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2篇
综合类   7篇
植物保护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向用户的西部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足用户信息需求是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的重要任务.西部地区图书馆资源相对不足,因此应该通过当地政府机构的组织领导,联合农业、科技、教育等公共信息服务部门以及地方和高等院校图书馆,整合信息资源,共同构建区域性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信息需求,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 的中国2000年水足迹省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目前对于水足迹测评的常用方法,并简要介绍了虚拟水的核算原则。通过对2000年中国各省人均水足迹与人均用水量的比较,借助于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各省区人均水足迹进行了系统聚类,在GIS软件的支持下,将中国31个省区的人均水足迹划分为5类,其中人均水足迹在480 m3/a以下的仅有广西,480~550 m3/a的有四川、贵州、江西、浙江,700~850 m3/a的有新疆、甘肃、宁夏、山西、北京、上海、天津、黑龙江、辽宁,850~950m3/a的有内蒙古和青海,其余省份介于550~700 m3/a,制作了中国2000年各省人均水足迹空间分布图。  相似文献   
3.
构建了符合科学发展观的PSEE系统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宁夏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空间差异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宁夏PSEE系统科学发展水平偏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空间差异比较大,总体表现为北部平原区好于南部山区的空间分异特点。作者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复合式人力资源开发、加大对宁南山区的扶贫力度、建立现代生态农业体系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特殊地理环境的影响下,汉中农业的发展应该以龙头企业带动型,即公司加农户,或公司加协会加农户的生产模式达到农业的机械化经营和专门化管理,实现农业产业化。从而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连接,提高农村总体利益,增加农民收入,使汉中从传统农业向商品农业迈进。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可持续发展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 提出了生态压力指数、生态占用指数和生态经济协调指数3 个概念, 并构建了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江西省1990~2007 年的生态安全、消费水平、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定量研究, 结果表明: 江西省的生态压力指数从1990 年的1.56 增高到2007 年的1.96, 17 年间生态压力指数提高25.64%, 生态环境始终处于很不安全状态(2 级); 生态占用指数从1990 年的0.79 逐年提高到2007 年的0.88, 始终属于较贫穷状态(2 级); 生态经济协调指数从1990 年的0.50 逐年降低到2007 年的0.45, 始终处于很差等级(1 级); 可持续发展指数从1990 年的0.19 逐渐降低到2007 年的0.13, 始终处于很差等级(1 级)。  相似文献   
6.
何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347-15349,15352
近20年来,度假旅游在中国发展迅速。然而,在度假地数量猛增的同时,多数旅游度假地存在活动项目雷同、综合效益低下、生命周期短暂和恶性竞争等问题。这与当前度假市场的强烈需求存在很大反差。笔者从分析我国度假旅游发展供需现实矛盾入手,指出发展区域度假旅游势在必行,并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汉中市为例,探讨了度假旅游发展的具体对策,即找准目标市场,做好市场定位;挖掘资源特色,实施中档为主,长短线结合的产品策略;拓宽融资渠道,进行市场化运作及走区域联合发展的道路等,以期为区域度假旅游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何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216-7219
在分析陕西秦岭区域旅游合作条件的基础上,提出提升规划高度、构建"无障碍旅游区"、拓展旅游空间、实现资源共享、深化旅游认知、突出生态特色等对策,以期对秦岭区域旅游业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针对西部地区信息资源数量少、内容陈旧以及缺乏专业人才、信息服务水平低,难以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信息需求的现状,提出依靠政策争取资金投入、借助社会援助补充信息资源、加强合作改善人力资源三项措施构建西部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强调从实际出发、加强地方特色经济信息资源的建设,并提出信息资源建设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9.
利用生态足迹法对宁夏西吉县近26年来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评价研究,构建了该县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随时间变化的预测模型,预测了未来西吉县的可持续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西吉县人均生态足迹由1978年的0.1905 hm^2逐年增加至2003年的0.4425 hm^2,而同期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由0.3044 hm^2逐年减少到0.2047hm^2,可见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呈反方向发展趋势。西吉县1978年的生态盈余为0.1139 hm^2,1987年出现生态赤字,2003年人均生态赤字增至0.2378 hm^2。该区1978年的生态压力指数为0.63,1986年为0.99,2003年增至2.16。说明西吉县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从1987年开始超出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据模型预测,2010年和2015年西吉县人均生态足迹分别为0.5340和0.6397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是0.2059和0.2259 hm^2,人均生态赤字分别达到0.3282和0.4138 hm^2。如果不改变现有发展模式,西吉县的生态赤字将不断增加,可持续发展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10.
普遍为人们所接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年度总量能够反映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情况,但为了更加直观准确地反映环境压力情况,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和方法为基础,提出了人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的概念,并以渭南市为例测算了1996-2004年人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及其变化率,探讨其变化的内在机制,为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的综合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