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葡萄水平连棚架栽培模式综合了传统栽培模式的优点,采用改进的"独龙干"整形修剪方式,同时结合水平连棚架结构,具有技术简单易懂、操作方便、管理省工、便于机械化管理等优点,通过几年来几个葡萄品种类型在不同地区的应用研究,总结出该栽培模式的特点及丰产栽培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2.
采取随机区组设计,在田间通过2a试验,观察剪茎对白菜型油菜生育进程、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剪茎后随着生长中心的转移,抑制其生育进程,使单株一次分枝和结角数降低,产量减少。剪茎时期越早,生育进程越缓,减产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3.
为了揭示"一年二熟"种植模式的农田土壤水分动态及耗水规律,试验设置了4个不同的"一年二熟"种植模式,测定分析了不同种植模式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水分满足率、作物耗水强度及作物产量等指标。结果显示:在黄土高原东南部年降雨量达640 mm左右的旱作农田,发展"一年二熟"种植能较好地利用夏闲期的水热资源,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全年的生物产量、经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加强了农田物质循环。"冬小麦—大豆"、"冬小麦—玉米"两个种植模式的平均耗水强度仅比"冬小麦—夏闲"(对照)处理高0.07、0.1 mm/d,而"冬小麦—谷子"的耗水量等同于对照。经济效益以"冬小麦—玉米"为最好,土壤水分资源的持续利用性以"冬小麦—谷子"最好,一年二熟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具有可持续性;综合考虑该区的自然资状况,在旱作农田下最优的"一年两熟"种植模式为"冬小麦—玉米","冬小麦—大豆"。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耕作和残茬覆盖对果园土壤保蓄水能力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以耕作(深松、翻耕、免耕)为主处理,覆盖(秸秆覆盖、无覆盖)为副处理的裂区试验,翻耕无覆盖为对照,对比分析了土壤水分贮量、土壤酶活性、苹果产量及品质等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玉米秸秆覆盖与间隔深松相结合,可以增加苹果园土壤的蓄水和保水能力,降水7 d后测定1 m土层贮水量比免耕不覆盖多62.47 mm,苹果收获后1 m土层内土壤贮水量比免耕无覆盖多9.2%;土壤酶活性增加,特别是表层土壤,效果更加明显(P<0.01);苹果百果重有所增加,比免耕不覆盖百果重增加了16%。在渭北旱源苹果生产基地,采用秸秆覆盖加间隔深松技术能起到较好的保蓄水作用,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及蔗糖酶活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延安市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也是苹果优生区.海拔1 100~1 250m,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土层厚、通透性好,污染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是生产优质果的基础.在全国农博会上,延安苹果连获第二届、第三届金奖数量的1/6,果品市场价格比其它产区高20%.  相似文献   
6.
渭北旱塬油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不同覆膜方式 ,对渭北旱塬的油菜栽培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覆膜栽培增产效果明显 ,尤以膜上穴播栽培增产显著 ,比露地栽培增产 71.2 8%;膜侧栽培增产效果次之 ,比露地增产 33.36 %。 1999~ 2 0 0 1年3年大面积覆膜栽培的实践证明 ,膜上穴播不便于机械化操作 ,且费工费时 ;膜侧栽培利于机械化种植 ,群众乐意接受 ,3年累计在渭北旱原推广 2 .85万 hm2 ,增产油菜籽 1.85万 t,新增产值 332 6 .2万元  相似文献   
7.
活性钛土是钛土农业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根据果树生长习性及养分需求特点研发而成的新型果树叶面肥。为了探索其在果树上的应用效果,笔者于2005~2007年进行了试验。 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延安旱塬气候特点,土壤营养状况,农药污染及生产中有关问题,提出加强果园农业管理,实施种草、覆盖、沼气池腐熟肥料、生物控制等措施,开展苹果生态化生产,成为旱地果业可持续、绿色化、生态化生产的独特模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