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9篇
林业   21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99篇
  238篇
综合类   83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30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71.
为了定量化分析扦插措施根系对边坡稳定性的贡献,采用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研究不含根土体及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并使用数显土壤紧实度仪对边坡的紧实度进行测量,分析新生根系对边坡紧实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根土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增强。扦插措施新生根系能有效提高土体的黏聚力,其对内摩擦角的影响不明显,而对边坡土壤紧实度的改善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372.
373.
本研究收集、整理了全国31个省(市、区)1∶50万的土壤类型图,经过扫描和数字化处理构建了全国1∶50万土壤类型图形数据库,并基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整理出与之相对应的16493个土壤样品理化数据,同时结合实地采样、共享和查阅文献等途径,获取了最新的1065个样点的土壤理化性质数据。采用水力侵蚀区中K值的计算方法获取土种的K值,按土种的面积进行加权归并到土属的K值,再将土属K值链接到分省土壤类型图上,接边处理后形成全国水蚀区土壤可蚀性K值分布图。研究表明:全国水蚀区K值变化范围为0.0004~0.0828 t· hm2· h/( hm2· MJ· mm),变异系数大,平均K值为0.033 t· hm2· h/(hm2· MJ· mm),呈现出由北向南逐渐减小的趋势。黄土区K值最大,紫色土和红壤区北部的K值居中,最小的分布在青藏高原北侧。该研究成果为我国土壤侵蚀预测与生态环境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74.
番茄种植地土壤水分传感器最佳埋设深度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水分传感器测定土壤含水率从而指导灌溉,对于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番茄种植中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最佳的水分条件以及土壤水分传感器的最佳埋设位置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开花坐果期土壤含水率下限控制在60%的田间持水率,结果盛期土壤含水率下限控制在75%的田间持水率是番茄生长的最优水分条件;同时,10-20cm土层土壤含水率能很好地代表计划湿润层内的平均土壤含水率(开花坐果期和盛果期R2分别达到0.95和0.85以上),把土壤水分传感器埋设于此土层深度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375.
发育于花岗岩出露区的典型崩岗岩土受干湿效应影响,致使坡体在重力作用下产生崩坍,这是崩岗形成后最主要的侵蚀形式。通过对原状土进行5种干湿水平处理,采用直剪试验研究干湿效应下崩岗岩土抗剪强度及其指标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从风干到增湿过程,抗剪强度及其指标衰减明显,粘聚力C下降幅度最大为92%,而内摩擦角9最大降幅为48%。随着垂直压力递增,抗剪强度增大。此外,基于不同干湿效应下岩土抗剪强度指标变化规律,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不同干湿水平、干湿阶段崩岗坡体稳定性等级(重力侵蚀)进行评价,并讨论了完善该模型的途径,可为崩岗危害性分级、针对性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76.
1990年长委对我国部分省、市水库渔业经营体制(经营形式及经营方式)进行了调查,文章反映了我国水库渔业经营体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水库渔业经营体制的改革与完善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77.
该流域总面积180万km~2,大部地区气候温和、水量适中、水面宽阔、水质良好、水生生物种类多样、蕴藏丰富;养殖渔业历史悠久、生产水平高、科技力量强、投资效益高。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对合理开发长江经济走廊,发展水产事业,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78.
为探究海藻多糖抗蚀剂(SA-01)在控制坡面水土流失中的效果及作用机理,该研究以南方红壤区典型红壤为例,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雨强90 mm/h,坡度5°、10°、15°),设置不同施加浓度(0、0.25%、0.50%、0.75%、1.00%),分析SA-01施加浓度对红壤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并结合土样斥水性试验、团聚体稳定性试验和电镜扫描分析SA-01影响坡面土壤侵蚀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与不施加SA-01的坡面相比,施加SA-01后坡面产流时间提前,稳定径流量增大。随施加浓度增大,坡面产流量增加比例也增大。施加SA-01后能显著降低坡面土壤侵蚀产沙量,这主要是由于土壤施加SA-01后,与土壤中的Ca~(2+)等阳离子发生螯合反应,在土壤颗粒表面生成有一定强度的保护层有关,保存层的存在使土壤斥水性增大,减少了土壤团聚体的遇水分散性,提高了各级粒径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0.25%的施加浓度即可将团聚体水稳性提升到70%以上,这为中国南方以排水保土为核心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79.
探明稻田生态系统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组分特征对于提高稻田水分利用效率、实现农业节水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利用涡度相关(Eddy Covariance,EC)系统对长江中下游典型双季稻田水碳通量进行了连续2 a(2017 -2018年)的观测,使用潜在水分利用效率(Underlying Water Use Efficiency,uWUE)法将稻田ET分解为植株蒸腾(Transpiration,T)和棵间蒸发(Evaporation,E),揭示了稻田生态系统ET及其组分的季节变化特征,并使用小型蒸渗仪/涡度相关(Micro-lysimeter/Eddy Covariance, ML/EC)法观测结果对uWUE法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早晚稻植株蒸腾占蒸散发的比例(T/ET)均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水稻生育期T/ET在0.49~0.62之间,其中早稻季T/ET明显低于晚稻季。通过比较uWUE法和ML/EC法两种ET组分分解方法发现,uWUE法与ML/EC法估算T/ET差异主要在水稻生长前期和阴天;在其他时期,uWUE法和ML/EC法估算的T/ET显著线性相关(R2=0.852,P<0.01),表明uWUE法可以较好地模拟稻田ET组分。以上研究成果可为uWUE法在稻田生态系统的应用以及长江中下游稻田节水灌溉和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80.
两种驱动力作用下植被调控堆积体坡面减水减沙效益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定量分析侵蚀驱动力的变化对于植被调控堆积体坡面水文和产沙过程的影响,对于深刻理解植被防护堆积体侵蚀及其水土保持效益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以陡坡工程堆积体(30°)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模拟降雨和降雨+上方汇水试验研究苜蓿对工程堆积体侵蚀过程的影响及其减水减沙效益。结果表明:1)两种驱动力下苜蓿对工程堆积体坡面减沙和减流效益分别为57.28%~98.51%和13.17%~83.11%,加入上方汇水后减沙和减流效益分别减少17.01%和68.74%;2)降雨条件下苜蓿对堆积体坡面减流减沙效益随降雨强度增大降低,而加入上方汇水后减沙效益随降雨强度增大而增大,但减流效益减小。显著性差异分析表明降雨强度对裸坡和苜蓿堆积体的径流和产沙均有显著影响(P0.01),且上方汇水的作用大于降雨;3)两种驱动力下裸坡堆积体侵蚀速率总体随产流历时减少,而苜蓿堆积体在降雨条件下侵蚀速率总体增大。加入上方汇水后裸坡及苜蓿堆积体坡面侵蚀和径流随产流历时的波动性显著增强;4)裸坡堆积体在降雨和降雨+上方汇水条件下产流前期的平均侵蚀速率是后期的1.06~2.90倍,苜蓿堆积体在降雨条件下产流前期平均侵蚀速率小于后期。研究成果可为生产建设项目工程堆积体水土流失防治和植被措施布设提供科学指导,具有显著的科学意义和工程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