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7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82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48篇
  43篇
综合类   426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81篇
畜牧兽医   357篇
园艺   65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1.
[目的]研究组培条件下乙酰丁香酮(AS)对芦竹不定芽诱导和生长的影响,为芦竹农杆菌介导转基因过程中AS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将芦竹外植体预培养3 d后接种到添加100、250、500、1 000、2 500、5 000μmol/L AS的培养基中培养,以不添加AS为对照,观察芦竹的不定芽诱导数及不定芽的高度。[结果]AS在一定的浓度下对芦竹外植体不定芽的诱导和生长都有影响。培养基中添加1 000~2 500μmol/L AS,对芦竹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添加AS对芦竹不定芽的诱导有抑制作用,浓度范围1 000~5 000μmol/L与100~500μmol/L相比,对芦竹不定芽诱导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结论]AS浓度为100~500μmol/L为芦竹转基因过程中可以使用的合适浓度。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和不同处理时间对诱导大蒜根尖细胞产生微核情况的影响,为实验教学的微核试验提供一个取材方便、实验结果明显、稳定性好的方法。[方法]分别用0.05%、0.10%、0.20%的秋水仙素处理大蒜根尖24和36 h,计算微核率,据此评价大蒜对秋水仙素的敏感度和秋水仙素诱导微核的效果。[结果]0.05%、0.10%、0.20%的秋水仙素处理大蒜根尖24和36 h后,均能产生微核,且浓度越高,处理时间越长,微核率越高,同时产生的双微核与多微核细胞越多。[结论]秋水仙素和大蒜根尖是微核测试试验的理想材料组合。  相似文献   
113.
湖州市农业气象服务及灾害预警系统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峰云  顾泽  王珏  刘双喜  王磊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146-147,157
目前湖州市农业产业正由传统粗放型向现代设施农业精细化方向调整,为及时提供精准化、专业化的农业气象服务,优选湖州地区粮食、蔬菜、瓜果、茶叶、桑蚕、林业、水产、畜牧等产业,收集整理近20种具有湖州地区特色的农产品气象灾害指标,形成决策指标库,结合天气预报数据库、各类实况数据库及当前养殖动物、作物生长发育情况,形成各种农气灾害预警信息及各种服务材料,通过预警短信网发送到各类服务对象,取得较好的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114.
邵朝纲  徐秀芳  周晓勇  张海洋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562-12563,12612
[目的]从太湖及其周边蓝藻爆发的自然水体中,筛选专一性侵染水华蓝藻的噬藻体。[方法]从太湖及湖州市9个河流、池塘等水体中采集水样,根据GenBank收录的各类噬藻体的基因序列,用Vector NTI软件设计出一系列的检测引物,扩增噬藻体核酸。[结果]通过PCR技术,从1个池塘的水样中成功地检测到SSM和SPGM 2种噬藻体。[结论]建立了适合当地水域噬藻体分离鉴的方法与技术,为进一步研究其溶藻特性和抑藻作用规律、建立南太湖噬藻体种子库提供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15.
[目的]利用黏土作为载体制备黏土基氮、磷、钾缓释肥,是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方法]以膨润土和高岭土为载体,采用研磨法制备了多种黏土基氮、磷、钾肥及复合肥,并用淋溶试验评价了肥料的释放性能,得到了氮、磷、钾的释放特征曲线。[结果]相比于传统化学肥料,使用高岭土和膨润土复合的氮、磷、钾肥对氮、磷、钾元素都起到了较好的缓释效果。膨润土对氮、磷、钾的缓释性能要优于高岭土,其原因在于膨润土单元层内电荷不平衡及边缘大量断键的存在,并且其水合膨胀后具有较大的层空间,能够将氮、磷、钾锁定在膨润土层间,不会轻易流失。制得的膨润土基复合肥CLAY-N-P-K中氮、磷、钾都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就释放速率而言,氮的释放速率最快,钾次之,磷最慢。[结论]研究膨润土基氮、磷、钾肥的缓释特征对缓释肥的生产和使用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6.
于2009年5月17日至6月5日,在浙江省湖州市进行了5次泥鳅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累计催产种鳅314 kg,约21 980尾,获受精卵2 340万粒,得泥鳅水花苗1 850万尾。其催产率为68.3%~95.5%,平均值为84.2%;孵化率为56.8%~93.3%,平均值为81.21%。对种鳅筛选、抓捕器具、催产激素剂种配伍、产卵水流及水温等影响泥鳅人工繁殖因素进行了探索和试验,为泥鳅规模化繁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7.
稚蚕人工饲料育具有省力省工、操作简便的特点,尤其是可以提高共育安全系数,杜绝因桑叶污染造成的共育事故,减少小蚕在共育室感染蚕病的机会,有利于保证小蚕健康无病。整个共育过程受外界气候环境影响小,从而有利于蚕茧优质高产。目前,在浙江蚕桑产业滑坡、劳动力紧张的情况下,小蚕共育是蚕桑发展的必然趋势。稚蚕人工饲料育不仅是蚕桑省力化技术的重要措施之一,而且是小蚕共育取得成功的关键技术。摄食性反映了蚁蚕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8.
地面覆盖对毛竹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地面覆盖对毛竹林出笋状况及地下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覆盖技术后,毛竹出笋时间显著提前,笋产量大大提高;覆盖后样方内竹鞭总长度为740.48cm/m2,幼壮龄鞭占总鞭长的35.95%,和未覆盖竹林相比,鞭段数有所增加,总鞭长和幼壮龄鞭的比例有所下降;覆盖毛竹林鞭侧芽的总数少于未覆盖毛竹林,但休眠芽中的活芽高于未覆盖竹林。表明连续覆盖2年后的毛竹林地下鞭还具有丰产潜力。  相似文献   
119.
采用北虫草菌种和蒙山九州虫草菌种接种人工饲料育的家蚕,进行蚕虫草的人工栽培技术试验,调查了菌种、接种时间、方法、接种量以及接种后的感染、死亡、硬化及出草情况,结果表明:菌种是决定人工栽培是否成功的主要因素,以5龄第2~5天的家蚕幼虫为接种最佳时期,采用1—1液体菌种,接种量以0.050~0.100mL为宜,接种后2d开始明显出现感染症状,3d开始大批蚕死亡并硬化,接种后7d蚕虫草出草率达85.33%。  相似文献   
120.
介绍了十多年来积累的桑蚕一代杂交种的催青技术与经验。蚕种催青既要掌握温湿度标准和关键技术,强化催青管理,又要与时俱进,因时因种因地制宜灵活用好催青标准,以提高每个品种、每批蚕种的一日孵化率。遇到特殊情况,要采取应急措施,以减少蚕种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