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盆栽灵武长枣为试验材料,利用保鲜冷库在2℃条件下对盆栽灵武长枣进行冷藏,强制其休眠,将经过20~65 d共10个冷藏时间处理的盆栽灵武长枣移至日光温室升温催芽,通过分析不同冷藏时段下盆栽灵武长枣的萌芽率,确定其需冷量.研究结果显示,在0~7.2℃范围内,随着冷藏时间增加,盆栽灵武长枣的萌芽率也在增加,萌芽率与冷藏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不同湿度条件下富士系苹果花过冷却点的分布频率,为苹果霜冻监测和预测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种植最广泛的富士系苹果为研究对象,使用人工霜冻试验箱控制温湿度,模拟霜冻降温过程,设置高、中、低3个湿度范围,对富士系苹果花蕾和花朵子房过冷却点进行监测,研究环境相对湿度对富士系苹果花器官过冷却点的影响。【结果】富士系苹果花蕾和花朵子房过冷却点在-6.4^-1.9 ℃,50%的过冷却点集中在-4.4^-3.5 ℃,80%的过冷却点集中在-4.4^-2.5 ℃,平均过冷却点为-3.7 ℃。苹果花蕾和花朵子房的累积冻害率达到30%(轻度)的温度为-3.2 ℃,累积冻害率达到50%(中度)的温度为-3.6 ℃,累积冻害率达到80%(重度)的温度为-4.2 ℃。花蕾过冷却点的变异大于花朵子房过冷却点,不同湿度处理下花蕾和花朵子房过冷却点差异显著。中湿(相对湿度50%~70%)条件下,过冷却点最高,抗寒性最差,而低湿(相对湿度50%以下)和高湿(相对湿度大于70%)处理均可降低植株的过冷却点。【结论】-4.4^-2.5 ℃是富士系苹果花组织开始出现损伤的主要温度范围。干燥和高湿的环境均可降低富士系苹果花蕾和花朵的过冷却点,尤其是干燥的环境可降低苹果花蕾的过冷却点0.6 ℃,可降低苹果花朵子房的过冷却点0.4 ℃,提高苹果花蕾及花朵子房抗寒性。  相似文献   
3.
贺兰山东麓‘赤霞珠’品质形成气象条件与评级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葡萄品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葡萄酒品质,其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在正常管理和农业技术水平下,衡量葡萄生长气象条件是否适宜品质形成的方法称为酿酒葡萄品质气象评价技术。研究酿酒葡萄品质形成的气象评级技术和气象指标,可为葡萄酒商业评级、年份酒鉴定和窖藏提供气候参考依据。利用贺兰山东麓2003—2011年多点采样化验的101份‘赤霞珠’总糖、总酸、糖酸比、pH和单宁资料,选取其中的51份进行相关普查,确定了有生物学意义的显著气象因子,以各因子的决定系数分别建立了5项品质指标的权重模型,通过单项品质指标对综合品质的贡献构建了综合品质气象评价模型。参照前人对葡萄酒品质、酿酒葡萄品质的研究和葡萄酒和葡萄品质标准,根据酿造葡萄酒所需的总糖、总酸、糖酸比、pH和单宁,确定‘赤霞珠’各项品质指标的阈值,利用模型反推出与葡萄酒品质相对应的气象因子阈值和‘赤霞珠’品质气象分类标准。回代检验显示5项品质指标均通过了0.001的R检验和F检验,与实测值接近且变化趋势一致。总糖、总酸、糖酸比和单宁的模拟效果较好,R≥0.59且RMSE较小,但pH误差相对较大。用50份未参与建模的样本估算了‘赤霞珠’品质等级。总糖、总酸与实测接近;个别样本的糖酸比、单宁误差相对较大,但变化趋势与实测一致;样本pH均在适宜范围内且较稳定。从综合评分和等级来看,28个样本与实况等级相同,18个样本误差在1级内,仅4个样本相差2级,准确反映出原料的质量。‘赤霞珠’品质气象评价指标和模型为评价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品质提供了一套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引起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厄尔尼诺现象,通过大气环流的异常影响东亚季风系统,对宁夏气温、降水等农作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影响。为了解厄尔尼诺对宁夏中南部山区气候要素的变化及对产量的影响程度,本文采用动态距平分析法,分析了宁夏干旱山区1961年以来厄尔尼诺发生当年和次年气候要素、农业气候资源及小麦、玉米和马铃薯的产量变化。结果表明,厄尔尼诺造成宁夏暖冬,有利于设施农业生产。厄尔尼诺使冬、春季气温偏高,但夏季气温明显偏低,作物生长季积温减少,高海拔地区热量强度更加不足,影响玉米成熟。厄尔尼诺发生次年,中部干旱带春季降水偏多,有利于保障春播和作物苗期生长,但夏、秋季降水偏少,容易出现干旱,不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南部山区春季、秋季降水偏多,有利于作物播种和苗期生长,但夏季降水偏少,特别是作物开花、灌浆初期降水偏少,不利于玉米、马铃薯生长。玉米灌浆中后期、马龄薯成熟期降水偏多,容易引起马铃薯晚疫病。厄尔尼诺发生当年小麦、玉米和马铃薯减产;厄尔尼诺发生次年,山区冬小麦、玉米和马铃薯平均增产幅度分别为8.9%、7.8%和8.4%,均为显著增产。  相似文献   
5.
6.
2019/2020年和2020/2021年冬季于贺兰山东麓葡萄园开展不同埋土防寒层厚度试验,结合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监测结果,研究越冬期葡萄园埋土防寒层覆盖下根区土壤温度变化规律,明确不同埋土防寒层厚度对根区土壤温度和葡萄越冬冻害的影响,为葡萄越冬冻害监测、评估及葡萄园冬季埋土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酿酒葡萄越冬期(12月−翌年2月)土壤温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土壤温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波动随深度增加而缩小,埋土防寒层的覆盖,进一步减少了土壤温度的波动。(2)土壤温度随着埋土防寒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加,与不埋土处理(H0)相比,埋土防寒层厚度60cm(H60)处理, 20cm日最低土壤温度冬季可提高0.2~2.7℃,冬季平均可提高1.1℃;40cm土壤温度冬季可提高0.1~1.3℃,冬季平均可提高0.6℃。(3)0cm、20cm、40cm土壤温度日较差随着埋土防寒层厚度增加而减小,且极值出现时间依次滞后,60cm土壤温度几乎恒定。(4)20cm土壤温度,根干(C0)处显著高于距根干50cm(C50)、距根干100cm( C100)和距根干150cm(C150)(P<0.05),距离根干越远土壤温度越低。土壤温度最低日,埋土防寒层厚度30cm、40cm、50cm三个处理根干(C0)处20cm土层温度较C50、C100和C150分别提高1.7~2.2℃、1.7~3.3℃、2.4~3.4℃。可见,根系受冻风险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增加埋土防寒层厚度可提高土壤温度,减少土壤温度的波动,最低温度出现的时间随着埋土防寒层厚度增加而出现滞后。越冬冻害发生程度随埋土厚度增加而减少,其中副根受冻率高于主根。  相似文献   
7.
酿酒葡萄越冬防冻技术对葡萄的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有决定性关系,冬季冻害严重的年份直接影响种植户的经济收入和葡萄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通过查阅葡萄越冬防冻技术相关文献,从覆土、其他材料混合覆土、其他材料覆盖、免下架,以及选择砧木嫁接、抗冻品种、架式、栽植方式、园间管理措施等栽培技术方面归纳分析了多种葡萄防冻技术。分析结果表明,要抵制冬季低温对葡萄产生不利影响,首先需要栽植抗寒砧木品种的嫁接苗,解决冻害的首要根本隐患。其次是越冬防寒措施,在西北和东北地区,聚氯乙烯膜等材料混合覆土方式或玻璃棉保温被等覆盖方式的综合效益均优于埋土;华北及以南部分地区可种植北枚、北红免下架越冬。聚苯乙烯等材料既可起到良好的御寒效果,又能用于霜冻救急,并且属废物利用,具有很好的环保效果,可能成为今后酿酒葡萄越冬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宁夏皮燕麦种植气候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发挥气象为农服务作用,科学规划宁夏皮燕麦产业发展。利用宁夏中南部地区2017—2018年皮燕麦产量和气象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方法确定宁夏皮燕麦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再根据宁夏23个地面气象站1981—2010年气候资料和地理信息数据模拟区划指标空间分布。综合各指标权重,通过栅格运算获得宁夏皮燕麦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图。结果表明:宁夏皮燕麦种植气候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宁夏南部冷凉山区,次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宁夏中部干旱少雨地带,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宁夏中北部黄河平原。本研究结果为合理规划宁夏皮燕麦产业布局,新品种引种和推广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枸杞作为柴达木地区特色经济作物之一,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开展枸杞种植区识别与提取,有利于政府和农业部门开展市场调控和作物精细化管理。以柴达木典型枸杞种植区诺木洪农场为例,利用随机森林、Softmax、支持向量机、BP神经网络和最大似然5种分类器开展农场内不同生长年限枸杞种植区精细化提取,并对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采用随机森林的分类效果最佳,其总体分类精度达到93.8%,Kappa 0.93,采用Softmax、支持向量机和BP神经网络方法也均获得了较高的分类精度,其总体分类精度均达到了86.6%~87.6%,Kappa系数达到0.84~0.86,而最大似然法分类效果最差,其总体分类精度仅为76.9%,Kappa系数为0.73。通过实验利用国产高分辨率卫星结合较优的分类器能够实现包括枸杞等小宗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区域和种植结构的精细化识别和监测。  相似文献   
10.
贺兰山东麓地区受季风和大陆性气候影响,冬季寒冷干燥,低温持续时间长,酿酒葡萄越冬冻害频繁发生,严重制约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文中对贺兰山东麓产区主栽的4个酿酒葡萄品种枝条进行抗寒性鉴定,旨在对酿酒葡萄抗寒育种、优良品种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文中以‘北红’‘威代尔’‘西拉’‘赤霞珠’一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以4℃下保存的样本为对照,模拟自然冷冻降温过程,设置-10℃、-15℃、-20℃、-25℃、-30℃五个低温处理梯度,对各处理中枝条的保护酶活性、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枝条萌芽率以及相对电导率、LT50进行测定及计算,运用相关性分析与隶属函数法对不同品种酿酒葡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北红’‘威代尔’‘赤霞珠’‘西拉’4种酿酒葡萄枝条半致死温度分别为-29.57℃、-27.26℃、-23.99℃、-14.10℃。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相对电导率、CAT活性、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抗寒性呈负相关关系,枝条萌芽率、SOD、POD活性与抗寒性呈正相关关系。恢复生长法、LT50可作为判断酿酒葡萄枝条抗寒性强弱的单项指标。4种酿酒葡萄枝条抗寒性强弱顺序为‘北红’‘威代尔’‘赤霞珠’‘西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