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12篇
林业   3篇
农学   81篇
基础科学   6篇
  63篇
综合类   127篇
农作物   410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198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稻田养虾是一种绿色、生态、高效的农业种养模式。为筛选出适合海盐地区不同稻虾种养模式种植的优质水稻品种,对不同水稻品种在稻虾种养模式下的产量及生育期表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稻虾连作模式适宜选用优质高产常规稻嘉67、嘉禾236等;稻虾套养模式则适宜选用生长旺盛的籼粳杂交稻嘉优中科13-1;繁养一体模式适宜选用熟期较早、产量稳定的常规稻南粳3908、天微香粳等。针对稻虾种养模式的特点,提出了适宜的水稻栽培方式、种植密度、肥水管理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水稻雄性不育突变体的研究,可以鉴定更多与育性或花粉发育相关的基因,有助于解析水稻雄性生殖发育的整个调控网络。【方法】常规种植条件下,突变体ms7 (male sterile 7)与对照种植于浙江富阳和海南陵水,比较它们的育性及主要农艺性状差异,利用混池关联分析和图位克隆方法进行目标基因定位。【结果】整个生育期,突变体ms7生长速率与野生型一致,成熟期的株高、分蘖数、叶数、叶大小、穗长和每穗颖花数等性状与野生型相比也没有显著差异,但ms7结实率为0,表现为完全雄性不育,花药瘦小且颜色发白,半薄切片显示绒毡层降解推迟,花粉镜检呈染败。遗传分析表明花粉败育受单个隐性基因控制,定位于第7染色体上BSA11与YD7045之间1.17 Mb的范围内。【结论】本研究为水稻雄性不育基因ms7的克隆和功能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最近十余年,是我国杂交稻优质化从修订审定指标引导到全面推进的重要时期,回顾这一时期我国优质杂交稻的选育与推广进程,对于完善和指导未来的水稻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试验材料与数据来自2009-2020年我国杂交水稻主要品种的推广面积统计汇总、品种审定试验结果及品种系谱资料。分析了各主要稻区优质杂交稻品种的推广应用总体情况,梳理了主要优质杂交稻品种利用的不育系、恢复系及各系列品种推广面积,还回顾了各稻区主栽品种更替历程。【结果】这一时期,我国优质杂交稻品种推广面积持续快速增长,各主要稻区品种优质率显著提升,但高档优质稻品种仍然缺乏。优质杂交稻品种的亲本来源比较单一,集中于15个骨干不育系和9个恢复系。此外,分析结果还显示我国各主要稻区主栽优质杂交稻品种总体上进行了1~2次大规模更替。【结论】过去12年来,得益于水稻科研育种技术创新驱动,我国杂交稻优质化育种进程明显加快,各稻区优质杂交水稻品种不断涌现,推广面积快速增加,生产主推优质品种比重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人工无融合生殖系统的建立为水稻杂种优势固定提供了途径。当前人工无融合生殖系统在产生克隆种子的同时会伴随大量的四倍体种子,有必要开发简易高效的分选克隆种子方法。【方法】通过不同温度、盐浓度处理春优84和MiMe(同时突变PAIR1、REC8OSD1获得的可将减数分裂转化成有丝分裂的材料)种子萌发的幼苗,观察它们形态学上的差异,确定最佳筛选条件。在最佳条件下,处理Fix材料(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同时突变PAIR1REC8OSD1MTL基因获得的可固定杂种优势的材料)种子萌发的幼苗,根据形态差异分选克隆种子。利用流式细胞术确定分选的效率。【结果】无融合生殖材料Fix产生4.4%的克隆种子和95.6%的四倍体材料;而MiMe材料的后代全是四倍体。利用滤网在23℃、28℃和32℃水温条件下萌发春优84和MiMe种子48 h,MiMe材料的初生根直径在3种温度处理下均显著大于春优84,以28 ℃处理最优。在28 ℃水温条件下,利用0%、0.05%、0.1%、0.2%和0.5% NaCl溶液培养春优84和MiMe种子7 d,MiMe材料的根长、苗长与春优84无显著性差异,但春优84材料第1片完全叶在0.1%盐浓度下严重萎缩坏死,而MiMe材料受盐害影响较小。以28 ℃水温条件下先处理Fix种子48 h,先通过初生根根直径差异进行初次筛选,再利用0.1% NaCl溶液培养7 d,观察第1片完全叶形态差异再次分选,最后挑选出来的单株利用流式细胞术验证,分选效率达61.1%。将获得的克隆植株和四倍体对照种植田间,至成熟期表现明显的植株形态差异。【结论】在水稻苗期,对无融合生殖材料Fix进行温度及盐处理后,通过初生根、叶片等形态上差异可达到初步分选克隆植株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目前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绝大多数为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自第1个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甬优6号在浙江省通过品种审定以来,利用粳型不育系与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配组,已选育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籼粳杂交稻,表现出超高产的产量潜力,在生产上广受欢迎。本文对我国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的发展历史、粳不籼恢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现状进行回顾与展望,以期为我国今后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和籼粳亚种间杂交稻培育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RNA干扰(RNAi)是一种强有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近年来,在作物品质改良和病虫害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在多种作物的营养富集、降低有害物质、提高次生代谢物、果实保鲜、病虫害控制等方面已成功应用于生产。应用RNAi技术改良植物营养品质和控制病虫害已成为植物营养安全的新策略。本文综述了近年来RNAi技术在植物品质改良和病虫害防治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潜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以中浙优1号和甬优9号为试验材料,在免耕机插条件下比较三种种植密度(20.83万/hm2、18.52万/hm2和15.87 万/hm2)对水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行距30cm固定,株距16~21cm范围内,通过缩小株距增加机插密度,可增产免耕机插水稻产量,增产幅度在中浙优1号在22.5%~27.3%,甬优9号在1.8%~18.4%;种植密度增加,也有利于增加高峰苗和有效穗数,提高成穗率和群体叶面积指数,基部透光率下降,从而提高光能利用,促进高产群体形成和后期干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18.
在农业生产中,腐植酸具有促进生长、提高肥效、增强抗逆性、改善品质及改良土壤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腐植酸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稻米品质以及土壤特性的影响,展望了腐植酸今后的应用研究,如与化肥适宜的配施比例、施用浓度等,以期为水稻优质、高产、稳产及高效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关于水稻穗芽的生理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重组自交系籼稻中-156/谷梅2号304份株系为材料,在田间条件下营造高温、高湿的小气候,以“穗穗芽率”及“粒穗芽率”为指标,筛选易发生穗芽与不易发生穗芽的极端材料,比较研究重组自交系亲本与各供试株系籽粒在穗芽发生期间的生理差异。结果表明,该重组自交系母本谷梅2号比父本中-156易穗芽,在正常成熟过程中籽粒内源GA1含量水平高于中-156,ABA含量水平低于中-156;谷梅2号籽粒淀粉酶活性也高于中-156。花后15 d至完熟的籽粒灌浆期如遇高温、高湿条件,谷梅2号及易穗芽的株系籽粒内源GA1随雨日渐增,增幅高于中-156及不易穗芽的株系,同时其淀粉酶活性回升,在正常成熟过程中花后15 d后籽粒中淀粉酶活性与日渐降,但其幅度远高于父本中-156及不易穗芽的株系,这种变化可能是易穗芽的亲本与株系对高温、高湿敏感诱发穗上发芽的主要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水稻强化栽培下不同氮肥管理对产量与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籼型单季超级杂交稻中浙优1号为材料,研究水稻强化栽培氮肥管理对产量与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强化栽培与常规栽培对照比较,增产达11.1%-15.2%,氮肥回收率比对照高5.3%~26.9%,农学利用率比对照高67.2%~92.2%,生理利用率比对照高6.0%~80.5%。因此,在水稻生产上应用水稻强化栽培可以提高氮肥的利用,降低氮肥在环境中积累及对环境造成污染。此外,本文对水稻强化栽培下氮肥管理的高产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