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2篇
  18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高寒矮嵩草草甸地面热源强度及与生物量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青藏高原海北高寒矮嵩草草甸地区,依据2002年涡度相关法观测的能量平衡各分量资料和6-10月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测定值,分析了高寒矮嵩草草甸近地表热量平衡、地面热源强度的变化特征,讨论了地面热源强度与植物生物量季节变化过程中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青藏高原海北高寒矮嵩草草甸地区,年内地面均为热源,热源强度季节变化明显,地面热源强度年平均为88.5 W/m2;地上生物量季节变化与热源强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地下生物量季节变化与热源强度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放牧对小嵩草草甸土壤酶活性及土壤环境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测了放牧对高寒小嵩草草甸土壤酶活性及土壤环境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随着放牧压力的增大,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土壤有机质、全氮、硝态氮、全磷、有效磷、土壤水分明显下降,而地下生物量、土壤容重、pH及根土比呈现增大趋势,不同放牧处理间植物群落特征及土壤理化特性显示出明显的差异(P0.05);②纤维素分解酶、多酚氧化酶、脲酶、蛋白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均随放牧压力增大而下降,只有过氧化氢酶以轻牧最高,各处理间上述土壤酶活性差异程度不同;③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水分含量、地下生物量、根土比、土壤有机质及氮、磷养分等明显下降,而土壤容重和pH逐渐增大,且不同层次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④除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外,其它土壤酶活性随土壤深度的加深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3.
黄河源区气候温暖化及其对植被生产力影响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分析黄河源区气温、降水变化的基础上,用Turc经验模式计算黄河源区的蒸散量,同时分析了近十几年来土壤湿度、植被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59—2005年,黄河源区年平均气温按0.0284℃/a的变率升高,降水变化态势平稳,但蒸散量增加趋势明显,上升倾向率达0.7315mm/a,气温上升趋势与年代增加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从1987年以来土壤湿度的监测结果分析得知,黄河源区下垫面蒸散量的加大使土壤向干暖化发展。这种气候因素的影响,导致近十几年来植被地上净初级生产力按9.506g/(m^2a)的倾向率下降。  相似文献   
4.

Purpose

Changes in bioactive soil C pools and their temperature sensitivities will dominate the fate of soil organic C in a warmer future, which is not well understood in highland ecosystem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in order to evaluate climate change, especially cooling effects, on soil labile organic C (LOC) pools in a Tibetan alpine meadow.

Materials and methods

A short-term reciprocal translocation experiment was implemented to stimulate climate warming (downward translocation) and cooling (upward translocation) using an elevation gradient on the Tibetan Plateau. Variations i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 (MBC), dissolved organic C (DOC) and LOC were analyzed.

Results and discussion

Over the range of soil temperature from 0.02 to 5.5 °C, warming averagely increased soil MBC, DOC and LOC by 15.3, 17.0 and 3.7 % while cooling decreased them by 11.0, 11.9 and 3.2 %, respectively. Moreover, warming generally increased the proportion of DOC in LOC but cooling had an opposite effect, while the response of the MBC proportion to DOC and LOC varied depending on vegetation type. Soil MBC, DOC and LOC pools we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soil temperature and showed a hump-shaped relationship with soil moisture with a threshold of about 30–35 %. Although soil DOC was more sensitive to warming (5.1 % °C?1) than to cooling (3.0 % °C?1), soil LOC showed a symmetrical response due to regulation by soil moisture.

Conclusions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limate change would not only change the size of soil LOC pools but also their quality. Therefore, cooling effects and regulation of soil moisture should be considered to evaluate the fate of soil organic C in Tibetan alpine meadows in a warmer future.
  相似文献   
5.
高寒草甸小气候考察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文章介绍了海北高寒草甸试验区的野外考察现场和考察情况,并对青海海北高寒草甸矮嵩草草甸试验区的小气候考察结果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高寒草甸地区具有明显高寒大陆性气候特征,日较差大,日照时间长,地表强度具明显的周期变化,太阳辐射强烈,全年总辐射量5.866~6.704×106KJ/m2,但较湿润,可为研究高寒草甸小气候特点、局地生态环境和指导生产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微量元素锌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锌作为动物必需微量元素,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做了大量研究。作者主要综述了锌在动物体中的代谢,动物生产中的作用及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草毡寒冻雏形土有机质补给、分解及大气CO2通量交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调查草毡寒冻雏形土生物量及土壤有机质,利用涡度相关技术观测该区域作用层与大气CO2通量。结果表明:地下90%生物量集中于0~10cm的表土层,年总净初级生产量约935.0g/m2;土壤有机质含量在6.401~7.060%之间;净CO2通量呈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 化规律;5月中 旬到9月底为CO2的净吸收(780gCO2/m2),其中以7月最高,净吸收量明显高于非生长季的,10月到翌年5月初CO2的净排放量(383gCO2/m2);全年固定碳高达397g/m2。  相似文献   
8.
青海小叶杨物候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以青海省4个农气观测站的小叶杨物候期及气候资料,分析了小叶杨物候期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小叶杨呈现出近10多年来树木绿叶期延长的趋势,但物候的早晚存在着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小叶杨物候对气温变化的反应比较敏感,上年9月至当年4月的平均气温升高1℃,小叶杨平均叶芽开放期提早5d,展叶普期提早4d,开花始期提早4d;上年9月至当年6月的平均气温升高1℃,平均种子成熟提早3d左右;上年9月至当年8月的平均气温升高1℃,平均叶全变色期约推迟4—5d,树木绿叶期延长12d;但小叶杨物候对降水的响应不明显,对日照时数变化的响应各地不一。  相似文献   
9.
基于国际冻原计划(ITEX)模拟增温效应对植物影响的研究方法,设置温度梯度,从物种个体水平研究了莎草科功能群植物生长特征与地表温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莎草科功能群除了黑褐苔草的高度与地表温度呈线性关系外,矮生嵩草与黑褐苔草的分蘖数、叶片数、高度与地表温度均呈二次函数形式变化,说明少量增温有利于该功能群植物的生长发育,但...  相似文献   
10.
环青海湖地区草地近地层气象要素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青海湖北岸海北牧业气象试验站2006年5月-12月观测的天然草地近地面层气象要素梯度资料,分析了该地区近地层温度、湿度和风速的日变化规律及其廓线特征。结果表明:青海湖北岸草地近地层0.3—10.0m高度范围内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都呈现出明显的以24h为周期的日变化规律;各层温度最高和最低时的位相随高度增加而滞后,相对湿度和风速最大与最小时的位相随高度增加而提前;14时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20时的温度随高度增加先增后降,温度廓线在4.0m高度存在一拐点,随后逐渐进入逆温状态,至8时逆温程度达到最大;不论白天还是夜间,相对湿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风速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