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3篇
农学   32篇
  8篇
综合类   128篇
农作物   44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了解闽粤赣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分子流行动态,为该疫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对2020—2022年闽粤赣地区1 475份临床猪组织和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对PRRSV阳性样品进行ORF5基因扩增和测序,并对ORF5基因的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2020、2021、2022年闽粤赣地区发病猪PRRSV的阳性率分别为24.23%(95/392)、27.69%(162/585)、18.07%(90/498),2020—2022年福建、广东、江西地区PRRSV的阳性率分别为23.20%(272/1 172)、23.96%(52/217)、26.44%(23/87)。挑选来自不同猪场的86份阳性样品进行PCR扩增,成功获得62株PRRSV ORF5基因序列,并下载GenBank已发布的18株2020—2022年闽粤赣地区PRRSV的ORF5基因序列,与127株PRRSV国内外参考株ORF5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系统发育树显示,80株闽粤赣PRRSV分离株均属美洲株。其中,40株分布在谱系1(NADC30-like株...  相似文献   
62.
63.
《中国兽医学报》2019,(8):1435-1440
为建立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变异株人工感染小鼠动物模型,将本实验室分离鉴定的猪PRV变异株(Fujian-LY)进行连续10倍稀释后,对6周龄SPF级BALB/c小鼠进行腹股沟皮下接种攻毒,每个稀释度接种5只小鼠,测定其LD_(50),观测小鼠感染、致病的多项指标,试验期为7 d。结果显示,该毒株对小鼠的LD_(50)为3.7×10~3 TCID_(50)/0.1 mL,在不同的感染剂量下各攻毒组小鼠的临床症状、死亡率等各项指标差异明显,其中以2.3×10~5 TCID_(50)的攻毒剂量接种后小鼠未发生急性死亡,且能表现出以神经症状为主的典型伪狂犬病症状;病理剖检可见发病小鼠脑膜充血,肺脏出血,胸腺、脾脏严重萎缩等病理变化;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该毒株对攻毒小鼠全身多个重要组织器官均造成了严重的病理损伤,同时采用PCR及免疫组化的方法在这些组织内均能检测到PRV抗原。结果表明,本研究已成功建立了PRV变异株感染小鼠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4.
相同免疫程序在猪伪狂犬病阳性场和阴性场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猪伪狂犬病常用免疫程序是否在阴性场和阳性场均适宜,分别于猪伪狂犬病阴性场和阳性场选取胎次、日龄、母源抗体水平相近的90头仔猪进行试验。两组采用相同的免疫程序,分别于仔猪2、4、6、8、11、13周龄采血检测PRV-gB/gE抗体。结果显示,伪狂犬病阴性场商品猪2、4、6、8周龄PRV-gB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90%、60%、40%,经过2次免疫,阴性场商品猪PRV-gB抗体阳性率上升至100%。伪狂犬病阳性场商品猪2、4、6、8、11、13周龄PRV-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2.7%、73.3%、60%、60%、6%、0;PRV-gB抗体阳性率在2、4、6、8周龄均为100%,11周龄下降至60%,13周龄下降至13.3%,与PRV-gE抗体变化趋势一致。由此可知,猪伪狂犬病常用免疫程序在阴性场取得较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65.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维生素对鸡机体免疫能力、生长指标、新城疫抗体、血液生化指标、体尺性状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鸡200只称重后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40只,分别为A组(即42d全给药组)、B组(即隔天给药组)、C组(即前21d给药组)、D组(即后21d给药组)和对照E组(即42d全饮水组),试验周期为42d,E组自由饮水,A、B、C和D组在饮水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维生素。结果表明,B组、C组和D组鸡较A组、E组鸡的各项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以B组效果较为明显,说明合理饲喂晶维他复合液体维生素可显著提高鸡的理化特性,但长期过量补充维生素会影响机体发育,降低机体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66.
为了解福建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实验猕猴弓形虫和衣原体感染情况,采用改良凝集试验(MAT)和正向间接血凝试验(IHA)对123只实验猕猴血清进行弓形虫抗体(IgG)和衣原体抗体(IgG)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猕猴弓形虫和衣原体的抗体总阳性率分别为4.88%(6/123)和3.25%(4/123),弓形虫与衣原体抗体滴度的方差值均小于平均值,说明其滴度分布为均匀分布。试验结果对实验猕猴弓形虫病和衣原体病的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67.
植物的向光性对优化地上部分的光捕获能力以及根中水和营养物质的摄取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植物的向光性在分子、生物化学和细胞基础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已经确定了向光性的主要光受体是向光素、隐花色素以及光敏色素,其中向光素是最重要的光受体。向光素的激酶活性和其激酶结构域的激活环中氨基酸残基的磷酸化对向光性反应是必不可少的。激活的光受体调节生长素运输载体的磷酸化,激活或抑制其运输活性,改变PIN的定位,引起生长素梯度的形成,导致植物器官的不对称生长。此外,还有多种因素包括微管排列、激素刺激等也参与到向光性响应过程。本研究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关于向光性研究的分子机制,重点阐述从光受体激活到最终导致向光性生长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8.
章高强  董波  张晓东  陈雪菲  林炜明 《黑龙江畜牧兽医》2023,(3):119-124+129+137-138
为了研发基于S蛋白的FCoV诊断试剂盒和疫苗,试验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分析表达FCoV S蛋白,确定含有抗原表位的蛋白可表达区域,并在大肠杆菌中原核表达重组蛋白,筛选重组蛋白表达条件,鉴定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结果表明:Ⅰ型FCoV S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延伸链、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分别占25.82%、28.14%、4.23%和41.80%;有4个比较明显的亲水性区域与1个明显的疏水性区域;该蛋白质具有穿膜螺旋结构与信号肽,并存在3个可能性很高的N-糖基化位点与S蛋白表面存在46个氨基酸较为暴露的片段。以S蛋白1 127~1 400 aa片段作为体外表达目的片段,命名为S1127-1400aa;重组蛋白最佳诱导温度为37℃、IPTG最佳诱导浓度为0.1 mmol/L、最佳诱导时间为5 h;重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成功纯化重组蛋白S1127-1400aa;与FCoV阳性血清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说明试验成功表达并纯化的FCoV S蛋白片段,该蛋白质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69.
森林凋落物分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70,自引:4,他引:70  
系统评述森林凋落物的分解过程、凋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的影响因素、分解研究的方法等.森林凋落物的分解既有物理过程,又有生物化学过程,一般由淋溶、自然粉碎、代谢作用等共同完成.凋落物分解过程先后出现分解速率较快和较慢2个阶段,元素迁移一般呈现淋溶-富集-释放的模式.凋落物分解主要受气候、凋落物性质、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影响,气候是最基本的影响因素,常用实际蒸散(actual evapotranspiration简称AET)作为指标.凋落物分解速率呈明显的气候地带性,与温度、湿度等紧密相关.从全球尺度来讲,凋落物质量对分解速率的影响处于次要地位,但在同一气候带内因AET变化较小,则起了主导作用.N、P和木质素浓度、C/N、C/P、木质素与养分比值是常见的凋落物质量指标,其中C/N和木质素/N最能反映凋落物分解速率.凋落物化学性质对其分解的影响作用又与分解阶段有关.凋落叶中N、P、K初始浓度高使得初期分解较快,而后期分解放慢.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区系也将不同程度地影响凋落物分解.尼龙网袋法(litter bag method)操作简单,是野外测定森林凋落物分解速率最常用的方法.除此之外,缩微试验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普遍采用的衡量凋落物分解速率大小的指标主要有CO2释放速率、凋落物分解系数(k值)及质量损失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指数衰减、线性回归等模型来模拟凋落物分解过程.尽管对凋落物分解在森林生态系统C、N、P循环、土壤肥力维持等方面已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但未来研究应侧重以下方向:长期的定位观测;采用相对统一的研究方法,获得可比性强的数据进行综合;深化凋落物分解机理研究;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评价营林措施(如林分皆伐、造林、施石灰和肥料等)对凋落物分解与养分释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0.
在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中,常常需要用到植物表达双元载体。为便于基因工程操作并能在获得转基因植物后方便将标记基因删除,我们构建了植物表达双元载体pYBA100,以满足用于生产安全转基因植物的需要。本研究通过融合PCR方法,尽可能去除所有非必需的序列,将pYBA载体最小化。pYBA载体在大肠杆菌中为多拷贝,骨架为3.69kb。我们构建的含NptⅡ植物筛选标记基因的载体pYBA100仅为5.37kb,多克隆位点为22个,方便基因工程操作。载体pYBA100的T-DNA植物筛选基因表达框两侧预留有LoxP-FRT融合位点,方便在获得转基因植物后通过Cre或FLP重组酶将植物筛选标记基因删除。pYBA100载体能于大肠杆菌和农杆菌中自我复制,并成功转化了拟南芥,符合农杆菌介导的植物转基因要求。离体删除实验结果证明,载体pYBA100能经Cre重组酶删除植物标记基因表达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