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1篇
  免费   395篇
  国内免费   331篇
林业   33篇
农学   49篇
基础科学   48篇
  73篇
综合类   518篇
农作物   32篇
水产渔业   1363篇
畜牧兽医   127篇
园艺   37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从中国对虾ESTs中筛选微卫星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鹏 《水产学报》2003,27(3):213-218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含有10446个中国对虾ESTs的数据库中进行微卫星序列的筛选,共发现微卫星序列229个,占整个ESTs数据库的2.19%,其中含双碱基重复序列146个和3碱基重复序列58个,分别占在ESTs数据库中发现微卫星序列总数的63.76%,和25.33%,大部分发现的微卫星序列均为Perfect形式的重复序列。根据筛选得到的微卫星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19对进行多态性检测,在有扩增产物的16对引物中,首次筛选得到8个中国对虾微卫星标记,并对这些微卫星标记进行了等位基因频率、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PIC值等统计学指标的评价。结果表明,在8个微卫星位点上,等位基因的数目从5到15不等,等位基因长度从:165~305bp,期望杂合度和多态性信息含量分别为0.59到0.89和0.56到0.88,表明这8个中国对虾微卫星标记完全适合于遗传分析。  相似文献   
92.
冬季黄海暖流的浮游动物指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荣  高尚武  王克  左涛 《水产学报》2003,27(Z1):39-48
冬季,强劲的北风将中国和朝鲜沿岸的表层水由北向南吹送,从而驱动了作为补偿的沿黄海水槽北上的黄海暖流.黄海暖流从东海向南黄海输送高温高盐水,从而大大改变了冬季南黄海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同样,浮游动物的分布也可以作为黄海暖流的指示.为了解浮游动物暖水种分布与黄海暖流的关系,2001年11月末冬季季风开始之后,在南黄海进行了浮游动物样品的收集.共鉴定71种浮游动物.其中39种为热带种,占54.9%,比夏季发现的要多的多.在这些热带种当中有不少是黑潮水的典型种,如Eucalanus subtenuis,Rhincalanus cornutus,Pareuchaeta russelli,Lucicutia flavicornis和Euphausia diomedeae等.26种为暖温带种,占36.6%.6种为温带种,占8.5%.尽管如此,浮游动物群落中仍以温带种和暖温带种占优势.Calanus sinicus是绝对的优势种(优势度为0.4331).暖水种的分布格局清楚地显示,黄海暖流是从表层之下沿黄海水槽向北进入黄海的.从暖水种的水平分布看,黄海暖流所能到达的北限大致在35~36°N.暖水种的断面分布显示,暖水的入侵主要发生在中层.夏季,在黄海也可以发现许多暖水种,但种类数量远不如冬季多,而且少有黑潮水的典型种.夏季它们在黄海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水温升高、分布范围扩展所至,并非暖流的输送.  相似文献   
93.
模拟水产养殖实际,每天以剂量为50μg/g(鱼体重)的恩诺沙星分别给吉富罗非鱼、中国对虾投喂药饵,周期为7d,研究恩诺沙星在罗非鱼和对虾体内的残留与代谢规律,制定停药期。实验结果发现,恩诺沙星在鱼、虾体内均代谢为环丙沙星。在停药的"零"时,鱼肌肉、肝脏和血液中恩诺沙星的含量分别为(3 61±1 02)μg/g、(5 96±2 12)μg/g、(1 25±0 23)μg/mL,消除半衰期分别为15 61,16 83,17 19h。鱼肌肉中代谢物环丙沙星的最高含量为(0 22±0 06)μg/g,消除半衰期67 3h;中国对虾体内恩诺沙星与环丙沙星的最高含量分别为(1 68±0 41)μg/g、(0 066±0 03)μg/g,消除半衰期分别为27 9,33 6h。在本实验条件下,建议罗非鱼的停药期为22d,中国对虾为12d。  相似文献   
94.
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时精子入卵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取栉孔扇贝 (Chlamysfarreri)精子在 80 0 μW/(cm2 ·s)的紫外线下辐射 ,然后与正常卵子受精 ,每隔 0 .5min取“受精卵”固定。在扫描电镜下连续观察精子的入卵过程 ,然后与正常精子的入卵过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紫外辐射后的精子可以划分为 3种类型 :I类精子 ,基本无明显变化 ,可以激发卵黄膜举起形成受精膜 ,同时诱发卵子发生皮层反应 ,在受精锥的作用下正常入卵 ,但入卵的时间较正常精子晚 ;II类精子 ,顶体膜破裂 ,顶体丝伸出 ;III类精子 ,顶体丝伸出 ,鞭毛脱落。由于II、III类精子在紫外辐射条件下诱发了顶体反应 ,融解卵膜的酶提前释放 ,因而不能入卵。精子鞭毛的脱落 ,使精子丧失了运动能力 ,是导致卵表面附着的精子数量较少的原因之一。无论是正常精子还是辐射后的精子 ,入卵后在卵表面都留下一个类似受精孔的通道。实验组中未发现有多精入卵现象  相似文献   
95.
A3α肽聚糖对凡纳对虾幼体生长及抗病毒感染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含不同量的A3α肽聚糖(PG)(0.005%、0.01%、0.1%)的幼体饵料投喂凡纳对虾幼体,另在育苗水体中添加不同水平(0.005mg·mL-1、0.01mg·mL-1、0.05mg·mL-1)PG浸浴并以投喂不添加PG的幼体饵料的实验组作为对照,另设投喂活饵的实验组作参考,分别考察Z1-M1期、M1-PL1期、Z1-PL1期幼体的成活率,M1期、PL1期幼体体长,PL1期幼体体重,另外,PL1期仔虾经7d饲养后,检测体内酚氧化酶(PO)活性,并用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料投喂感染。结果显示:与投喂不添加PG幼体饵料组相比,在Z1-M1期,活饵组、0.01%PG添加量的幼体饵料组、0.005mg·mL-1PG的浸浴组幼体的成活率有极显著(P<0.01)提高,而在Z1-PL1、M1-PL1期,各实验组除0.05mg·mL-1浸浴组外均有极显著地(P<0.01)提高;各实验组除0.01mg·mL-1、0.05mg·mL-1PG浸浴组外,M1期幼体体长、PL1期幼体体重也有显著(P<0.01)增长,且各实验组PL1期幼体都有极显著(P<0.01)增长;各实验组仔虾PO活力均有极显著(P<0.01)提高;各实验组除0.1%PG添加量的幼体饵料组外,感染WSSV后仔虾的存活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相似文献   
96.
以海洋低温蛋白酶生产菌株YS-9412-130为研究对象,从传代、菌龄、溶菌酶浓度与酶解时间、甘氨酸与EDTA预处理以及稳定剂对该菌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第一代菌至第五代菌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分别为86.9%、70.3%、66.8%、63.4%、60.2%,再生率分别为10.5%、18.6%、17.9%、18.2%、17.8%;取该菌对数生长前期、对数生长中后期、稳定期部分菌液制备原生质体,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分别为72.1%、70.4%、60.5%,再生率为13.4%、18.9%、10.4%;溶菌酶浓度为2.5mg/mL、5mg/mL、10mg/mL、20mg/mL,酶解60min,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分别为40.6%、70.8%、81.8%、95.6%,原生质体的再生率为19.0%、19.2%、19.0%、10.6%;使用10mg/mL溶菌酶酶解YS-9412-130菌30min、60min、90min、120min,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分别为30.8%、81.3%、81.7%、82.9%,原生质体的再生率分别为19.2%、19.3%、16.9%、11.2%;在细菌培养液中添加终质量浓度为5mg/mL、10mg/mL、20mg/mL和40mg/mL的甘氨酸,培养该菌16h后制备原生质体,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分别为81.0%、81.1%、90.3%、90.8%、90.6%,再生率为19.1%、19.0%、19.3%、12.0%、9.0%;EDTA对原生质体的形成稍有促进作用,但作用超过30min会影响原生质体的再生;分别以0.6mol/L Kcl、0.3mol/L KCl+0.3mol/L蔗糖、0.6mol/L蔗糖作为稳定剂,原生质体的再生率分别为10.9%、19.6%、25.9%。结论认为,YS-9412-130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为选用第2代YS-9412-130菌,在培养基中添加终质度浓度为10mg/mL的甘氨酸培养16h后,再将菌体置于含有0.05mol/LEDTA的高渗溶液中30℃预处理30min,用10mg/mL溶菌酶,30℃酶解60min,再用0.6mol/L蔗糖作为原生质体再生培养稳定剂,比较适合于YS-9412-130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这一试验结果将为通过原生质体技术对YS-9412-130菌进行遗传改良提供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97.
本文以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为指导,强调实现中国水产业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化,并提出了构筑中国水产业竞争优势的策略框架。  相似文献   
98.
虾池沉积物中3类主要细菌的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板涂布法和MPN法测定了虾池底质下 0到 30cm深度范围内 3类主要细菌类群的垂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 ,底泥中细菌主要集中于 0到 5cm的表层范围内 ,随深度增加 ,数量急剧减少 ,至 30cm深处所测到菌量已很少。底泥中的总菌量随养殖时间推移 ,逐渐增加 ,到养殖中后期 ,表层菌量增加至 10 6CFU/g ,表层以下 10~2 0cm的总异养菌量和硝酸盐还原菌数量也增加至 10 5CFU/ g以上。弧菌仍集中于表层。细菌的垂直分布主要受各层有机物和溶解氧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
为比较牙鲆"鲆优2号"在不同养殖地区的生长和存活性能,实验利用连续多代对生长性状和抗迟缓爱德华氏菌病性状遗传参数评估和基因组选择的结果筛选出的亲本,建立28个"鲆优2号"家系,在河北(Site 1)和山东(Site 2)进行对比养殖试验,利用混合线性动物模型对生长和存活性状进行了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Site 1和Site 2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1.5和1.2 g/d,养殖成活率分别为81.4%和82.2%,"鲆优2号"在两个养殖地点的生长和抗病性能均表现优异。不同养殖环境间收获体质量和存活性状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57(<0.7)和0.82(>0.7),说明不同养殖环境间收获体质量存在显著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但是不同养殖环境间存活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不显著。研究表明,牙鲆"鲆优2号"新品种在不同养殖地点的生长和存活性能均表现良好,为保证良好的推广效果,需要对牙鲆的制种方案进一步优化,针对不同的养殖地区进行"鲆优2号"苗种生产,或培育具有普适性的"鲆优2号"苗种,保证在不同养殖环境下的快速生长和高存活率优势。  相似文献   
100.
虾夷马粪海胆早期生长发育的遗传力估计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虾夷马粪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为亲本,采用不平衡巢式设计方法和人工授精技术,每个雄性海胆配5个雌性海胆,每个雌性个体产生若干幼体,构成了11个父系半同胞家系和35个母系全同胞家系,分别测定了每个母系孵化后生长到3月龄和5月龄的全同胞幼海胆40-50个后代的体重和壳径,应用数量遗传学原理和半同胞组内相关分析法研究了虾夷马粪海胆早期生长发育性状的遗传力。结果表明,3月龄和5月龄的海胆体重的狭义遗传力估计值为0.339-0.523,壳径的狭义遗传力估计值为0.316-0.487。分析结果显示,雌性遗传方差组分均显著大于雄性遗传方差组分,雌性遗传方差组分存在显著的母性效应,表明由雄性遗传方差组分估计的遗传力准确可取,父系半同胞组内相关法计算的狭义遗传力是遗传力的无偏估计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