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9篇
  47篇
综合类   125篇
水产渔业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41.
农药废水对秀丽隐杆线虫毒性效应及其主要有毒组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battery生物测试法,检测研究农药废水对秀丽隐杆线虫的生命周期、繁殖速率、生殖能力、头摆和身体弯曲频率等影响的生物毒性.及其引发生物毒性的主要有机污染物.结果表明,在已经达到国家废水排放标准[GB 8978-19961情况下,处理出水对受试动物仍然存在致毒效应;线虫的世代周期对进水的毒性最为敏感,产卵数量对出水的毒性最为敏感;进水毒性主要来自易受酸性调节影响的有机污染物,出水毒性主要来自易受碱性调节影响的有机污染物.结果表明,该项生物测试的毒性参数,可用于指示存在于低CODCr废水中的生物毒性;所用的毒性鉴别评价(TIE)方法,可用于鉴别废水中引发致毒效应的关键污染物.废水中悬浮颗粒污染物的生物毒性至关重要,尚未研究,有待继续.  相似文献   
42.
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寡聚核苷酸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研究了十溴联苯醚(BDE209)对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1 mg·kg-1BDE209对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以及总细菌数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土壤中的氨氧化细菌以及亚硝酸氧化菌的数量有显著增长.BDE209浓度达到100mg·kg-1时,土壤微生物的总数和群落多样性则显著降低,同时氨氧化细菌以及亚硝酸氧化菌的生长也受到明显的抑制.暗室培养45 d内,BDE209虽未被降解,但高浓度的十溴联苯醚会对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土壤潜在的硝化作用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3.
树皮的化学改性及其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通过甲醛和环氧氯丙烷交联马尾松树皮,得到两种改性树皮;甲醛改性树皮(简称FMB)和环氧氯丙烷改性树皮(简称EMB)。讨论了不同改性条件对树皮得率的影响,研究了FMB、EMB对阳离子型染料碱性桃红和重金属离子铜离子的吸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1)通过上述改性,可改善树皮的化学稳定性,避免有色物质的流出;(2)与未改性树皮相比,FMB、EMB对碱性桃红的吸附容量提高了约50%,达95mg/g;对铜离子的吸附容量提高了约56%,达78mg/g;(3)两种改性方法相比,吸附容量相近,但甲醛法改性成本低廉,污染少,综上所述,FMB、EMB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水处理材料。  相似文献   
44.
在开放式大气CO2浓度升高平台上(Free-Air CO2 Enrichment,简称FACE),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Cu污染胁迫条件下,稻麦轮作土壤中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显著诱导了清洁土壤中蛋白酶、脲酶、尿酸酶活性以及微生物多样性;正常大气和大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3种酶活性都随着土壤Cu污染胁迫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低浓度Cu污染胁迫条件下(50 mg.kg^-1),FACE圈中的土壤脲酶和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大气(Ambience)圈,尿酸酶活性无显著变化;高浓度Cu污染胁迫条件下(400 mg.kg^-1),土壤脲酶与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变化,尿酸酶活性则显著降低,其原因可能与不同酶系对铜污染胁迫的敏感差异性以及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土壤中铜的活化作用有关。与清洁土壤相比,低浓度Cu污染(50 mg.kg^-1)对微生物生长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Ambience圈和FACE圈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都有所增加,FACE圈中这种现象更为明显;高浓度Cu污染胁迫(400 mg.kg^-1)对土壤微生物表现出了明显的毒害作用,微生物多样性有所降低,但在FACE圈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降低程度要低于Ambience圈,其影响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5.
采用实验室土柱纵向淋溶法,研究了离子强度及pH变化对常熟乌栅土原状、扰动土柱以及东北黑土、江西红壤扰动土柱土壤胶体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强度变化对我国不同类型土壤胶体释放影响不同:淋洗液电解质为NaCl时,对于常熟乌栅土以及东北黑土,离子强度减小促进胶体的释放,反之抑制胶体的释放;对于江西红壤,离子强度变化对土壤胶体释放则不产生影响。淋洗液电解质为CaCl2条件下,土壤胶体的释放量低于淋洗液为NaCl,且离子强度变化对三种土壤胶体的释放均不产生明显影响。相同条件下,常熟乌栅土及东北黑土胶体释放量远远大于江西红壤,pH变化则对上述类型土壤胶体释放的影响不明显。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阐明水化学条件的变化对我国不同类型土壤胶体释放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46.
胞内海藻糖在CP02菌降解对苯二甲酸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室内培养测定方法,研究了对苯二甲酸降解菌Candida CP02胞内海藻糖的抗渗透压冲击作用,同时分析了CP02在降解不同浓度对苯二甲酸时,胞内海藻糖含量的变化以及海藻糖酶和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对苯二甲酸浓度的增加,海藻糖合成酶的酶活也相应升高,胞内海藻糖含量迅速提高,有利于细胞的存活和对苯二甲酸的降解。  相似文献   
47.
毒死蜱及代谢产物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试验方法研究了毒死蜱及其代谢产物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毒死蜱浓度不同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也不同,浓度越高,影响越强烈。在毒死蜱浓度为10、40、80μg·g-1时,其影响过程为先抑制—再激活—最后恢复稳定,在试验初期低浓度表现激活作用,高浓度表现抑制,且浓度越高,抑制越强。随着时间的推移,各浓度均表现为激活作用,且最大激活作用随毒死蜱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毒死蜱的水解产物对供试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均大于毒死蜱原药,而光解产物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小于毒死蜱原药。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毒死蜱光解产物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减弱,即对供试土壤生态环境影响减弱。  相似文献   
48.
太湖着生藻类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4月—12月选取太湖湖泊的草型、藻型及过渡型区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类型湖泊中着生藻类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种群分布上,着生藻类以绿藻门(44.74%)最多,硅藻门(34.21%)和蓝藻门(18.42%)次之,黄藻门(2.63%)相对较少,各采样点的优势种主要集中在硅藻门。在季节分布上,着生藻类以春季种类和数量最多而冬季最少。在空间分布上,藻型湖泊区域的种类明显少于草型和过渡型区域,而数量分布为藻型湖泊>过渡型>草型。根据各种藻类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响应情况,在太湖不同区域筛选出不同的生态敏感指示着生藻类。  相似文献   
49.
龙涛  王磊  孙成 《土壤》2015,47(5):973-978
对硝基氯苯(p-.Nitrochlorobenzene,p-NCB)在东北黑土上吸附不同时间(1天和36天)的样品吸附等温线重合,表明吸附在1天内达到平衡。然而,不同吸附时间的两份样品解吸等温线存在显著差异,推测可能是吸附达到表观平衡后,随接触时间的增加,吸附质(p-NCB)分子和土壤有机质之间发生酶催化反应中的"诱导-契合"作用,从而使二者的结合更加紧密。高浓度p-NCB可能会造成黑土有机质发生结构或形态的改变,造成解吸延滞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50.
有机配体对水稻吸收利用稀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实验及室内测试分析方法,研究了有机配体EDTA对稀土在水稻植株中的富集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EDTA可促进稀土在植株中的富集,高浓度时抑制。且稀土主要累积在水稻的根部,通过食物链对人类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