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农学   1篇
  5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安塞县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建设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述了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的概念和其建设原则。安塞县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应以水土保持为前提,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地适树,适地适林,搞好植被建设;加强梯田、淤地坝建设,扩大杂粮生产,实现粮食自给。同时应加强果园建设与管护,加强畜牧建设,稳定设施蔬菜栽培面积,建立商品性果树、畜牧和设施蔬菜产业。  相似文献   
2.
陕北黄土丘陵区新农村植被建设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新农村植被建设的健康发展,对该区新农村植被建设进行了调查,发现新农村植被建设过程中存在着3个主要问题.(1)喜欢选择常绿树种,且多以松类、柏类为主,影响了当地以苹果、梨为主的果业发展.(2)模仿城市绿化,热衷于修建广场和草坪,导致田园风光、传统文化等乡村特色消失.(3)树种、草种比较单一,多为外来树种,不能反映区域特色,且树种、草种间搭配不够合理,存在着相克现象.建议新农村植被建设以乡土树种为主,合理搭配树种.突出田园风光和区域特色.  相似文献   
3.
仁用杏园不同土层土壤养分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对仁用杏园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进行了测定。0~500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为3.368g/kg,全氮为0.268g/kg,全磷为0.536g/kg,速效氮为13.644mg/kg。速效磷为2.202mg/kg,速效钾为50.406mg/kg。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仁用杏园无论是浅层、根系集中分布层还是源层土壤,土壤养分含量均较低,满足不了仁用杏的正常生长与开花结实。  相似文献   
4.
毛乌素沙地高等植物资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禁牧和退耕后毛乌素沙地的植被状况,2002-2004年在查阅相关资料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沙地高等植物资源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地的高等植物共有1106种,分属于98科420属;主要科有菊科、禾本科、豆科、蔷薇科和藜科;主要属有蒿属、黄芪属、葱属、柳属、杨属;主要种有油蒿、沙竹、牛心朴子、沙柳和乌柳;植被类型主要有草原植被、草原和荒漠灌丛、沙生植被、草甸植被、盐生植被、沼泽和沼泽性植被、水生植被,其中沙生植被占主导地位,其次为草甸植被;植物群落主要有油蒿群落、油蒿—柠条群落和沙柳、乌柳、沙棘组成的“柳湾”;简述了毛乌素沙地的植被特征,提出灌木应为该区植被建设的主要物种,加强灌、草、乔之间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在陕北丘陵沟壑区,以油松纯林为对照,通过对油松与沙棘行状混交、带状混交和宽行混交沙棘平茬、宽行混交沙棘不平茬的油松树高、地径、树冠、顶梢生长、存活率等的监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方式混交的油松在栽后前3 a的生长状况与纯林无差异。当混交林的沙棘覆盖度达到70%以上后,行状混交和宽行混交沙棘不平茬的油松生长量开始下降,栽后6~7 a大量死亡,第8 a基本死完;宽行混交沙棘平茬的油松,随着平茬沙棘的萌生,油松的生长量大于纯林,在萌生沙棘生长的第3 a,沙棘覆盖度达40%~45%时,油松的生长量明显大于对照;带状混交的油松,当沙棘侵入油松林带后,油松的生长量大于对照,当沙棘的覆盖度达40%~45%时,油松生长速度与纯林的差异明显。不同年份的降水量对油松的生长影响显著,但滞后1 a。  相似文献   
6.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通过20年的调查与监测,认为大金星和敞口2个山楂品种可作为该区的主栽品种。山楂在该区海拔1250m以下的地块生长结果良好;东坡和西坡的树体生长量、产量等高于南坡和北坡。水平梯田和鱼鳞坑较隔坡梯田和水平阶利于山楂生长结果;主干疏层形比其它树形的树体生长量大,产量高。  相似文献   
7.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通过20年的调查与监测,认为大金星和敞口2个山楂品种可作为该区的主栽品种。山楂在该区海拔1250m以下的地块生长结果良好;东坡和西坡的树体生长量、产量等高于南坡和北坡。水平梯田和鱼鳞坑较隔坡梯田和水平阶利于山楂生长结果:主干疏层形比其它树形的树体生长量大,产量高。  相似文献   
8.
整地时期对土壤物理性质及苹果幼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苹果幼树的栽植成活率和保存率,对3个穴状整地时期的土壤物理性状及苹果幼树生长状况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穴状整地后土壤容重降低,土壤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提高.雨季前穴状整地提高了春季和幼树生长前期的土壤水分,减小了土壤日温差,提高了苗木成活率,促进了树体生长.但雨季后和春季穴状整地降低了春季和幼树生长前期的土壤水分,加大了土壤日温差,降低了苗木成活率,削弱了树体生长,并且加深了定植当年的地面塌陷深度,降低了苹果幼树冬春季的枝条含水量,提高了枝条抽条指数,降低了苗木保存率.陕北丘陵沟壑区栽植苹果时应该在雨季前穴状整地.  相似文献   
9.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新农村植被建设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的自然环境,探讨了该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植被建设的原则、内容、庭院植被建设模式及植被建设措施,强调新农村植被建设要注重乡土化、生态化和地域化,将植被建设与经济发展、居住环境改良相结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