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1.
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了绿荣追施宝对水稻品种305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北京昌平沙河松来堡试验基地喷施绿荣追施宝与清水对照和常规施肥相比,增产均显著,穗粒数分别平均增加5,6粒,千粒质量分别平均增加0.5,0.6 g,分别增产915,1 095 kg/hm2,增产率分别为15.6%和19.3%。海淀上庄长乐基地,喷施绿荣追施宝与清水对照和常规施肥相比,增产均达显著水平,穗粒数分别平均增加8,9粒,千粒质量分别平均增加0.5,0.7 g,分别增产1 110,1 260 kg/hm2,增产率分别为12.6%和16.7%。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氨基寡糖素5%水剂对桃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治效果和增产作用,特进行了相关试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桃树上喷施氨基寡糖素5%水剂后,对桃树主要病害桃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效可达63%以上,与单独使用常规化学药剂防效基本相等,具有防病、抗病、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护环境的效果;同时可提高果实外观品质,增产率在7%左右。可在桃树生产中大面积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3.
万荣县气象局1964-2008年0~100 cm各旬旱地麦田土壤湿度资料分析表明,小麦生育期的耕作层土壤相对湿度有下降趋势,特别是拔节抽穗期土壤相对湿度下降4.9% ·10a-1,作物旱情指标Kd和作物水分亏缺率G也显示拔节抽穗期干旱化明显.另外,冬前和越冬期分蘖数增大.土壤干旱的综合原因是降水量(特别是夏季)减少、冬前和越冬期作物系数增大和四月日照不显著增多引起的参考作物蒸散增加.拔节抽穗期有明显的干旱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黄土高原旱地冬小麦田长期产量及水文变化,以山西省万荣县连作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冬小麦产量1951—2020年变化趋势及气候年际波动对产量的影响,同时利用Hydrus-1D模型和标定的模型参数模拟了1965—2020年田间水量平衡要素各分量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试验地冬小麦产量多年平均增产率是31.9 kg/(hm2·a),年际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达到±22.4%,其中影响最为显著的气象要素是生育期平均相对湿度和全年降水量;标定期和验证期Hydrus-1D模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65~0.68,0.57~0.65;近56 a冬小麦平均蒸腾量为(176±29) mm,土壤蒸发量为(296±28) mm占降水量的60%~80%,渗漏量一般小于40 mm,土壤含水量变化为(-2±45) mm。综上,研究地70 a冬小麦产量呈上升趋势,且受年际气候变化的影响其产量波动较大。Hydrus-1D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晋南旱塬冬小麦田的水文变化情况,多年来研究地冬小麦田土壤含水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运城市粮食产量综合预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秀苗  张高斌  褚红瑞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583-5586,5641
基手运城市13个台站1971~2010年间的冬小麦和秋粮单产、作物生长期间的气温、降水和日照等地面资料以及海温、高度场资料.运用滑动平均、调和权重、逐步回归等方法分析了气象条件与冬小麦和秋粮单产的相关关系,分别建立了冬小麦、秋粮产量各种预报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冬小麦、秋粮产量综合预报模型,其拟合效果和试报效果甚佳,可投入业务应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万荣县柿树蚧壳虫的发生规律及为害特点,综合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提出柿树蚧壳虫防治应在柿树休眠期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柿树生长期以药剂防治为重点的综合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7.
PEG-6000引发对老化大豆种子膜透性及保护性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大豆品种黑珍珠、晋豆19和晋大74种子为试材,在高温((48±1)℃)、高湿(100%相对湿度)、密闭条件下对种子进行老化处理,再分别用10%,20%和30%的PEG-6000进行引发,然后测定各处理种子的膜透性及保护酶活性。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3个大豆品种种子浸泡24 h时的相对电导率均呈先下降后上升随后又下降上升的趋势;种子MDA含量逐渐上升;种子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缓慢下降后缓慢升高再快速下降的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先缓慢升高后快速下降的趋势。3个品种种子用不同浓度PEG-6000引发后,种子膜透性和MDA含量相对降低,保护酶活性提高,增强了种子抗性;尤其用20%和30%的PEG-6000引发后,当老化程度不是很严重时,可有效提高大豆种子的抗老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嗅觉仪、GC/MS等测定技术,研究日本龟蜡蚧危害后,柿树和枣树对2种捕食性天敌昆虫中华草蛉和异色瓢虫的招引作用.结果表明:在日本龟蜡蚧1个年生活周期中的5-6月份和7-8月份2个阶段受害枝叶对天敌没有显著的招引作用,但在9-10月受害枝叶具有较强烈的招引作用并呈现出昼夜节律性;1:00-3:00和13:00-15:00 2个时段,2种寄主树木受害与未受害的枝叶招引效应之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而在7:00-9:00和19:00-21:00 2时段内并没有表现出招引作用.同时受害枝叶对天敌的招引作用还表现为虫害诱导后树体挥发物和蚧虫的虫体挥发物的协同作用,但受害枝叶的招引力强于蚧虫虫体.与未受害相比,受害柿树挥发物中有6种物质含量明显增加,并新增加了11种组分,包括3种萜类、3种芳香类、3种烃类和2种醇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万荣县冬小麦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直线滑动平均法为主要方法,从1951—2011年万荣县冬小麦产量中分离出气象产量和趋势产量,趋势产量表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增长迅速,但进入21世纪后产量徘徊不前。分析了气象产量与1957—2011年的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的月资料和旬资料的线性相关性,并结合1981—2011年的冬小麦发育期平均值,找出相关性明显的关键气象要素,利用逐步线性回归法建立气象产量预报方程。结果表明,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有上年9—11月、2月中下旬和上年11月上旬的降水量和上年11月下旬的日照时数。并对2012年产量进行了预报。这些可为精确估产,合理安排灌溉、小麦生育期评价以及人工增雨服务小麦生产提供可靠技术依据,特别是抓住关键期进行人工增雨将会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