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151篇
农学   7篇
  15篇
综合类   85篇
水产渔业   702篇
畜牧兽医   2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光照强度对沉水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水植物作为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在水生生态系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沉水植物的生长和分布受到诸多环境因子的影响,其中水下光照强度、水温和矿质元素等是重要的因子。本文综述了光照强度对沉水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沉水植物对弱光在形态和生理上的适应机制,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开展沉水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及受损生物群落的恢复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2.
采用行为学方法,对体长2~7 cm、体质量2~30 g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在实验室水槽中自然光照下的行为特性进行观察,分别记录了刺参在水槽中无礁(对照组)和有礁区域的分布情况,并分析了不同形状、材料及距水槽底部不同空隙的人工参礁对刺参的诱集效果.实验观察发现,刺参在水槽中有明显的爬壁现...  相似文献   
53.
运用PCR直接测序法,对采自爱尔兰、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大叶藻、矮大叶藻、丛生大叶藻和红须根虾形藻及GenBank中的宽叶大叶藻5种大叶藻叶绿体的matK、rbcL和核糖体ITS的部分序列进行测定,并比较分析了5种大叶藻3个目的片段的核苷酸序列,结果发现胞嘧啶(C)在3个目的片段上的含量均较低。ITS片段检测到172处核苷酸替换,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态性。matK基因片段上有52处核苷酸替换,rbcL基因片段上有20处核苷酸替换,且大部分替换来自于第三密码子的同义替换,种间在氨基酸水平上产生了一定的分化。基于ITS、matK和rbcL 3个目的片段,利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果基本一致,明显分为3大支。矮大叶藻与大叶藻属间3种大叶藻的核苷酸最小差异值为19.33%,在分子数据上达到了属的水平。基于matK和rbcL基因片段拼接序列的分析结果表明:大叶藻与丛生大叶藻的分化时间在上新世(2~2.7百万年前),与宽叶大叶藻的分化时间在上新世(4~5.3百万年),与矮大叶藻的分化时间在渐新世(27~36百万年前),与红须根虾形藻的分化时间在始新世(33~44百万年前)。4个地区大叶藻的...  相似文献   
54.
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是多数海水养殖动物的主要致病菌,对养殖业危害较大。本研究根据灿烂弧菌gyrB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SYBR Green I实时定量PCR检测灿烂弧菌的方法。构建含gyrB基因的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进行SYBR Green I实时定量PCR,在Tm为62℃时,扩增产物的熔解曲线仅有一个单特异峰,扩增所得标准曲线为y=-3.338x+37.67,相关系数为0.999,扩增效率为0.99,最低能检测到20个拷贝。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技术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对灿烂弧菌病的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
本研究应用PCR-RFLP(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和PCR-DGG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技术,对工厂化养殖的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进行多样性分析。RFLP结果显示,8月样品中不同的克隆子为5个,其中以不可培养细菌(Unculturable bacteria)为主要优势菌,其次为鲁杰氏菌属菌种Ruegeria spp.和Rhodobacterales spp.。依据微生物多样性的覆盖率分析结果表明,所构建16S rDNA克隆文库的覆盖率为97.5%。10月样品中克隆子为8个,其中以不可培养细菌、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p.和弧菌属Vibrio spp.为主要优势菌属,其次为Photobacterium spp.和Neptunomonas spp.;所构建16S rDNA克隆文库的覆盖率为90.8%。应用DGGE分析8月和10月对虾肠道样品,菌群以不可培养细菌和弧菌属为主,其次为Streptomyces spp.、Ruegeria spp.、Enterococcus spp.和Photobacterium damselae。  相似文献   
56.
为明确胶州湾大沽河河口潮滩贝类底播养殖区生态功能退化的原因,2009年2月、5月、8月和11月,在该潮滩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其中有机物的质量分数并评价表层沉积物的环境质量.结果表明:2月,非底播潮滩、底播潮滩和河道的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物的质量分数分别是7.35%、6.00%和4.12%;5月,上述区域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物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90%、6.67%和3.29%;8月,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物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66%、5.69%和3.7l%;11月,表层沉积物物中有机物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88%、4.20%和4.94%.贝类养殖潮滩表层沉积物的环境质量在5月为三类水平,在2月、8月和11月属二类;非养殖潮滩在2月属三类水平,在5月、8月和11月属一类;河道在2月、11月属二类水平,在5月、8月属一类.因此,潮滩底播养殖区生态功能退化源于表层沉积物中过多有机物质的积聚,在2月,贝类食物短缺也是其成因.  相似文献   
57.
2009年3、6、9和12月在胶州湾大沽河河口潮滩采集均长25cm的沉积物柱状样,利用室内培养法,培养柱状样72h。该时间段内的营养盐在水—沉积物界面的平均迁移速度视为营养盐的扩散通量。在培养中,上覆水的盐度,分别被调整到17、22和28。不同盐度水平下,氨氮和磷酸盐在沉积物—水界面的扩散通量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在所测试的盐度范围内,氨氮的扩散通量与盐度的相关性并不显著;而盐度对磷酸盐在沉积物—水界面的扩散具有显著的影响。在6月和9月,所有测试站位中均表现为盐度增加,磷酸盐的扩散速度下降。大沽河径流的衰减会抑制磷酸盐自沉积物向水体释放,从而导致初级生产磷的供应不足。因此,大沽河径流的降低是大沽河潮滩湿地生态功能退化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58.
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俗称墨鱼,体型中等,肉厚鲜美,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59.
为研究崂山湾人工鱼礁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1年3、6、9、12月对崂山湾3个人工鱼礁区(峰山区、仰口区、港东区)进行取样调查。4次采样共鉴定浮游植物69种,其中3、9、12月优势种都为甲藻门中的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并且9月鱼礁区浮游植物密度远大于其他月份浮游植物密度。应用Canoco for Windows 4.5软件对获得的浮游植物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作出物种与环境因子关系的二维排序图。结果表明,影响礁区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依次为磷酸盐、温度、硅酸盐。  相似文献   
60.
采用组织学方法、形态测量法、放射免疫法(RIA)等技术方法,研究了人工养殖条件下条斑星鲽雌性亲鱼卵巢发育成熟和性类固醇激素的年周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条斑星鲽属于非同步分批产卵类型.卵母细胞按其组织学特点可分为6个时相,卵巢发育依据其形态特征可划分为相应的6个时期.卵巢年周期发育过程中,性腺指数(GSI)、肝脏指数(HSI)和肥满度(CF)发生变化,表现出与性腺发育协同一致的变化规律.统计分析表明,卵巢年周期发育过程中,GSI和HSI值与CF值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GSI值的变化与水温调控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亲鱼血浆中雌二醇(E2)在6月份开始升高,9月份达到年周期中的第1个小高峰,翌年2月份,E2表达水平达到最高峰值,4月产卵结束后,E2表达水平降低并维持较低水平至下一个生殖季节.血浆中睾酮(T)含量在7月达到第1个峰值,并在翌年1月份达到第2个峰值,在4月份产卵后降至最低水平并维持至下一个生殖季节.统计分析表明,E2与T存在正相关关系,E2与光周期调控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与GSI和CF呈弱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