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1篇
综合类   4篇
园艺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以东北油豆角腐皮镰孢菌为靶标菌,采用室内平板对峙培养和温室防效测定方法,从发病油豆角根际(围)土壤中筛选拮抗能力强的芽胞杆菌菌株,以期获得腐皮镰孢菌根腐病的生防资源。结果表明:该试验筛选到一株拮抗芽胞杆菌WJ-126,初步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在温室人工接种条件下,该菌株对油豆角腐皮镰孢菌根腐病的相对防效可达60.92%。  相似文献   
2.
对普通菜豆中常见的3种病毒在哈尔滨市栽培的油豆角上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为解决油豆角病害问题,发展油豆角生产,提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以东北油豆角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phaseoli)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和盆栽防效试验方法,从作物根际土壤中筛选对其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及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并利用16SrRNA基因、gyrB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对拮抗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出的拮抗菌株LZF-5-3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在盆栽条件下该菌株对油豆角枯萎病的防效为71.42%。  相似文献   
4.
王杰  周萌  杜伟玲 《蔬菜》2018,(6):51-53
为明确引起东北油豆角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类地位,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r DNA-ITS区序列测定)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和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病原菌菌落呈淡紫色,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有3~5个隔;小型分生孢子椭圆形,有0~1个隔。试验共分离到镰刀菌菌株6株,其中对油豆角(将军一点红)有致病性的1株,经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被鉴定为尖孢镰刀菌菜豆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phaseoli)。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蝴蝶兰(Phalaenopsis amabilis)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体系,对蝴蝶兰进行人工授粉,成熟后将胚播种于诱导培养基上诱导原球茎或不定芽。探讨外源调节剂的种类及浓度,并筛选卡那霉素浓度以及除菌剂的种类及浓度。结果表明:当6-BA浓度为5 mg·L~(~(-1)),NAA浓度为1 mg·L~(-1)时,原球茎的诱导效率最高。当6-BA浓度为1.5mg·L~(-1),同时添加0.5g·L~(-1)活性炭和40mL·L~(-1)椰汁时,壮苗效果最佳。卡那霉素的筛选浓度为4mg·L~(-1),除菌剂的种类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7∶1),除菌浓度为100mg·L~(-1)。  相似文献   
6.
寒地水稻旱育秧苗床调理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寒地水稻旱育苗技术发展历程,对水稻苗床调理剂的主要组成成分进行了剖析,指出了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水稻苗床调理剂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未来水稻苗床调理剂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光与植物的形态建成、窗玻璃对透过其光照的影响、全封闭阳台特有的小气候效应等方面对北方全封闭阳台种植蔬菜的光形态建成作了细致的分析,阐明了蔬菜在此特殊小气候条件下容易徒长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封闭阳台的窗玻璃阻隔了大部分太阳光谱中的紫外线,尤其是具有使植株变矮效应的中波紫外线UV-B。  相似文献   
8.
通过黄瓜基因组数据库,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得15个黄瓜Ca~(2+)家族序列,并对其染色体位置、基因组位置、氨基酸长度、转录起始位点和Pfam匹配结构域数进行预测;利用RT-PCR方法对所有搜索到的Ca~(2+)家族基因进行组织特异性分析;对黄瓜植株进行低温处理,分析黄瓜Ca~(2+)基因家族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15个基因中除Csa021245未定位以外,其余均匀分布在1~6号染色体上,一致性为47.67%;Csa001688、Csa009857和Csa009360等3个基因的5′区出现CpG岛结构;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结果显示,Csa001688、Csa006826、Csa010172和Csa016434在叶中表达量最高,Csa003758、Csa010172和Csa018949在根中表达量最高;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只有Csa010172和Csa009360与拟南芥AtACA2亲缘关系最近,这些基因可能在Ca~(2+)家族信号传导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实时定量表达分析表明,Ca~(2+)基因家族参与黄瓜对低温胁迫的应答。  相似文献   
9.
周萌  肖扬  刘晓冰 《土壤》2020,52(6):1093-1104
光谱分析方法是利用光谱学的原理和实验方法,来确定所测物质的结构及其化学组成和相对含量的方法。土壤活性有机质(labile organic matter,简称LOM)是生态系统管理措施的早期且快速的敏感指标,对土壤质量的变化研究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土壤LOM的含量变化逐渐成为土壤科学工作者研究的焦点。土壤LOM的组分有物理、化学、生物学和联合分组所分离出来的各种不同组分。土壤LOM组分的数量测定方法具有不确定性和难比较性,而应用光谱特性的质量变化的分析方法可以补充和验证数量变化的规律,由此获得准确、详实的结果。本文对利用现代分子技术进行有机质结构表征的紫外-可见光谱(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三维荧光光谱(3DEEM)和固态核磁共振碳谱(13C-NMR)的光谱分析方法进行了详述,并对这些方法在LOM研究的应用进展进行了概述。提出应针对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适合的光谱分析技术,推荐了每种土壤LOM组分所适用的光谱分析方法,为科学地研究解析土壤LOM的数量和质量变化规律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