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9篇
  47篇
综合类   125篇
水产渔业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6 毫秒
31.
移动床生物膜变形工艺原位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炳泉  郭志涛  蒋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270-7271,7277
通过改造的移动床生物膜工艺(MBBR),结合微孔增氧技术,对某鱼塘废水进行了原位净化处理研究。采用这种组合工艺净化此类废水,COD、NH3-N浓度可以分别降到20.0、0.6 mg/L左右;溶解氧浓度可以达到6.1 mg/L左右。试验证明,该原位处理装置处理此类废水是高效且经济可行的。  相似文献   
32.
灌溉方式及腐植酸用量对温室内土壤Cd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我国温室大棚栽培而积呈逐年递增趋势.与露地栽培相比,温室大棚栽培肥料用量大,土壤表层养分含量高,土壤污染严重,直接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和栽培经济效益.采用温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以及腐植酸用量下土壤Cd的迁移转化行为.结果表明,添加腐植酸促进表层土壤Cd2+向下迁移,该迁移行为与灌溉方式、腐植酸添加量关系密切,随腐植酸用量的增大,灌溉淋出的Cd2+逐渐增加.与常规灌溉相比,滴灌使Cd2+多存在于土壤的表层,通过减少Cd2+的淋滤量而减轻对地下水安全的威胁.  相似文献   
33.
王磊  孙成  郭会琴 《土壤》2012,44(3):366-373
土壤有机质(SOM)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疏水性有机污染物(HOCs)的吸附作用对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HOCs在SOM上的吸附行为并不严格地符合传统的线性分配模型。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一些学者提出的SOM对HOCs的非线性吸附作用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认为SOM的组成和结构均对HOCs的吸附有着重要的影响。SOM吸附在土壤矿物表面后,其结构或各组分的比例发生了改变,从而对其本身的吸附作用产生影响。溶液的化学环境(主要是阳离子)会对SOM的结构和吸附作用产生影响,特别是当溶液中存在一些过渡金属(如,铜或银)的离子时,共吸附的金属离子可能会与多环芳烃类分子形成阳离子-π键的作用,从而促进多环芳烃类物质在SOM上的吸附。  相似文献   
34.
采用批平衡吸附试验法,研究了磺胺嘧啶在黑土及其不同粒径中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磺胺嘧啶的吸附不同程度地偏离线性模型,但均可用Freundlich模型和Langmuir模型进行良好地线性拟合。黑土(〈0.2mm)及其不同粒径(粘粒:〈0.002mm、粉粒:0.002~0.02mm、砂粒:0.02~0.2mm)的Freundlich容量因子Kf值分别为29.6、53.1、32.9L.kg-1和21.6L.kg-1,说明磺胺嘧啶在黑土及其不同粒径中的吸附行为存在差异。将吸附参数Kf进行碳标化处理后,Koc值除粉粒外,其他基本一致。随着溶液pH的持续增加(1.0~10.0),黑土及其不同粒径中的磺胺嘧啶的吸附参数lgKf呈现先急剧降低然后稍微回升的趋势,由此推测,阳离子交换作用可能是磺胺嘧啶土壤吸附的重要机制。过氧化氢处理去除土壤有机质后,黑土的Kd值从1.92L.kg-1降为1.22L.kg-1,磺胺嘧啶的吸附量由16.5mg.kg-1降低到11.2mg.kg-1,说明有机质含量也是影响磺胺嘧啶吸附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5.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为模式生物,研究其暴露于不同外源Cd浓度(0~10 mg·kg-1)水稻土中14 d后Cd等重金属在蚯蚓体内的富集,以及活性氧(ROS)、抗氧化酶和氧化损伤蛋白等生化指标对Cd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与其他金属相比,蚯蚓更易吸收和富集Cd,富集系数(BSAF)可达14.68,且外源Cd浓度的增加能显著抑制(P< 0.05)蚯蚓对Ni、Cu和Zn的富集。采用饱和模型对应用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测得的土壤有效态Cd和蚯蚓体内Cd含量进行拟合,结果显示良好的相关性(r2=0.99)。Cd胁迫能诱导蚯蚓体内产生活性氧(ROS)并导致蛋白质氧化损伤,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呈现先降后升的"U"型剂量效应。通过比较可知,ROS和蛋白羰基(PCO)可作为土壤Cd污染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水稻土中Cd对蚯蚓产生早期伤害可能的阈值范围为0.13~0.21 μg·L-11 DGT-Cd。  相似文献   
36.
我国固体废物综合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释了固体废物的来源、分类、特点、危害以及研究其综合处理和利用的意义;分析了我国目前固体废物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的综合处理和利用的主要技术及其应用现状,探讨了我国固体废物综合处理和利用应加强研究的主要技术.并提出了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固体废物管理体系;加快法制建设,强化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努力推进固体废物排放收费制度;推行固体废物排放许可证制度;推行ISO14000生命周期思想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7.
矿区附近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和矿质元素浸提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3种生物可降解螯合剂[S,S-乙二胺二琥珀酸(EDDS)、氨三乙酸(NTA)和柠檬酸(CIT)]和2种生物难降解螫合剂[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对南京市栖霞山铅锌矿和汤山铜矿区附近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和矿质元素进行了浸提研究,比较不同螯合剂对重金属Cu、Pb和Zn的浸提率及对矿质元素的溶出效应.结果表明,EDDS、EDTA、DTPA对各土壤样品中Cu、Ph和Zn 3种重金属提取率高于NTA,CIT的提取率最低.EDDS对Cu和Zn的提取率与EDTA、DTPA相当,但其对Pb的提取率明显低于EDTA和DTPA.对矿质元素的浸提结果表明,螯合剂的存在明显增加Mu和Fe的提取率;Al、Si的提取率也有所增加.对于实验中的4种土壤样品EDDS对Mn的溶出率低于EDTA和DTPA;但EDDS对Fe溶出作用高于其他螯合剂.NTA对Fe、Mn的溶出作用低于EDDS、EDTA和DTPA.Ca、Al、Mg和Si的各螯合剂提取率之间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8.
土壤中镉铅锌单一和复合老化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重金属的形态随时间变化,即老化效应,对评价重金属污染有着重要意义.本实验采用实验室模拟方式人为加入不同浓度的镉铅锌盐溶液,于污染后的第3、7、15、30、90、180、360 d采样,用0.01 mol·L-1CaCl2提取可利用态.单一老化效应的结果表明:Cd、Pb、Zn的有效态浓度在开始的7 d内迅速减小,7~30 d内缓慢减小,而30 d以后浓度趋于稳定,达到动态平衡.Pb的有效态减少相对最为显著.在Zn或Pb存在的条件下,重金属的交互作用产生的复合老化效应表现为Cd的稳态浓度显著高于单一老化效应,并且达到稳态的时间延长.Pb比Zn对有效态Cd含量的增加有着更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
赖氨酸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赖氨酸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机理,采用人工光照培养箱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赖氨酸对铜绿微囊藻各种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 mg·L-1以上的赖氨酸对铜绿微囊藻具有致死作用.赖氨酸在抑制铜绿微囊藻细胞ca2 Mg2 -ATPase活性的同时,实现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赖氨酸在光照条件下抑制铜绿微囊藻叶绿素a含量并影响其藻胆蛋白组分构成;在黑暗条件下铜绿微囊藻具有微弱的化能异养生长能力;在微弱光照条件下对铜绿微囊藻没有抑制作用,微囊藻也不呈现光能异养生长能力.光合作用系统(PSⅡ)是赖氨酸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一个作用位点,赖氨酸通过使叶绿素a含量下降来抑制其光合作用能力.  相似文献   
40.
通过室内静态模拟实验,研究了在不同浓度的腐植酸(Humie acid,HA)条件下,四溴双酚A(tetmbromobisphenolA,TBBPA)在金鱼藻中的生物富集及对金鱼藻氧化胁迫的影响.结果表明,HA的存在降低了TBBPA在金鱼藻中的富集;低浓度HA及0.5mg·L-1TBBPA共存条件下,金鱼藻组织中自由基强度、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恢复到对照水平;加入高浓度的HA及0.5 mg·L-1TBBPA,金鱼藻组织中自由基强度显著增加,GSH含量受到抑制,SOD活性受到显著诱导;氧化型谷胱甘肽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考虑TBBPA的生物有效性和生态毒性时,不能忽视环境因子如HA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