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9篇
  17篇
综合类   20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南缘降水脉冲量级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干旱区降水脉冲发生规律的分析,将为理解荒漠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提供新的视野。选择准噶尔盆地南缘的温泉、精河、乌苏、蔡家湖、奇台和巴里坤6个气象站近50多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不同量级降水脉冲对年总降水频次和降水量的贡献以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降水脉冲(≤5 mm)占到全年总降水频次87.5%,而大降水脉冲(>10 mm)只占到了4.3%。然而,小降水脉冲对年降水量的贡献为47.5%,大降水脉冲却贡献26.6%。近50多年来,准噶尔盆地南缘的年降水量有显著增加,但是,年降水频次的变化却不显著。这可以归结为小脉冲呈下降趋势,而大脉冲则显著增加。总之,近50多年来,准噶尔盆地南缘的降水脉冲在放大。  相似文献   
2.
典型荒漠植物凋落物分解及养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解网袋法,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粗柄独尾草(Eremurus inderiensis)、尖喙牻牛儿苗(Erodium oxyrrhynchum)和沙漠绢蒿(Seriphidium santolinum)3种荒漠植物叶、茎和根的分解、养分释放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片、茎、根系的质量损失过程均符合指数衰减模型。经过364 d的分解,粗柄独尾草叶、粗柄独尾草根、尖喙牻牛儿苗叶、尖喙牻牛儿苗茎、尖喙牻牛儿苗根、沙漠绢蒿茎、沙漠绢蒿根的失重率分别为41.96%、81.94%、42.18%、29.32%、47.02%、20.66%和20.71%;3种植物根、茎、叶的分解速率存在显著差异,分解速率依次为:粗柄独尾草根>叶;尖喙牻牛儿苗根>叶>茎;沙漠绢蒿根>茎。在整个分解过程中,N和P含量总的趋势表现为释放,叶、根凋落物质量损失与初始N、P含量显著负相关,非生物因素对其分解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不同覆盖物对果树越冬的保温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于2006~2007年冬季,采用不同覆盖材料,进行了黑塑料布、双膜彩条布、单膜彩条布和紧贴式双层塑料布覆盖下的最低温度和温差的逐日观测,以减轻果树越冬掩埋的劳动强度。结果表明:最低气温平均值是黑塑料布-5.9℃,双膜彩条布-7.3℃,单膜彩条布-9.3℃,紧贴式双层-6.6℃,裸露的气温-17.9℃。温差平均值是黑塑料布-2.8℃,双膜彩条布-2.6℃,单膜彩条布-4.8℃,紧贴式双层-3.7℃,裸露的气温-10.0℃。试验表明,黑塑料布的保温效果好,温差也小。单膜彩条布的保温效果最差,温差也最大,有转暖乍冷的不良影响。紧贴式双层塑料布的保温效果因为与单层黑塑料布相同,并且多浪费一层覆盖材料和多费工时而被否定。  相似文献   
4.
勾兑白酒的质量与食用酒精的质量息息相关,简述了食用酒精质量对勾兑白酒口感的重要性,食用酒精对提高勾兑白酒质量的作用,以及生产工艺中挥发性杂质的组成及来源,阐述了如何在生产工艺环节中控制挥发性杂质含量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
选取273头荷斯坦奶牛,在人工输精后的28d和75d分别采用牛妊娠相关糖蛋白(PAG)ELISA和直肠检查的方法进行妊娠诊断,比较PAG ELISA和直肠检查法的结果,旨在评价PAG ELISA对配种28d的奶牛进行早期妊娠诊断的准确性。结果表明,PAG ELISA法妊娠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100%、75.5%、86.5%、100%和90.5%,与75d直肠检查结果相同,可用于母牛的早期妊娠诊断。妊娠诊断对于母牛保胎、分群管理及提高繁殖效率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节水灌溉条件下干旱内陆区不同景观单元土壤水盐动态规律及水盐通量变化特征,以新疆三工河流域绿洲-荒漠过渡带典型景观格局农田-防护林-荒漠为研究对象,利用2018年4月—9月连续定位观测数据资料,分析各景观单元作物生育期(4月1日—6月28日)和非生育期(6月29日—9月15日)土壤水盐动态规律及其变异性、土壤水盐通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构建农田-防护林-荒漠复合系统BP神经网络土壤水盐耦合模型,并对所建模型参数敏感性及应用可行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各景观单元作物生育期和非生育期土壤含水率、电导率均具有较明显的垂直分层、水平递变和季节波动特征;按变异性可划分为3个典型土层:活跃层(0~40 cm)、次活跃层(40~140 cm)和相对稳定层(140cm);距防护林越近,农田土壤含水率和电导率分别呈降低和升高趋势,荒漠均呈升高趋势;单次降水和灌溉事件后各景观单元各典型土层土壤含水率和电导率随时间分别均呈负指数函数和三次函数变化趋势。土壤控制体(单位面积深140 cm土柱)内,生育期农田和防护林均为向下水分通量,非生育期均为向上水分通量,荒漠两时期均为向下水分通量;农田和防护林土壤贮水量与土壤积盐量随地下水位下降、蒸散发量增大均呈递减趋势;荒漠土壤水盐通量对各因素及其交互效应响应较微弱;生育期最后1次充分灌溉的淋洗作用可使该系统土壤积盐量趋于平衡状态。拓扑结构为32-36-6的BP神经网络土壤水盐耦合模型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灌溉和地下水位是影响该系统土壤水盐动态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可为节水灌溉条件下绿洲-荒漠共生系统寻求生产和生态之间的平衡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ginsenoside RH2 (GS-RH2) on neovascularization of rats with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 and its potential mechanisms. METHODS: SPF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ham operation (sham) group, MCAO model (MCAO) group and GS-RH2 group, with 18 rats in each group. After surgery, the general condition and neurological function score of the rats were assessed. At the 1st day, 3rd day and 7th day after intervention, the microvessel density (MVD), the content of malondialdehyde (MDA) and the activity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nd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 were examined.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 1 (Keap1), 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 (Nrf2) and heme oxygenase-1 (HO-1) was determined by Western blot. RESULTS: Compared with sham group, the rats in MCAO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 neurobehavioral obstacles and ischemic brain infarction with higher neurological function score, while treatment with GS-RH2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ehavioral impairment and reduced the infarction volume with lower neurological function score. The MVD score in GS-RH2 group was increased as the animal survival time prolonged, while the MVD score in MCAO group was decreased. After intervention for 7 d, the MVD score in GS-RH2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MCAO group (P<0.05). Compared with sham group, the content of MDA was increased and the activities of SOD and GSH-Px were decreased in MCAO group at each time point. After intervention for 7 d, the MDA content was decreased and the SOD and GSH-Px activities were increased in GS-RH2 group compared with MCAO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for 7 d,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Nrf2 and HO-1 was increased, while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Keap1 was decreased in GS-RH2 group compared with MCAO group(P<0.05). CONCLUSION: Ginsenoside RH2 promotes neovascularization of MCAO model rats. The mechanism may be related to the activation of Keap1/Nrf2 signaling pathway, promotion of the 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y and inhibition of oxidative stress.  相似文献   
8.
为消除葡萄东西行向种植双膜覆盖越冬膜上雪被不足的顾虑,2014—2015年冬季在新疆阜康进行了东西向、南北向膜下和土埋的温度逐日观测。结果表明,寒冷期最低温度东西向较高。整个冬季东西向有大于土埋的补偿温度,而南北向是低于土埋的亏缺温度。在-25.6℃的最低气温日,东西向是-3.0℃、南北向-5.4℃、土埋-4.6℃。经推算,在-37℃极端最低气温时,分别是-9.6℃、-13.6℃、-10.4℃。两种行向都经得住极端最低气温和长期低温的酷寒,东西向好于南北向。最高温度、平均温度也是东西向较高,温差则反之。10℃萌发生长的日期东西向比土埋提前37天,南北向提前35天。东西向还较南北向高产优质,生长旺盛。东西向因为优越的光照条件,可不再担忧雪被不足的问题。若采用篱架式南北向栽培,双膜越冬也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9.
植物叶圈和根际是两个独特、复杂的生态系统,含有丰富的微生物种类,在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物抗病性、抗逆性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近几十年内的研究中,根际一直是微生物学家和植物学家研究和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根际微生物促进植物生长和增强植物抗病性的效果和机理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相对而言,对于叶圈微生物的研究远远滞后于对根际微生物的研究。叶圈微生物最初主要是对植物致病微生物进行研究,但是由于技术条件(主要是采用传统可培养方法进行研究)的限制,叶圈微生物研究进展缓慢。2000年以后,随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叶圈微生物研究进入了快速发展段。研究发现,叶圈微生物中只有少数致病,而大多数能够为植物提供养分、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病性和抗逆性,在植物群落组成和生态功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介绍叶圈定义的提出及发展过程,阐述了叶圈微生物在研究方法、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叶圈微生物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2018年5月在新疆阜康发现弓形钳叶甲 Labidostomis arcuata Pic成虫高密度发生, 严重为害棉花、向日葵幼苗。本文介绍了此次弓形钳叶甲的发生为害情况, 并分析了其可能成因。这是该虫在我国为害农作物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