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9篇
林业   2篇
农学   97篇
基础科学   17篇
  39篇
综合类   357篇
农作物   14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56篇
植物保护   4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瓜菜》2017,(4):6-9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西瓜甜瓜生产国与消费国。市场流通作为连接西瓜甜瓜生产和消费之间的重要纽带,是决定未来我国西瓜甜瓜产业实现健康稳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从市场流通主体、市场流通渠道和不同流通模式3个角度出发,对当前我国西瓜甜瓜市场流通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最终从开拓西瓜甜瓜销售流通的新模式、加快现代化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西瓜甜瓜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盛果期红南果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如坐果率低、树势旺与结果少、大小年结果较重、病树及弱树增多、果实质量差、树冠通风透光条件差等方面内容,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红南果梨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韭蛆是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rdoriphaga)的幼虫,分布广泛,危害严重,是韭菜生产上的1种重要地下害虫。韭蛆的地下危害性为防治带来了很大困难,生产中多采用化学药剂灌根方法防治,有些地区甚至使用高毒药剂,致使韭菜农药残留超标,影响韭菜品质甚至引发食品安全事件。本文针对当前韭蛆防治难、药剂使用量大等问题,立足于生产实践,从改进耕作栽培、完善田间管理和生物防治入手,总结了韭菜蛆害非药剂防治技术,以期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复种玉米品种和播期对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5,(5):115-119
为探索在辽西地区马铃薯复种玉米的可行性,对上茬马铃薯双膜和单膜两个时期到下茬两个播期不同玉米品种全程调查10℃积温、作物生育期、植株性状、作物产量、经济效益等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下茬6月15日播种德美亚2号比当地种植品种增产18.46%,下茬6月25日播种德美亚1号比当地种植品种增产14.51%,从马铃薯复种玉米模式中总体衡量,双膜种植模式最高产生的纯利润达到64 895元·hm-2,单膜种植模式最高产生的纯利润达到63 330元·hm-2。  相似文献   
5.
《吉林农业科学》2017,(5):25-29
该试验以绿豆品种白绿9号作为试验材料,使用浓度为50 mmol/L的CuSO_4、MgSO_4、FeSO_4溶液分别进行浸种、喷施、浸种+喷施处理,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探讨Cu~(2+)、Mg~(2+)、Fe~(2+)各处理对叶片叶绿素、SOD、POD、MDA的影响。结果表明:Cu~(2+)、Mg~(2+)、Fe~(2+)在绿豆分枝期、开花期、成熟期3个时期中均起到显著增加叶绿素、MDA含量,提高SOD、POD活性的作用,其中浸种处理效果最佳,Mg~(2+)、Fe~(2+)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以多种类型的大白菜品系及F1为试材,探索了若干因素对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大白菜游离小孢子的成胚能力差异极大,产胚量最高的基因型达到187个/皿,最低的为0个/皿;NLN-13液体培养基中BA的浓度为0.2mg/L(毫克/升),有利于小孢子胚状体的发生;NLN-13液体培养基中添加少量活性碳可明显促进小孢子胚状体的形成;大白菜小孢子植株在1/2MS+3%蔗糖+0.8%琼脂+0.1mg/ml(毫克/升)NAA生根培养基上生根良好,将已生根的小孢子植株移到1/2塘土+1/2粪土的盆中便可成活与生长。  相似文献   
7.
番茄晚疫病抗病育种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国内外近年来在番茄晚疫病菌的病原学、抗病资源的筛选鉴定、抗病机制的研究及分子生物学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辽宁省玉米、绿豆最佳间作种植模式,筛选合理的复合群体结构,本试验设计4个处理,研究不同间作处理下作物的农艺性状、光合特性、产量及经济效益,以确定最适宜的种植模式。结果表明,间作未割苗玉米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高于其他处理,而未割苗玉米与绿豆间作模式中绿豆各指标则表现为低于其他处理。间作未割苗玉米株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间作割苗玉米穗位高和穗长显著低于其他处理。间作处理绿豆株高、单株荚数、荚粒数、单株根瘤数和单株根瘤鲜重显著低于单作绿豆。间作模式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表现出明显的间作优势,不割苗玉米与绿豆间作模式利润最高,纯利润可达9 940.4元/hm2,与单作绿豆相比纯利润增加12.7%,比单作玉米纯利润增加10.47%。  相似文献   
9.
农林草复合种植系统对生态环境修复以及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林间作是现代农林复合系统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林草复合系统属于农林复合系统的一大类。该文在明确农林草复合种植系统的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农林草复合生态系统在阻控坡地水土流失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提出应把农林草复合种植系统做为一个多层次的整体,综合考量其各层次的耦合机制及防蚀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网目尺寸对多锚单片张网捕捞生产量、渔获种类及渔获物规格等指标的影响,采用主网衣网目尺寸为18 mm的生产网,及主网衣网目尺寸分别为25、35、45 mm的试验网各5片,将其连接成"一"字形,在辽东湾海域进行了10网次的生产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种规格试验网的总渔获量比生产网分别减少12.81%、51.50%、60.81%,其中35、45 mm试验网的渔获量减少更为明显,但主要经济种类的渔获量并未明显减少(除虾类外);生产网(18 mm)渔获物29种,25、35、45 mm网目的试验网渔获物分别为24、17、14种,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大,捕获种类明显减少;生产网中以中华安乐虾Eualus sinensis、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居多,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为4种网具共有的优势渔获种类,而试验网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大,虾类被释放,且各类优势种最小体长组释放比例明显增大,幼鱼捕获量明显减少,兼捕现象得到缓解。研究表明,主网衣网目尺寸为35 mm的试验网对优势种的选择性较高,且能够为渔民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本研究成果可为中国多锚单片张网的结构优化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