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71篇
林业   3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8篇
  217篇
综合类   18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三江平原现代农业区景观生态安全时空分异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作为与自然关系紧密的生态产业,现代农业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粮食安全保障的基础,其生态安全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该研究以位于中国三江平原现代农业区的国营友谊农场为研究区域,以1984年、1995年、2004年和2014年4期Landsat TM/OLI影像为主要数据来源,以景观格局安全指数和生态质量指数为变量构建现代农业区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对近30 a来研究区的景观生态安全时空分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变化明显,4个时期研究区的景观生态安全指数依次为0.65、0.57、0.55和0.60,整体呈现出先下降后回升的趋势;景观生态安全值的空间集聚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生态安全分布的热点和冷点面积比例持续降低,不显著区域的面积比例持续增加。研究结果一方面说明农业开发对景观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积极的土地整治对景观生态安全具有促进作用,为此,后续的土地整治工作应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2.
土壤有机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碳库,对全球温室效应及生态环境有重要的影响,是国内外碳循环的研究焦点.土壤有机碳库的研究在陆地碳循环机制和全球碳收支平衡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国内外对土壤有机碳库储量和研究方法的研究,并从气候、土壤性质等自然因素与土地利用/覆盖、农业管理等人为因素综述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因素,展望了土壤有机碳库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3.
在对安徽省农村居民点整治现状及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农村居民点整治的内涵及标准,阐述整治潜力测算方法并测算出不同规划期内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进行整治潜力等级划分,最后通过对各县(市、区)整治需求度进行测算并结合相关规划目标,得出全省农村居民点整治重点区域划分结果.  相似文献   
64.
我国土地整治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调研与比较分析法,整理了近年来土地整治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旨在为土地整治相关研究提供基础参考.研究发现,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景观生态建设、潜力评估、效益评价和3S高新技术应用等领域的研究,提出了土地整治的部分理论基础、技术方法、管理决策等,对土地整治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总体而言,土地整治具有向综合化、智能化、生态化和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将为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65.
农村宅基地用地类型划分与用地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制定出一套符合大多数农户生产、生活以及发展需要的宅基地标准,是当前开展新农村建设、土地增减挂钩和土地整治规划工作的迫切要求。该文首先在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采用K-Means Cluster聚类分析方法将170户被调查农户分成3类;其次,在农户类型划分的基础上,参照国家和省级各种技术规范,根据被调查农户的宅基地用途和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分析出各类型农村宅基地用地标准。通过聚类分析可将被调查农户分成务工型、半工半农型和务农型3种类型;并分析得出这3种类型农户的宅基地用地标准分别为42~45m2、48~50m2和52~55m2。该文尝试找到符合当地实际的农村宅基地用地标准,并为同类型地区城乡建设用地空间规模和空间布局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县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及预测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全面客观地评价和预测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对于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10年临汾市尧都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相关数据,从农业自然环境状况、农业生产投入和农业生态环境响应3个方面构建农业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了筛选,并采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临汾市尧都区未来农业生态环境状况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尧都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质量等级从2001年的"差"变为2015年的"优";尧都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空间差异明显,不同乡镇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发展方式、农业生态保护力度等因素不同,导致全区农业生态环境格局分布的差异性以及空间演化的异质性;农业生产投入子系统对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影响最大,表明了人类活动对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显著影响;针对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不同影响因素的作用力度,尧都区应该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以提高林地指数,根据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状况合理加大水资源开发力度,改善农田排水系统,逐步加大生物农药施用量的比重。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及预测研究能够有效地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演变趋势,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7.
土壤功能及其分类与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功能及其分类与评价相关研究,可以为农业、环保、国土资源等部门制定土壤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国际上对土壤功能有着不同的划分与评价方法,我国也正在进行探索性研究,本文对土壤功能分类与评价的研究背景与意义进行了阐述,分别整理了国内外土壤功能的概念与发展,归纳了土壤功能分类与评价的研究进展。不同学者根据其研究需要对土壤功能有不同划分,主要集中在作物生长、缓冲过滤、栖息地和基因库、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原材料生产、建设承载等几个方面;在已有土壤功能评价的研究中,有的学者在整体上对土壤的不同功能进行评价,有的则选择其中一到两个功能进行深入研究。最后,讨论了我国土壤功能分类与评价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8.
黄土丘陵沟壑区煤矿沉陷耕地复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索开发适宜黄土地貌和气候特点以及黄土丘陵采煤沉陷损伤规律的土地复垦模式,对于实现该区数量质量并重管理的耕地保护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基于开采设计、沉降观测参数和MSAS软件,预测山西兴县斜沟煤矿一采区沉陷损毁土地面积为16.54 km2,损毁土地类型以耕地和草地为主,其中轻度破坏耕地面积3.70 km2,中度破坏耕地面积2.41 km2,重度破坏耕地面积0.17 km2。结合黄土丘陵沟壑低潜水位区土地损毁特征和区域生态保育和国土整治目标,拟对轻度破坏的1.65 km2耕地采用裂缝充填和土地平整复垦措施,按照集中连片的原则对轻度、中度和重度破坏的4.63 km2耕地采用坡改梯的土地复垦工程措施进行复垦,实现增加耕地面积0.40 km2,每年减少水土流失4.94万t,提高了耕地质量等级。研究认为,结合企业复垦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按照集中连片的原则对采煤沉陷破坏的耕地采取坡改梯复垦是该区域损毁耕地复垦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69.
生物炭添加对矿区压实土壤水力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黄土高原大型露天煤矿开采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生物炭作为环境友好型土壤改良剂,在改善农田土壤质量中应用广泛,但在有关矿区压实土壤改良的研究中不够深入。为此,该研究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不同粒径的生物炭在不同添加量下对矿区排土场压实土壤水力特性的影响。试验采用4种粒径(>1~2、>0.25~1、0.10~0.25、<0.10 mm)与4种添加量(0、4、8、16 g/kg)的生物炭,设计5种压实条件(容重分别为1.3、1.4、1.5、1.6、1.7 g/cm3),并利用van Genuchten模型(VG模型)拟合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后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相关系数均在0.960以上,标准差均小于0.015,说明VG模型适用于拟合添加生物炭后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土壤孔隙分布明显改变,形成了大量大孔隙和中孔隙,土壤的持水能力提高。在低容重(1.3、1.4 g/cm3)条件下,生物炭粒径越大(0.25~2 mm)添加量越高(8、16 g/kg),土壤持水、保水效果越明显;在高容重(1.5、1.6、1.7 g/cm3)条件下,小粒径(<0.25 mm)和较低的生物炭添加量(4、8 g/kg)则表现出较好的持水能力。对于不同压实条件的排土场土壤,有针对性地施用生物炭,将有效提高土壤持水保水能力,提高土壤中植物的有效利用水分。  相似文献   
70.
数字制图是近年来土壤学的研究热点,而将数字制图与砂姜黑土研究相结合,目前国内研究甚少。选取河南省为研究区,获取该区的气候、母质和地形信息,以土壤—景观定量模型,定量获取砂姜黑土土类属性与主要成土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用该模型来预测土类分布并制图。在土类图的基础上,根据土属高程分布差异,进一步预测土属分布并制图。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土类数字制图尺度上与调查结果重合度可达到80%以上,并且可弥补调查缺失地方,同时间接证明砂姜黑土的成土母质为石灰性母质,其差异部分表明人为、地表径流因素对砂姜黑土土类的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土属数字制图尺度上,与调查结果面积数量和分布趋势大体一致,具体空间分布难于比较,有待于景观模型进一步细化,还需更详细的地形和气候资料,这些可为砂姜黑土数字制图的下一步研究和完善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