族问题等多方面因素.目前,在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中,仍然存在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严重制约着内蒙古牧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笔者从内蒙古新牧区建设的重要性、特殊性、艰巨性和多元性的特点出发,就内蒙古新牧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旨在为全面推进内蒙古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未走近他,便已感到芳香沁人心田,慢慢走进他,顿生德高质朴的情感。是他创立了“蒙古民族植物学”学科,被誉为世界上第一位蒙古族植物学家,是他发表《中国草地饲用植物资源》一书,揭开了中国饲用植物的面纱。如今近八十高龄的他,仍在默默地为1000多种草原植物做科研分析,为草原生态文明做着贡献。他就是为内蒙古草原植物上“户口”的老先生陈山。  相似文献   
37.
本研究针对黄河流域黄土高原风沙区内蒙古项目区土地荒漠化加剧、水土流失严重和不断恶化的自然生态环境,根据项目区内土地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综合考虑自然条件的适应性、经济条件的合理性和技术条件的可行性,提出相应的建设指导思想和原则,按照当前与长远兼顾、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做出1998~2010 年生态环境林业重点治理工程建设的总体布局。以期尽快恢复生态平衡,确保万家寨、小浪底等国家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长期发挥效能。同时,达到保障农牧业生产,振兴项目区经济,尽快使项目区内人民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38.
调整农、林、牧结构,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是干旱、半干旱低山丘陵区农业走出低谷,摆脱困境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通过对敖包流域水土资源评价,系统环境辨识与诊断,明确系统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确立了系统优化方案,为流域水土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9.
霉菌毒素对养猪业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霉菌毒素是霉菌的二级代谢产物,大多是由曲霉菌属(aspergillus)、青霉菌属(penicillium)和镰刀菌属(fusarium)的霉菌产生。它们在谷物和饲草收获前后产生。因为它们的毒性效果和协同作用。霉菌毒素对人和动物是有害的。人和动物对霉菌毒素的代谢过程很复杂,其中包括生物灭活和去毒。去毒过程是在人和动物的细胞内或消化道内微生物酶的作用下进行生物转化。一些毒素或它们的代谢产物会在人和动物的组织中被固定下来,但是大多数通过尿、粪和乳汁排出。在动物中,霉菌毒素的毒性是慢性的,很少引起动物死亡,但是它们会引起动物采食量下降,影响生产力。而且,霉菌毒素在畜产品(肉、奶、下水)中的残留还会对人的健康产生影响。国际组织对饲料和乳制品中各种霉菌毒素的可允许最大含量做出了规定。霉菌毒素的危害可以通过检测植物产品中的霉菌污染程度、改进作物的栽培、收获和存贮方法、稀释已污染的饲料原料、使用霉菌毒素吸附剂等措施得到控制或者减轻。作者将就对养猪业产生危害的几种主要的霉菌毒素的产生、危害及霉菌毒素的防治措施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0.
呼伦贝尔岭东南旱作丘陵区气候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三道沟镇商品粮生产基地主要粮食作物的光合、光温、气候、气候-土壤资源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热量条件是限制该地区粮食增产的主要非可控因素,如能改善热量条件,还有20%~30%的增产潜力;该地区的降水条件对玉米、大豆、马铃薯、水稻四种主要粮食作物的满足程度在80%左右,表明降水量及其季节分布是该镇粮食产量低的制约因素之一,存在的问题是水分利用率较低;土壤养分状况对马铃薯和水稻增产未表现明显的限制作用,而对玉米和大豆增产却是最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