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75篇
林业   45篇
农学   50篇
基础科学   44篇
  335篇
综合类   221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24篇
园艺   39篇
植物保护   86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荒漠河岸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在以塔里木河为中心的荒漠河岸林生态系统中,植物种类及生活型单一;动物种群不够丰富,荒漠环境下的微生物种群在河岸林风沙土中,细菌,放线菌及真菌数量分别占63.1%,26.8%和10.1%,在柽柳根际土壤中,细菌及放线菌分别占96.74%和3.26%,而胡杨根际土壤中则全部为真菌,生物种群的这种特点,决定了荒漠生态系统中生态过程的特殊性,生产用水及生态用水的矛盾长期得到解决,造成了天然植被衰退,土壤干旱,盐渍化,沙漠化发展,加之大风及沙尘暴频繁,生态环境脆弱特征明显,以胡杨为建群种的荒漠生态系统的组成群落十分多样,随着系统内的水文,土壤,植被,地形及气候条件的相应更替,群落的结构及组成也自然要随之变化,最终一种生态系统将为不同群落生态系统所替代,以水资源为中心,大力营造生态工程,优化系统结构,实午动态监测与管理,实现荒漠河岸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纽发展。  相似文献   
12.
棉蚜预测预报网络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测报的国家行业标准(GB/T15799.1995)及其测报调查的相关信息标准,利用分布式数据库SQL建立了棉蚜预测预报数据库,数据库主要包括早春木本寄主蚜虫调查、早春草本寄主蚜虫调查、苗期棉蚜消长情况调查、苗期棉蚜普查、伏期棉蚜系统调查、伏期棉蚜普查、棉田天敌系统调查、植保站信息和气象信息等12个数据表;利用Internet网络技术和网络开发软件,建立了浏览器/服务器应用程序结构体系,实现了棉蚜虫情数据维护、查询、统计、报表和打印等网络数据库管理和预测数据挖掘功能。棉蚜网络数据库的建立和浏览器/服务器应用程序结构体系的组建和实现,为棉蚜区域化预测预报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科学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新疆盐碱地种植耐盐小麦土壤盐分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疆干旱区有大量盐碱地 ,很大程度上限制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盐碱的利用改良和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的研究 ,面临巨大的挑战。盐碱地上种植耐盐小麦既有生产效益 ,又有改良土壤盐渍化作用。在传统灌溉管理下 ,当土壤原始盐分 2 .0 %时 ,在壤质土壤上种植耐盐小麦 1— 2年 0— 40cm土层盐分可降到 0 .8%。在粘壤土、壤土土质的土壤中 ,种植耐盐小麦 5年时 ,0— 1 0 0cm土层盐分可降到 0 .5 % ;种植 7年后 ,0— 1 0 0cm土层盐分降到 0 .2 %左右 ,且在以后种植条件下 ,土壤盐分趋于平衡状态 ,变化很小。种植耐盐小麦引起的盐分变化 ,灌溉水为主要作用 ,以至经多年种植 ,土壤表现为脱盐碱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1979年开始的新疆草地资源普查,是由原国家科委和原国家农委下达的全国农业资源调查与区划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约10年,形成了宝贵的图件、数据资料、调查报告和专著等调查成果。2017年原农业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草地资源清查。为切实开展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草地资源清查工作,结合兵团现状对上世纪80年代新疆草地普查的珍贵成果进行分析运用,对推动现阶段兵团草地资源清查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15年新疆伊犁河谷草地退化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俊杰  刘海军  崔东  陈晨 《草业科学》2018,35(3):508-520
以伊犁河谷为研究区,利用MODIS NDVI数据及像元二分模型,反演草地植被覆盖度,以草地植被覆盖度为评价标准,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及Getis-Ord Gi*冷/热点分析方法,对伊犁河谷2001-2015年草地退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受持续过度放牧及气候条件影响,2001-2015年伊犁河谷草地整体持续退化,15年内退化草地比例达46.18%,但退化以轻度为主;2)空间上退化草地的分布范围逐步向高海拔区域扩展,海拔1 500-3 000 m的中山和中高山区退化草地扩张最明显;3)草地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减缓了草地退化速度,草地退化与改善的空间差异逐渐明显,以退化为主的单一变化趋势有所改变;4)利用NDVI反演植被覆盖度对草地退化进行评价的方法存在对高植被覆盖区域草地退化敏感性相对较弱的缺陷。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地地上生物量以及羊体增重的影响,试验以阿尔泰山山地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布设围栏放牧试验设置4个放牧样地和1个对照样地,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地地上生物量以及羊体增重的影响。结果表明:阿尔泰山山地草原是以阿尔泰蓍(Achillea ledebouri)、石竹叶苔草(Carex caryophyllea)和瑞士羊茅(Festuca valesiaca)为优势种的高山草地;山地草原地上生物量较高,对照样地8月份地上生物量达到1 745.28 kg/hm2;放牧利用对草地地上生物量和羊体增重有较大影响,高强度放牧显著降低草地地上生物量和羊体增重效果;从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角度综合考虑地上生物量和羊体增重指标,放牧强度为4~6只/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近32年来新疆地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拟合的长时间序列数据监测新疆植被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近32年来,新疆植被总体呈现增加趋势,但存在明显的阶段变化和空间差异;植被生长季NDVI值西部和西北部高,东部和东南部低;1982-2013年间新疆植被改善面积大于退化面积,绿洲农田植被覆盖区改善明显、草原区退化严重;整个研究区域的植被重心从北向南移动,天山以北的植被重心呈现西南-东北方向移动,天山以南呈现近似东西方向的移动。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氮添加对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于2018年在中国科学院巴音布鲁克草原生态系统研究站,选择4个氮添加水平(对照,N0,0 kg·hm^-2·a^-1;低氮,N1,10 kg·hm^-2·a^-1;中氮,N3,30 kg·hm^-2·a^-1;高氮,N9,90 kg·hm^-2·a^-1),开展土壤酶活性对氮添加响应的研究,分析土壤酶活性对氮添加的响应特点,土壤酶化学计量比以及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氮添加在N3水平显著增加β-1,4葡萄糖苷酶(βG)、β-D-纤维二糖水解酶(CBH)和β-1,4木糖苷酶(βX)酶活性(P<0.05),N1和N3水平显著增加碱性磷酸酶(AKP)活性(P<0.05),N3水平显著降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P<0.05),氮添加对亮氨酸氨基肽酶(LAP)活性影响不显著,N3水平下显著增加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P<0.05)。相关分析表明,8种土壤酶活性均与土壤有机碳(SOC、NAG除外)和总磷(TP)显著相关,与土壤总氮(TN)不相关。研究区土壤酶活性C∶N∶P化学计量比为1∶1∶1.2,与全球生态系统的土壤酶活性C∶N∶P的比值1∶1∶1相偏离,表明该研究区土壤微生物生长受磷素限制。冗余分析(RDA)进一步揭示出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全磷含量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9.
艾比湖流域景观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艾比湖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Fragstats3.3的标准法和移动视窗法先后分析了流域景观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然后,针对流域本身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分别设置了两条样带,获得了景观指数沿两个样带方向的变化数据;最后,以高程、降水、气温、地温、人口和GDP为环境因子,以景观指数值为目标物种,利用去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方法研究了景观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艾比湖流域景观结构简单,景观类型所占比例较为均衡,斑块多以相邻大斑块拼接而成,破碎化程度低,荒漠作为基质在景观类型中占据着优势地位,景观指数变化较大的地区多处于两种不同景观类型之间的过渡地带,自然环境对景观结构的影响比社会环境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0.
老化湿度和老化时间对狗尾草种子活力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狗尾草种子为材料,研究了老化湿度和老化时间交互效应对其休眠特性种子活力指标的影响,为具休眠特性种子人工加速老化方法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实验设定4个老化湿度(50%、60%、70%、80%)和4个老化时间(3,7,11,15 d),共16个处理.活力指标包括累计萌发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结果表明:适当增加老化湿度和延长老化时间促进种子萌发,可有效解除狗尾草种子休眠.老化7d的种子发芽指数和幼苗活力指数均随老化湿度的增加呈显著性增加,其它处理间交互效应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老化处理对苗和根的生长总体上呈抑制作用,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