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1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13—2015年,对引进的瑞都系列2个葡萄品种进行温室促成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瑞都系列的2个葡萄品种的综合性状表现良好。在温室栽培条件下表现差异明显。其中‘瑞都脆霞’在温室中表现极早熟的特性,果实具备果粒大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的特点;而‘瑞都香玉’则在温室中表现中熟的特性,果穗大,果实具备玫瑰香味和产量高的特点。广大果农在选择瑞都系列葡萄品种时,应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与品种搭配原则进行选择,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日光温室葡萄一年两熟栽培具有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适宜日光温室一年两熟栽培的品种应选择耐弱光、对设施栽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需冷量较低、连年丰产能力强、经济价值高的品种。为筛选出适宜北京地区日光温室一年两熟栽培的葡萄品种,对引进的8个品种的果实经济性状、产量与经济效益以及物候期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香妃'‘夏黑'‘KM183'‘京艳'和‘瑞都香玉'5个葡萄品种适于在北京地区日光温室一年两熟栽培。  相似文献   
3.
《农技服务》2016,(9):29-30
为筛选出夏黑葡萄的最佳栽培模式,以夏黑葡萄为试材,调查了其在露地栽培、避雨栽培和温室栽培三种不同栽培模式下的物候期、果实性状与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不同栽培模式下,夏黑葡萄的生物学表现差异较大。根据综合表现,夏黑葡萄在冷棚栽培模式下表现最好,要优于温室栽培模式与露地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4.
摘要:采用"3414"法进行田间试验和室内检测,研究自行堆制微生物有机肥与不同配比化肥配合施用对小油菜产量、硝酸盐、其他营养元素含量及土壤中硝态氮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有机肥和化肥按适当比例配合施用可以显著降低小油菜硝酸盐含量,尤其以N∶P∶K=1∶1∶2时可食部分硝酸盐含量最低,为1 623.14mg/kg,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实现蔬菜优质安全的目标;当N∶P∶K=2∶2∶1时土壤硝态氮含量最低,为2.00mg/kg。微生物有机肥与无机肥合理配合施用可以有效降低小油菜硝酸盐含量并且很好地调节土壤硝态氮含量,提高小油菜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北京地区甜菜白带野螟的种群动态和虫源性质,于2013年在北京延庆利用探照灯诱虫器对甜菜白带野螟成虫开展了逐日监测,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延庆仅见1代成虫,主要出现9月份,且雄虫明显多于雌虫。分时段数据显示,甜菜白带野螟可整夜扑灯,9月19日数据符合迁入种群特征。风场分析表明,成虫数量变化与风向密切相关。上述证据表明,2013年北京延庆诱集的甜菜白带野螟成虫属于迁飞性种群。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出适宜北京市日光温室内栽植的优质葡萄品种,从果实经济性状、生长结果特性及物候期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香妃’‘京艳’与‘京香玉’3个早熟、玫瑰香型葡萄品种果穗、果粒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坐果率高,较丰产,适宜在北京市日光温室内进行推广栽植。  相似文献   
7.
以红花新几内亚凤仙幼苗为试材,采用砂培法,以不加铜的日本园试配方营养液为对照,研究3.2×10-9、3.2×10-7、3.2×10-6、3.2×10-5 mol/L不同浓度的铜对其叶片、开花性质及花瓣表皮细胞色素分布等观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营养液中铜浓度为3.2×10-7 mol/L时,红花新几内亚凤仙的花色最深、花瓣上表皮细胞内形成的色素数量最多;铜浓度为3.2×10-6mol/L时,红花新几内亚凤仙的开花数和花朵直径最大。  相似文献   
8.
郭芳  侯爽  王帅  徐进  祁俊锋  尚超 《蔬菜》2021,(1):13-19
羽衣甘蓝经过春化后温度升高时即可抽薹开花,即使剪去花茎也会影响到其观赏效果。为抑制羽衣甘蓝抽薹,延长植株观赏期,需要筛选适宜的生长调节剂喷施方案,通过在羽衣甘蓝不同生长时期喷施不同浓度的比久(B9)、多效唑(PP333)、矮壮素(CCC)、青鲜素(MH)等生长调节剂,对比分析喷施处理后羽衣甘蓝的抽薹数量、花薹高度、开花及观赏性等情况。结果表明:在薹高0.5 cm左右喷施3 000~4 000 mg/L MH可起到显著抑制抽薹开花的效果,但对于叶片色彩艳丽的品种,喷施MH后会使转色叶片褪色而降低观赏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