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9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14篇
  44篇
综合类   80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9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31.
以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生产污染料为主料,添加麦草秸杆、尿素等辅料,经发酵处理,进行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培养料(/kg):污染料790 g,新鲜麦草秸秆150 g,生石灰20 g,过磷酸钙20 g,尿素10 g,种料10 g(其中,首次建堆种料为干制牛粪,其他批次为前一次发酵培养料),料水比1∶1.5,pH 7~8,用于鸡腿菇栽培,发菌成功率达90%~95%,出菇率达80%以上,生物学效率为43.5%~59.4%;试验期间,培养料建堆越晚,所需发酵时间也越短,鸡腿菇产量越高.  相似文献   
132.
本试验采用传统的土壤稀释涂布平板法研究了转SacB、Vgb及JERFs36基因杨树对土壤微生物中主要类群细菌、丝状真菌及放线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转JERFs36基因杨树的土壤微生物总量平均为干土18.73×106 cfu/g,转Vgb基因杨树为干土4.36×106 cfu/g,转SacB基因杨树为干土242.28×106 cfu/g.3种转基因杨树土壤根际主要微生物类群数量存在差异,但均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即3种转基因杨树对其根际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的数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3.
生境丧失或片段化是物种多样性丧失及物种灭绝原因之一。本文选择密点麻蜥的三种生境类型,优势植物分别是油蒿(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羊柴(Hedysarum mongdicum Turcz Var)和麻黄(Ephedra sinica)。对不同生境的密点麻蜥种群密度及优势植物高度、植被盖度、植被丰富度、食物(昆虫)资源量、昆虫丰富度、裸地比例6个生态因子进行调查。计算密点麻蜥密度,采用U检验及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密点麻蜥偏爱中等植被高度、盖度及具有一定裸地比例的生境;A样地中食物(昆虫)资源量、昆虫丰富度对被提取的公因子的解释能力非常强,其次是植物丰富度;而其余三个变量的解释能力不是太强。  相似文献   
134.
突变危险性理论为密码的结构与进化研究提供了统一的理论模型,应用该理论引入数理模型首次推导出了生命密码表,证明标准密码是适应性进化中的突变危险性极小化码。其中,二重态组合作为一种适应性条件,在密码稳定性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5.
136.
通过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本科教学工作会议报告的学习分析,将"十二五"时期教学工作基本思路的精髓归纳为:育人为本、改革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发展特色,并就其相互间内在联系与推动学校事业科学发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7.
蝗灾一直是世界性的难题,几乎所有国家都曾经或正在遭受蝗灾为害(于红妍和石旺鹏,2020)。随着监测和防控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进一步加强和绿色治理技术的广泛应用,蝗灾将被可持续控制(赵紫华等,2020)。作为生物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在各个物种细胞内的数量是一定的,但对于不同物种来说,其染色体数目、相对长度、着丝粒位置会有所不同。对染色体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为昆虫近缘种的鉴别、物种演化及亲缘关系分析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8.
锡林郭勒草原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旱区研究》2021,38(5):1355-1366
土壤有机碳是土壤养分评测和质量分析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不同草原类型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规律有利于草地的生态恢复和土地的合理利用。以锡林郭勒草原为研究对象,运用克里格插值法、相关性分析法、一元线性回归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探讨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异规律,以期揭示不同影响因素对草原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在草甸草原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在0~10 cm、20~30 cm、40~50 cm土层的含量依次为23.28 g·kg-1、12.71 g·kg-1、9.28 g·kg~(-1);在典型草原中,含量变化依次为16.75 g·kg~(-1)、10.75 g·kg~(-1)、7.20 g·kg~(-1);在荒漠草原中,含量依次为1.62 g·kg-1、2.00 g·kg~(-1)、1.73 g·kg-1。表明草甸和典型草原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而荒漠草原不同土层间无显著性差异。(2)不同草原类型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对于同一土层深度,基本表现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水平方向上有机碳含量与植被盖度分布相一致,呈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的趋势。(3)在对影响因素的分析中,土壤有机碳与海拔、气温、pH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与降水、土壤含水量、速效氮、速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坡度、坡向、速效钾无明显相关性关系(P0.05)。(4)影响土壤有机碳的主要因子为速效氮、降水量和气温,次要因子为土壤含水量和速效钾,因此,应注重对不同草原氮素的摄入以及水热条件的把控。  相似文献   
139.
140.
北方农牧交错带界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农牧区的交汇地带,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环境十分敏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综述了农牧交错带的概念、形成、北方农牧交错带空间界定研究进展和气候变化对北方农牧交错带空间位置变化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前人对北方农牧交错带界定的研究多是定性化的,界定的范围只是大致的地理位置。气候因素是北方农牧交错带界定研究中的重要指标因素。建议:在定性化的基础上运用GIS等现代技术手段对北方农牧交错带进行更加深入的定量研究,从而更加准确地确定其地理位置和面积。并且考虑经济发展、政策制度、人类活动等人文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