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降雨侵蚀力反映了降雨对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研究其时空变化特征对流域土壤侵蚀监测、评估、预报和治理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珠江流域43个气象站1960-2012年逐日降雨资料计算各站点降雨侵蚀力,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方法,小波分析和Kriging插值等方法对流域降雨侵蚀力进行了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珠江流域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值的分布范围为1 858.0~14 656.6 MJ·mm/(hm2·h),平均值为7 177.1 MJ·mm/(hm2·h),与多年平均降雨量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0.952,P0.01),空间分布规律与多年平均降雨基本一致,即总体上均呈从东到西逐渐递减的规律,被统计站点的降雨侵蚀力随着经度增加而增加,但随纬度增加而减少;流域年、季节、汛期和非汛期降雨侵蚀力变化趋势均不显著,均没有发生显著的突变,其中春、秋两季降雨侵蚀力呈下降趋势,其余时间段呈上升趋势;珠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年降雨侵蚀力呈上升的趋势,其中韶关站点上升显著,沾益站、风山站、河池站、百色站、柳州站、融安站和桂林站的冬季降雨侵蚀力同样上升显著,这些地区面临的水土保持压力较大;流域年均降雨侵蚀力变化主周期为3.8 a,且存在2.0~7.0 a的振荡周期。研究结果可为珠江流域的水土保持、农业和生态保护,灾害控制等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断面形态的演变特征,给上游来水来沙、人类活动影响的分析提供检验,也为下游水文地貌的演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珠江三角州网河区三水站和马口站资料,通过提取反映河道断面侵蚀形态的指标,采用模拟退火算法优化的投影寻踪模型,综合解析河道断面侵蚀形态的演变特征。[结果]由于三水站2009年的虚实比远大于其他年份的虚实比,2009年三水站断面侵蚀形态异于其他年份外,其他年份侵蚀形态的变化较为缓和;对于马口站而言,尽管该断面的侵蚀形态变化较多,但综合5项反映河道断面侵蚀形态指标来看,该断面形态的变化类型总体上可以划分成2种侵蚀类别。[结论]总体上,21世纪初马口和三水站断面比20世纪90年代过水断面增大,断面的过水能力有加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超细纤维”渗灌是一种通过纤维毛细作用,将水分从超细纤维毛细芯传递到植物根部土壤的节水灌溉方式。试验在宁夏永宁县玉泉营农场的摩尔多瓦(Vitis vinifera L.cv. Moldova)葡萄园中进行,灌溉方式分为环状超细纤维表面渗灌(A*0)、埋深10 cm的环状超细纤维渗灌(A*10)和常规沟灌(CK),每株单次灌水量为30 L,灌水周期为1个月。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灌水量下,A*10和A*0的土壤含水量变化较CK更稳定,叶水势总体上高于CK,说明“超细纤维”渗灌能够维持较为稳定的水分状态,延缓了葡萄所遭受的水分胁迫。A*10和A*0的副梢生长量比CK分别提高了92%和57%;A*10的粒重比CK提高了8.1%,且A*10的产量比CK提高46.8%,说明“超细纤维”渗灌对葡萄的生长起到了促进作用。A*0和A*10的果粒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水平与CK差异不大。成熟期A*0和A*10的果粒脯氨酸含量低于CK,是由于“超细纤维”渗灌能够缓解葡萄所受到的水分胁迫;A*0和A*10的花色苷含量高于CK,分别比CK提高了5.2%和14.3%,表明A*10供水均匀连续,有利于花色苷的累积。收获时,A*0和A*10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CK,其中A*10比CK高29%。,说明“超细纤维”渗灌有助于葡萄可溶性蛋白的合成。因此,“超细纤维”渗灌不仅比沟灌水分利用效率高,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葡萄品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