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3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3篇
  18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提高宁夏高酸苹果生产基地规划的科学性,分析‘澳洲青苹’在各地区的生态适应性。在调查国内‘澳洲青苹’种植区生态气候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其生长发育特性,利用宁夏各地的气温、降水、日照时数、无霜期、活动积温和土壤类型等资料,分析‘澳洲青苹’对宁夏气候、土壤条件的适宜性。研究结果表明,宁夏引黄灌区由于日照充足、热量资源适合,加之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生态条件适宜栽植‘澳洲青苹’;中部干旱带的北部地区热量资源略显不足,加之土壤相对贫瘠,较适宜栽植‘澳洲青苹’;而中部干旱带南部和南部山区由于无霜期短、活动积温显著不足等条件限制,不适合种植‘澳洲青苹’。研究结果可以为‘澳洲青苹’生产基地的合理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宁夏新灌区气候资源特点及其优势,并相应提出了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进行不同时期头水灌溉处理,研究不同时期头水灌溉对春小麦生育形态、生育结构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来水前提早5 d和10 d灌头水(T2、T3处理)下春小麦生育期期间密度、单株分蘖数、株高均最高,其株高随着生育期进程迅速增大,其密度和单株分蘖数保持在较高水平;灌水提早10 d处理春小麦地上部鲜质量和干质量为最高,分别达到10.3 g/株和4.8 g/株,春小麦在分蘖至抽穗期阶段含水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加速了叶片和茎秆等器官的生长,植株体内组织运水、储水能力得以迅速提高;灌溉时间提早5 d和10 d显著延长了春小麦灌浆进程,春小麦花后15~20 d灌浆速率达到最大值;灌溉时间提早5 d和10 d处理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显著高于CK处理,理论产量分别增加31.39%和21.83%,实际产量分别增加18.75%和11.45%,说明在黄河来水之前提前5~10 d灌头水对补偿籽粒灌浆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提升春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5.
苹果气候区划可为气候资源高效利用、苹果种植区域的合理布局提供参考.从苹果气候区划指标选择方法及区划方法2个方面,综述了苹果气候区划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未来苹果区划的研究重点,可为开展苹果气候区划的指标及区划方法选择提供参考.目前的研究,主要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苹果品质指标和气象条件的关系筛选对苹果品质影响较大的因子作为区划指标,利用聚类分析或者模糊数学的方法对研究区域进行区划;应用GIS技术开展苹果精细化区划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按照苹果不同品种、熟性和苹果用途开展气候区划,是未来精细化区划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6.
利用宁南山区日光温室内气温和当地气象台站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开展了温室内气温的变化特征和温室内最低气温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温室内气温日变化规律存在明显差异;温室内的日最高气温时间分 布较为集中,主要出现在每日的12∶00—14∶00,而日最低气温主要出现在每日的7∶00—9∶00;温室内、外的最低气温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温室内最低气温的线性回归方程,历史回代检验表明方程的预报绝对误差均在4℃以内,在2℃以内的占总数的80%以上,精度较好。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中国北方376个气象台站连续30年气象资料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霞多丽酿酒葡萄区划成果,针对中国北方霞多丽酿酒葡萄的生长习性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提出中国北方霞多丽酿酒葡萄优质生态区区划方法及指标,运用GIS技术,按可种植区划分制作霞多丽优质生态区区划图;通过分析研究气候适应性,并对我国北方霞多丽酿酒葡萄种植和生态分布进行精细化区划。研究表明,霞多丽酿酒葡萄适宜在新疆北部和东部、内蒙古中部、甘肃中南部、宁夏中北大部、山西北部等干旱少雨、热量条件好且有灌溉条件的地区生长,这些地区应大力发展酿酒葡萄产业。  相似文献   
8.
为进行我国北方优质起泡酒葡萄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促进我国起泡酒产业的快速发展,本文收集整理了中国北方376个气象台站连续30年(1981—2010年)气象资料,采用逐级分区与集优法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中国北方霞多丽、贵人香、白诗南、雷司令、白品乐、黑品乐等不同品种起泡酒葡萄的生长习性与气候适应性进行分析,提出中国北方起泡酒葡萄优质生态区区划方法及指标,再应用 GIS 技术,按可种植区划分制作起泡酒优质生态区区划图,通过气候适应性分析进行研究,对我国北方起泡酒葡萄种植和生态分布进行精细化区划。结果表明,起泡酒葡萄在我国北方适宜生长的区域较小,主要分布在华北的内蒙古中部及西北地区,这些地区热量条件充足、成熟期降水量小、土壤多为钙质土,气候和地理条件非常适宜不同品种和熟性酿酒葡萄的成熟和品质形成,是发展优质起泡酒葡萄产业基地的首选。  相似文献   
9.
宁南山区不同种植体系土壤水分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了解旱地土壤水分变化状况,可为半干旱地区旱作农业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该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宁南山区胡麻、冬小麦、马铃薯、草地和苜蓿等5类旱地在主要生长季节的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旱作农田土壤水分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出现失墒期和增墒期,其分界点多在7月中下旬;冬小麦、胡麻和马铃薯等1 a生作物整个生长期内的土壤含水率要高于草地和苜蓿等多年生作物(植物);胡麻地、冬小麦地和马铃薯地的土壤水分垂直分布为上层低、下层高,而草地和苜蓿地相反。研究结果显示,各类旱地表层土壤水分变化剧烈,中下层变化相对较小,且生长期内的降水量均不能满足作物生长需求,秋季继续蓄墒是保障来年旱地获得良好收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以宁薯4号马铃薯为观测对象,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利用CIRAS-1型光合测定仪观测马铃薯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光合有效辐射、气温、CO2摩尔分数等变化,研究马铃薯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其他微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马铃薯叶片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光合有效辐射、大气水汽浓度均呈"S"曲线关系,与气孔导度、气温、大气CO2摩尔分数呈二次曲线关系,与叶室内外CO2摩尔分数差呈线性关系,与叶室内外水汽浓度差呈乘幂关系。马铃薯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微环境因子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用相关环境因子推测叶片净光合速率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