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0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概述了陕西线辣椒的发展历史,及其种质资源、育种目标、育种方法的研究进展;同时提出了对未来育种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线辣椒不同生育阶段根系分泌物的组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系分泌物是引起连作障碍的原因之一.为解决线辣椒栽培中连作障碍问题,以陕西关中地区线辣椒主栽品种陕椒2006为试材,采用水培收集、气质联用仪(GC-MS)检测,分析陕椒2006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根系分泌物的组成成分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线辣椒根系分泌物由多种有机化合物组成,在苗期水培30 d、苗期水培60 d以及开花期水培30 d的根系分泌物中分别检出相似度(或称匹配度)在70%以上的有机化合物21、27和31种,其中相对含量在0.20%以上的分别为21、24和29种.3个生育阶段的有机化合物可分为酸类、酚类、烃类、酯类、醇类、胺类、酮类和苯及其他杂环类8个类型,以酯类化合物所占比例最大,总相对含量分别为67.29%、56.07%和59.51%.3个阶段共有的物质13种,3个阶段独有的物质依次为3种、5种和12种.依据前人的研究结果和理论判断,该试验所检出的有机化合物中,17种具有化感作用,其中3个阶段共有的物质为9种,苗期30 d或60 d与开花期30 d共有的物质为3种,苗期60 d独有的物质为两种,开花期30 d独有的物质为3种.  相似文献   
3.
辣椒干储藏是干制辣椒生产、贸易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个环节。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针对辣椒干储藏进行了不少研究,但各自围绕不同的侧重点,尚未形成比较系统、实用的能够指导辣椒干储藏、储运的操作技术。在综合分析国内外辣椒干储藏及相关领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近年来对辣椒干储藏技术及其储藏期间品质变化的研究,提出了辣椒干储藏的若干技术要点,主要包括:辣椒干储藏的温度,辣椒干储藏期间的含水量,辣椒干储藏环境及包装物的选择,辣椒干储藏期间的害虫防治等。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17a生华山松混交林,树高、胸径和材积的总生长量均比同期纯林要大,树高、胸径的连年生长量下降趋势比纯林慢,材积连年生长量上升比纯林快.8a生华山松仅树高定期生长量比纯林大,胸径与材积定期生长量不及纯林.混交林的叶量、叶面积及单位重量的叶绿素含量均比纯林高.华山松营养根呈簇状疏散分布,无明显主根,根系分布浅而细根密集,根系总长度比纯林大20%以上,种间根系无互相排斥现象.  相似文献   
5.
对等密度107杨幼龄林进行一次性施肥灌溉措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一次性水肥措施对其幼林未郁闭前各龄期胸径生长量和郁闭度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秦岭云杉苗木培育试验和生产实践的总结,阐明了云杉天然母树的选择、种子采收储藏、催芽和苗木培育及苗木出圃等系列技术标准和方法,为推广和发展秦岭云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陕西利用生物学互助的原理,研究成功麦、辣、玉三作物按4~5:2:0.5的行数比梯阶套种模式,既构建成功复合群体良好生育环境,又增收粮食4900~5200kg/hm2,辣椒干750kg/hm2,节约防病虫投入900~1200元/hm2,同时提出高效节本套种的五项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辛家山林区云杉不同等级苗木造林保存率的调查与分析,阐明了大等级云杉苗木造林保存率高的原因,为进一步大面积推广云杉营造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有害生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在国内分布区域、传播途径、繁殖方式和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的简述和对其在陕西宝鸡市郊栽培形态表现的详实剖析,旨在为以后检疫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研究表明:胶东卫矛生长期主要集中在5~10月,在宝鸡能抵御低温和耐高温。茎上的不定根能扎入土崖里生长,将主干固定土崖上,借此向上攀援生长。它的这种生长特性,解决了多年来困扰北方地区陡坡土崖绿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