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9篇
  2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针对秦王川灌区土壤僵硬、盐碱化的限制及薯块易变形绿头等制约因素,进行了栽培模式、品种、节水灌溉技术、播种技术的研究。通过田间试验得出秦王川灌区马铃薯生产的关键技术:采用75 cm宽度的大垄覆膜覆土栽培,选用中早熟品种LK99,用脱毒种薯一级良种50 g左右小整薯,4月初播种,4 500穴/667m2,全生育期分4次灌水160 m3/667m2,生长期追施5~10 kg/667m250%硫酸钾,商品薯产量可达到2 000 kg/667m2以上。秦王川灌区马铃薯生产以早熟栽培为主,采用大沟高垄全生育期覆膜覆土栽培模式,可实现产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2.
拟南芥DREB1A基因的克隆与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PCR方法从拟南芥中克隆DREB1A基因,序列分析发现,所克隆的DREB1A基因与已发表的DREB1A基因序列(AB007787)的同源性为99.69%.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成功构建了植物表达栽体pBI121-DREB1A,为进一步利用DREB1A基因综合改良植物抗旱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3.
[目的]检测甲基磺酸乙酯(EMS)的诱导变异能力,以建立突变体库.[方法]用0.6%、1.2%和2.4%的EMS诱导四倍体马铃薯陇薯7号试管苗茎段2 400个,建立了包含叶片、株型、茎秆、匍匐茎、腺毛等性状的无性突变群体.[结果]共发现了22种突变类型,分别为黄化苗、白化苗、叶色渐变、叶脉失绿、叶芽包裹、裂叶、卷缩叶、复叶畸形、簇生、顶端膨大、顶端分叉、肉质化、匍匐茎畸变、匍匐茎移位、早结薯、发丝匍匐茎、茎节膨大、多腺毛和轮生叶序.共52个突变单株,突变频率为21.67‰.[结论]腺毛、簇生矮秆、茎秆分支、早结薯等变异株系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望有效地被用于马铃薯功能基因组研究、遗传改良和种质创新.  相似文献   
24.
马铃薯重点杂交组合F群体组培高效育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组培快繁重点杂交组合(L9712-2×L0202-2)建立F脱毒群体,组培扩繁基因型126份,平均每份基因型生产原原种123粒,共生产15 490粒。经鉴定试验筛选F群体表现优异的基因型20份,田间表现薯形美观、芽眼浅,小区产量平均比对照品种陇薯6号(CK)高44.4%,淀粉含量平均比对照品种陇薯6号(CK)高2.6%。品系F80在2016年甘肃省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的16份参试品种(系)中表现优异,薯块性状表现良好,薯形椭圆,薯皮黄色、薯肉黄色,表皮光滑、芽眼浅;小区产量居16个参试品种(系)的第2位,比对照品种陇薯6号(CK)增产25.4%;薯块淀粉含量居16个参试品种(系)的第3位,比对照品种陇薯6号(CK)增加48.0%;薯块炸片评分居16个参试品种(系)的第4位,比对照品种陇薯6号(CK)高14.3%。  相似文献   
25.
锌能保护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和通透性,阻止细胞内小分子有机物外泄和细胞外病原菌侵染。为此,研究叶面喷施锌对马铃薯叶片的抗病性、早疫病和晚疫病病害的影响,利用锌的保护作用来减少马铃薯病害发生,为科学防治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提供依据。2020-2021年进行了两年田间试验,试验设置的马铃薯喷施浓度分别为0.20%、0.40%、0.60%、0.80%的ZnSO4·7H2O和对照(喷施清水)5个处理。喷施锌肥后测定各处理马铃薯抗病性酶活性、调查早疫病和晚疫病病害,考种和测定产量。结果表明,叶面喷施锌肥后马铃薯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有所提高,丙二醛(MDA)含量随着ZnSO4·7H2O浓度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在喷施浓度为0.40%时,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低。马铃薯收获后,喷施浓度为0.40%处理的马铃薯病薯率最低,商品薯率最高,马铃薯经济产量最高。总之,喷施0.40%的ZnSO4·7H2O能有效提高马铃薯植株抗病性酶活性,降低MDA含量,减轻早疫病、晚疫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降低收获后马铃薯病薯率,提高商品薯率,从而增加马铃薯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26.
甘肃马铃薯贮藏保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甘肃马铃薯生产和贮藏保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加强田间管理;强化贮前预处理;抑芽处理;分类贮藏;加强贮藏期间管理;科学建造与改造贮藏库(窖)等建议。  相似文献   
27.
<正>马铃薯种质资源"苗—薯—苗"离体循环保存技术,不用更换培养基即可连续保存14~24个月,不仅操作简单、成本低,而且安全可靠、省时、省工,有利于促进马铃薯育种进程和新品种推广。目前马铃薯资源主要采用田间繁殖保存和组培离体保存。田间繁殖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由于连年种植和冬贮,导致各种病害不断侵染和病毒积累,造成种质资源退化、混杂或遗失。  相似文献   
28.
水分胁迫对马铃薯试管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6000)(PEG-6000)模拟根际水分胁迫法,对马铃薯试管苗进行了水分胁迫处理,选用了陇薯3号和大西洋2个品种,设对照(0% PEG)和处理(10% PEG)2个水平,对MDA含量和消除活性氧代谢的保护酶(CAT、POD和SOD)的活性进行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经水分胁迫后,马铃薯试管苗叶片MDA含量、CAT、POD和SOD活性上升;再经过一定时间的水分胁迫后,陇薯3号和大西洋叶片MDA含量、CAT、POD和SOD活性分别达到不同峰值,随后各品种活性氧清除酶类SOD、POD和CAT活性及MDA含量开始下降;当解除水分胁迫后,CAT、POD、SOD活性开始上升,MDA含量降低,试验中2个马铃薯品种对水分胁迫敏感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9.
在陇中半干旱区,采用黑膜下滴灌模式种植,研究了19个马铃薯品种(系)淀粉积累期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淀粉积累期,马铃薯干物质主要通过叶片合成并在块茎积累,块茎干物质含量约占干物质总量的70%;19个品种中,陇薯9号和中薯18号干物质总量最高,中薯18号、中薯19号、中薯901、LY08104-12和庄薯3号干物质总量和块茎干物质分配比率均较高;另外,19个马铃薯品种的茎秆干物质含量差异较大,L0527-4、陇薯8号、陇薯9号茎秆干物质含量很高,基本达到干物质总量的15%以上,同时,这3个品种的块茎干物质分配率较低,均在60%以下,说明干物质从叶片向块茎运输时,茎秆截留也是块茎干物质积累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30.
为探究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EBR)对碱性盐胁迫下马铃薯根系形态、生理特性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以马铃薯大西洋为试验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不添加NaHCO3(CK)和添加300 mmol/L NaHCO3(T0),以及添加300 mmol/L NaHCO3后喷施0.25μmol/L(T1)、0.50μmol/L(T2)、1.00μmol/L(T3)、2.00μmol/L(T4)外源EBR,共6个处理。结果表明,300 mmol/L NaHCO3(T0)胁迫抑制马铃薯根系的生长发育、生理特性及土壤酶活性。喷施不同浓度外源EBR均能缓解NaHCO3对马铃薯的胁迫,相比于T0处理,T1处理~T4处理的根粗、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根系活力以及根系干质量均得到提高;整个生育期根系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含量及超氧阴离子含量明显下降;脯氨酸(Pro)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脱氢酶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