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36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7篇
  146篇
综合类   25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余庆县土地集约利用与合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利用该县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九级评分体系定性与定量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各乡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余庆县各乡镇总体土地集约利用平均综合得分为0.47,总体土地集约利用处于中度利用水平;10个乡镇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均在低度利用水平以上,不存在粗放利用。其中,小腮镇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得分值最高,为0.609,达到集约利用水平,其余乡镇为中度利用和低度利用水平;余庆县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受经济区位因素和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较大,东南部和位于县域中心交汇处的乡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西北部,土地集约利用程度高的乡镇比低的乡镇地势平坦,水系密布,平坝地区占地面积多。  相似文献   
42.
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与水土流失空间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发勇    熊康宁    兰安军    詹奉丽  犹珀玉  艾玉 《水土保持研究》2015,22(6):60-64,71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现象的产生与水土流失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为进一步分析石漠化与水土流失之间的关系,以贵州省2010年的水土流失及石漠化解译数据为基础,运用地图代数原理,通过水土流失与石漠化转移矩阵的计算,从而得出不同水土流失等级的石漠化分布以及不同石漠化等级的水土流失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贵州省石漠化主要发生在水土流失轻度侵蚀与中度侵蚀区,其发生率分别为24.31%,24.09%,而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轻度石漠化与潜在石漠化区,其发生率分别为35.70%,34.16%;水土流失或石漠化等级的变化并不一定呈现相应等级的石漠化或水土流失等级的变化,石漠化的发生与生态恢复存在滞后性。  相似文献   
43.
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水土流失和贫穷形势严峻,探究水土流失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对当地生态环境改善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以水土流失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作为主要信息源,选取人口、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和城市发展4个方面的社会经济指标,利用ArcGIS和GeoDa软件,对水土流失及各指标因子进行空间相关性检验,再建立经典线性回归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并对三个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论如下:(1)空间分析结果显示,水土流失的空间自相关性较强,水田和旱地对水土流失影响不一致;(2)三个模型对比,空间滞后模型的拟合度最优,解释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44.
为促进其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未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生态安全规划管理提供依据,对贵阳市近20 a来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动态评价研究。基于P-S-R模型构建城市化驱动力下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计算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水平,利用SPSS软件和GM(1,1)模型进行相关性分析与短时间序列预测。结果表明:近20 a贵阳市土地生态安全指数1992—2000年处于恶化级、2001—2009年处于风险级、2010—2011年处于敏感级,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基本处于不安全状态;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响应对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影响较大;预测在2011年后5 a内该区域压力值、状态值、响应值和综合值均呈上升趋势,土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发展潜力具大,但生态系统脆弱且敏感性显著等问题一直存在。控制人口增长,优化人口结构,加快转型发展,构建绿色经济生态体系,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优化合理利用土地,探索节约集约用地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保护贵阳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合理性对策。  相似文献   
45.
容丽  陈训  汪小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084-1088
贵州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是现已发现的世界上最大且连续分布的天然野生杜鹃花群落。依托生物显微制片技术、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采集自百里杜鹃林区的13种杜鹃属植物的叶片解剖特征及其生态适应性,并对其解剖结构特征进行了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结果表明:①叶片不同解剖性状在种、种群间的变化不同步,其中叶片的海绵组织厚度、叶片厚度、中脉厚度、栅海厚度比以及第1层上表皮细胞长宽比几项解剖特征变异幅度〉50%,显示这些性状更易受环境饰变,是生态适应性状;而气孔密度、气孔长宽比等性状差异小,属相对稳定的系统演替性状。②马银花、光柱迷人杜鹃等具有发达的机械组织,显示对干燥环境的适应;而迷人杜鹃、银叶杜鹃等海绵组织发达,显示对中高山凉湿环境的适应。③叶片解剖结构在种间、种群间有不同程度差异,这是它们适应各自生境的结果。映山红种内差异较大,反映出它对环境变化有较强的响应能力。④主因子聚类分析结果将研究的13种杜鹃属植物分为3类,分类与杜鹃属在系统学上的分类一致。  相似文献   
46.
土壤-植物系统中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镉在自然界中的含量、人为引入环境的镉的主要来源、镉的测定等内容,分析了土壤、植物系统中镉的情况,最后综述了镉污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7.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制定与健康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中的重金属可直接被农作物吸收,以食物链的方式传输,直接影响人类健康.文章概述了国内外土壤环境质量的研究现状,并针对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制定中存在的缺少区域性划分、土地利用类型区分过于单一、缺乏对植物生物利用度的考虑等问题,提出以健康风险评估的方法制定农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并介绍了农田土壤健康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及具体的预测方法,为实现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的科学评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8.
通过对贵州师范大学宝山校区垂直绿化现状的调查,强调垂直绿化对改善学校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指出了在贵州师范大学宝山校区绿化工作中垂直绿化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9.
为喀斯特地区耕地的开发和管理提供依据,以贵州省普安县石古河小流域为例,选择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石漠化等级、土层厚度、坡度、坡向、灌溉条件、降水量和海拔等指标为参评因子,采用GIS与加权指数法结合的耕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对该研究区的耕地适宜性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评价和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内高度适宜耕地283.55hm2,占耕地面积的24.60%;边际适宜耕地和不适宜耕地占耕地面积的50.07%。耕地质量差,数量少,多表现为有机质含量低,坡度大,土层薄,裸岩比例高,土壤侵蚀重。  相似文献   
50.
岑巩县耕地数量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娟娟  周德全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870-7871,7988
以1999~2008年的统计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岑巩县10年间耕地数量变化特点。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引起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增长、经济增长以及农业科技进步是影响岑巩县耕地数量变化的三大驱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